APP下载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2-10-22冯湘平

天津药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米沙坦银杏叶肾小球

甄 丹,冯湘平

(天津市洪湖医院,天津 300122)

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糖尿病(DM)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治疗DN对于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DN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DN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DN分期属早期糖尿病肾病(24 h尿蛋白排出量30~300 mg),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肾脏病变,除外并发感染、心力衰竭、自身免疫力低下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随机设计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8~79岁,病程6~21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9~78岁,病程7~22年。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常规降糖和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2次/d,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30 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FBG、血脂变化 两组经过治疗后血糖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Hab1c下降显著(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4 h尿蛋白定量、UAER、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后24 h蛋白定量、UREA、BUN、Sc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时间 FBG(mmol/L) 血压(mmHg) Hab1c(%) TC(mmol/L) TG(mmol/L)对照组 治疗前 7.1±0.2 159 ±9/92±7 7.9±0.7 4.81 ±0.30 1.74±0.17治疗后 6.0 ±0.1 132 ±7/80 ±5* 7.3 ±0.5 4.74 ±0.80 1.72 ±0.58治疗组 治疗前 7.3 ±0.2 161 ±8/94 ±8 7.8 ±1.0 4.98 ±0.82 1.73 ±0.68治疗后 5.9 ±0.3 114 ±10/79 ±4*# 6.3 ±0.8* 4.19 ±0.49*# 1.38 ±0.40*#

表2 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DN是DM常见的微血栓并发症,1型DM和2型DM发展成DN的几率分别为25%~40%和5%~40%[1]。DN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其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早期临床表现为尿微量蛋白的增高。DN的发病可能与高血压及高血脂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有关[2]。

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和萜内酯类,可清除肌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抑制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3]。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能抑制肾脏足细胞释放活性氧自由基,因此,银杏叶注射液有利于减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的病变速度。由于银杏叶具有抑制血栓素A2生成、降低循环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及促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对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均具有抑制作用[4],因此也能抑制血栓形成。文献报道[4],银杏叶有效成分可以使血液中抗凝血酶AT-Ⅲ、6-酮-前列腺素F1a增加,而血栓素B2降低,使血管内抗凝物质增加。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肾组织中相应的受体(AT)作用造成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即肾出、入球小动脉舒缩失衡,造成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堆积是造成肾组织进行性损害重要的因素之一。替米沙坦的作用主要是阻断AT介导的反应,从而阻断尿微量蛋白的增加,发挥肾脏保护作用[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同时应用替米沙坦后,UAER下降,证明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血管紧张素受体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蛋白尿,而AngII受体拮抗剂能从受体水平阻断内源和外源性的AngII所产生的各种药理作用,在临床用于降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 DN的进展[6-8],起到肾脏保护作用。在DN的治疗中,银杏叶注射液和替米沙坦的作用机制既互补又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高凝状态,降低血黏度,减轻蛋白尿,减轻DN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抑制系膜细胞DNA合成,抑制系膜细胞增值,从而减轻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存在明显的微循环及凝血机制障碍,肾血流速度减慢,大量的血细胞聚集和渗出。银杏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内凝血功能及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血液黏滞度,这是银杏叶减少UAER的又一可能机制。

本结果表明,替米沙坦能较好地降低UAER,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替米沙坦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DN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DN患者的蛋白尿,同时还有改善血脂和肾功能的作用。

1 Rossing P.Diabetic nephropathy:worldwide epidemic and effects of curtent treatment on natural history.Curr Diab Rep,2006,6(6):479

2 林善餤.糖尿病肾病.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29

3 Fan PS,Gu Z L,Sheng R,etal.Inhibitory effectofquercetin on proliferation of hum an microvas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Acta Pharmacol Sin,2003,24(12):1231

4 龚晓健,李运曼,卞惠敏,等.银杏叶内酯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7):822

5 侯英,滕海坤,杨玉芝.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研究.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3):256

6 陈立平,周巧玲,刘抗寒,等.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in及podocin表达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1544

7 张玉娜,徐彩棉,苏国英,等.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因子表达的影响.疑难病杂志,2009,8(7):385

8 建英,郭进,黄国秀,等.替米沙坦与阿托发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疑难病杂志,2009,8(10):596

猜你喜欢

米沙坦银杏叶肾小球
银杏叶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与银杏叶的约会
书的怀抱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