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院级实体化与管理机制创新

2012-10-2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郭敏怡

航天工业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实体航天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郭敏怡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现行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因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以产权为纽带,组建院级实体公司,加快形成合格的市场化运营主体,谋求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体制突破。

目前,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已开展了院级实体公司建设的试点工作,这将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未来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但唯有好的体制发展不会持续,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使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产生协同作用。从这点上说,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且具有航天特色的管理机制决定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体制变革的成败。

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体制现状与实体化特点

1.现状

目前,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研究院、所均为事业单位且承担国家军品计划任务,这是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完全公司化的企业集团在体制上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经营性资产隶属于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业务之间缺乏产权纽带,集团协同作用难以发挥。各业务公司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单元,但相同板块的业务隶属于多个法人单位,导致资源优化配置不畅,战略推进难以协同。

二是管理、决策流程长。项目申报需经过研究所、研究院、集团公司三级审批,管理层级过多导致信息衰减严重,不利于科学决策。

三是行政管理弱化了公司法人治理。条块式管理是行政管理的特点,上级部门按业务归口齐抓共管,各类通知、计划一下到底,对具体业务管理过多,导致基层主动性不高。

因此,在直接面向市场竞争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领域,现行的体制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坐等国家事业单位改制的政策,将错失大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加快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院级实体公司建设,可以看作是航天科技集团在推进整体事业单位改革前的一次尝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也具备了改革的条件。

2.院级实体公司的特点

院级实体公司建设的内容是通过股权调整,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各业务公司的股权向院级实体公司集中,最终形成航天科技集团出资的、以产权为纽带的业务子公司,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关系,公司法人治理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管理实质由行政管理转向出资管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界面、权力划分将进一步清晰,董事会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二是管理、决策链条缩短。航天科技集团通过控股直接进入实体公司(子公司)董事会,使之有较高的决策权力,管理链条的缩短使决策更加科学。

三是资源总体配置和整体协同能力将产生较大提升。院级实体公司在投资预算、重点项目发展、整体战略推进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明晰的产权关系也为航天科技集团进一步的资源优化整合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机制创新

1.成功案例

如果把体制创新看作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创新发展的第一步,那么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是决定体制创新能否成功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事业行政管理向现代企业集团管理迈进极具挑战的一步。

例如,中化集团在1998年底的不良资产高达247.5亿元,经营步履维艰,已经到了不变革不行的地步。通过实施市场化战略,深化管理改革,优化经营管理架构,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型,中化集团最终实现了从化工进出口业务为主向营销及实体服务型的战略转变,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种子)一体化经营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

2.集团管控模式的特点

以产权为纽带的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机制,其核心就是集团管控。不同的企业集团根据业务不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集团管控模式,其中“集团管控三分法”(财务型、战略型和运营型)应用较为广泛。

财务型管控模式——采用财务型管控模式的企业集团,集团总部对控股企业实行以资产经营为核心,以整体投资回报率为指标的考核方式,而较少对其经营进行干涉。

战略型管控模式——采用战略管控模式的企业集团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追求总体的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在该模式中,集团总部是战略发展中心、投融资中心、考核中心和公共平台服务中心,而其子公司则定位为生产中心、利润中心、市场中心。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均采取此类管控模式。

运营型管控模式——对于由同一类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来说,其子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同,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可以复制,这一类型的企业集团对其子公司管理较为深入,涉及生产、销售、研发各个领域,母子公司之间关系紧密。

从航天科技集团各研究院、所的经营实践来看,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与运营型管控模式较为类似,但随着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及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这种管控模式与对市场快速响应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3.以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为战略管控的手段

围绕战略管控制定可行的管控手段至关重要。从国内外企业实践来看,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是战略管控行之有效的两大手段,通俗地说,就是“管钱、管人”,即加快由“管事”向“管钱、管人”转变。通过明确目标、划定路径,对结果进行考核,在将集团总部从低效率的事务性管理中脱离出来的同时,其管控的能力也得以加强,又使子公司保持了独立性。逐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制度,甚至将候选人和继任者的遴选公开化、制度化。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机制将使企业保持长久的活力。

