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企业简讯

2012-10-22

航天工业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研究院长征研制

我国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卫星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此次发射的卫星和使用的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58次飞行。

我国将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2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将于2012年6~8月择机发射“神舟”九号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以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并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

目前,“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正常,具备航天员驻留条件;“神舟”九号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出厂前的各项测试;航天员正在开展任务训练;发射场、着陆场、测控通信等系统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风云”四号初样鉴定星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经过2年时间的攻坚克难,“风云”四号卫星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总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参与研制的“风云”四号卫星完成了初样电性星产品的研制,并通过了卫星总体初样设计评审。目前,“风云”四号初样鉴定星研制工作已全面启动。

“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对地遥感卫星,欧洲、美国的同类三轴稳定气象卫星均预计在2016年左右发射,而计划在此之前发射的“风云”四号卫星将面临着世界级技术难题。

我国“海洋”二号卫星成功在轨交付

2012年3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在轨交付给用户国家海洋局使用。“海洋”二号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在轨测试表明,卫星和星载设备工作稳定,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要求。

“海洋”二号卫星交付后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构成空间立体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调查和监测能力。

“长征”五号火箭将做大型分离试验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分离试验将于3月底在天津室外分离试验场地展开。该项试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大型助推分离试验,也是验证“长征”五号火箭分离方案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重要试验。目前,“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分离试验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收尾阶段。

“长征”七号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试验

2012年2月13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发动机试车试验,该系统在国内航天发动机上首次应用了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技术,目前已通过实战考核和验证,基本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该系统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研制,主要功能是在火箭发射前对助推及芯一级发动机进行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这也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首次承担的箭上设备服务系统研制配套工作,该所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展系统及关键单机可靠性验证工作,确保系统参加飞行试验任务万无一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供稿)

航天科技集团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2年2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是依托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并联合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相关单位组建而成。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将充分利用航天科技集团的卫星资源和航天电子技术的领先优势,将空间资源融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和应用体系,与地面传感系统和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融合,构建物联网从地面到空间全域覆盖的立体化运营格局,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促进信息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连接。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搅拌摩擦焊技术用于“长征”三号乙火箭

2012年2月中旬,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将搅拌摩擦焊技术用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二级氧箱箱底焊接,并通过了院级验收,不久将接受飞行试验考核。

此前,该厂已率先在国内航天领域迈出了搅拌摩擦焊工程化应用的第一步,即在“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五号等型号火箭的贮箱筒上应用此项技术,使焊缝性能提高了10%~20%。目前,已有4枚采用此项技术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成功发射。(吴思供稿)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建成国内最大坡度模拟系统

2012年2月中旬,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成功研制国内最大的坡度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模拟地面坡度,支持大型路基机动车载平台完成各种姿态下的综合系统测试和关键项目验证工作,其技术性能可以满足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地面设备研制任务的需求,同时可满足多个型号在模拟地面坡度试验的要求,具备通用试验能力,并已顺利通过验收。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获国电公司1.1亿元订单

2012年3月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功中标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玻璃纤维织物1.1亿元订单,该所将于年内向国电联合动力公司提供多种规格风电叶片用玻璃纤维织物套材1680套。

猜你喜欢

研究院长征研制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