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现代企业考核体系的建立,将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以较为明确的形式作为引导,通过科学的绩效指标落实,使集团总部从繁杂的具体业务中解脱出来,在战略发展、资源整合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具体业务层面赋予子公司极大的自主权,从而形成一批具有个性和活力的业务运营单元。

企业集团通过对投融资、成本费用等项目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控制子公司的战略;通过预算关键指标管理,可以实现对投资等重大决策的控制;通过预算执行,可以对子公司运行过程加以控制;通过预算考核,可以对子公司的战略执行结果进行考核。

三、实体公司的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随着院级实体公司建设的深入,军民融合该如何开展,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实体化不是简单的军民品分线,事实上,即使是与研究院平级的实体公司本身也与院、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发挥研究院、所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是院级实体公司机制创新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从发展趋势来看,航天军民融合将经历生产融合、技术融合、产权融合三个阶段。早期的军民品共线以军品为主,民品为辅。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民用产业有产品,但尚未形成经营。第二阶段是技术融合阶段。随着民用产业规模的增加,并逐步实现了实体化,其特点是利用军工技术并采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技术转移,民用产业实现了公司化独立运行。第三阶段是产权融合阶段。表面上看是军民品分线、军民品割裂,但其实质是战略资源的融合。这一阶段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已经形成,股权多元化对资产独立性的要求也逐步增高。

因此,未来航天科技集团导弹武器系统、宇航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由多法人单位混合开发转向以产权为纽带的四大主业子集团的特质将越发明显。从世界军工企业、大型集团的发展趋势来看,莫不如此。在航天科技集团形成产权融合,从高层实现各业务的资源配置,各业务单元专业化独立运行,将是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期,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各研究院、所将逐步公司化,产权纽带将不断清晰。可以预见的是,以战略发展方向为目标的资产调整将大规模开展,通过整合,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将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更加独立和专业,四大业务板块的资源配置和战略推进也将更加清晰,集团总部的整体管控能力更易发挥。可以说,院级实体公司的建设将是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先锋。

四、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围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未来发展的体制变化,管理机制创新势在必行,但同样的管理模式在不同企业运行的结果却千差万别。因此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要注重转型推进的策略和方法,这也是管理机制创新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1.行政管理模式的思维惯性

院级实体公司建设尽管产权关系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但对其建设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各研究院,受长期的行政管理模式思维惯性影响,甚至有“行政事业之花能否结出市场竞争之果”的怀疑。从央企近年来的实践来看,还是有很多成功案例的,但与这些企业都有很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如发展萎缩、跌入谷底、到了不变革不行的地步)不同,航天科技集团内各单位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对推进院级实体公司建设还存有观望、等待的态度,内生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航天科技集团在院级实体公司建设上还要进行充足的困难准备,要坚定信心,增大推进力度,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要进行督促考核。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市场化的机制得不到制度上的保证,很容易导致运行质量不佳,从而走回头路。

2.改革中的利益协调

院级实体公司的建立以及新的运营制度无不考验着航天科技集团在整体推进上的智慧,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这其中包括集团总部与研究院、研究院与实体公司、军品与民品等方面。只有各方利益得到协调并形成发展合力,院级实体公司的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3.航天文化与市场竞争文化的协调

航天文化与市场竞争文化的协调问题自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步入市场竞争的那一刻起就存在,只是随着院级实体公司的建设,这一问题会格外突出。体制机制的转变归根到底是人的转变,尤其是人观念的转变,与体制机制的完善相比,人思想的转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融合航天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但在实践中又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引起员工的波动和抵触,影响工作的推进。

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院级实体公司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通过构建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加快实施战略管控,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逐步予以解决,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实体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逐梦航天日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