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重在“避虚就实”
2012-10-21刘泉红
刘泉红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新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实体经济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大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稳增长的重要根基,是避免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可以预计,实体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经济不能“脱实”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实物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以及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而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的交易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涉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交易活动等。虚拟经济的产生以货币信用发展为前提。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在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权重组、分散经营风险等方面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过度投机会扭曲消费行为,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安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可能掩盖经济过热,甚至导致泡沫经济形成。
在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深刻警示。从美国的经验教训看来,经济“脱实”后果严重。过去30年美国基本是靠“透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了所谓“债务经济发展模式”,当金融危机发生后,“债务经济发展模式”处于难以为继又必须继续的两难境地,恢复实体经济活力的难度非常大。冰岛、希腊、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也或多或少存在“去工业化”现象,工业地位不断下降,产业竞争力十分脆弱,欧债危机全面爆发充分暴露了其实体经济不足从而抗危机能力差的弱点。
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直至当下的欧债危机,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实体经济始终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成为受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经验表明,发展实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根基所在。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凡是实体经济厚实、坚固的国家,受冲击和影响的程度相对比较轻,这也充分说明了发展壮大實体经济才是避免和化解危机冲击的关键之所在。
稳增长的重要根基
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加大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低端、粗放、高消耗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房地产、股市等过快过度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泡沫,出现了某些领域的暴利现象,大量实体资本转到房地产和股市等领域进行投机交易。特别是2011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不断收紧,企业资金严重紧缺,为追逐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过高的利润,我国有不少实体企业放弃主业,热衷于炒房炒地甚至转而放贷,投资者安心发展实体经济的意愿不足。这也表明,只要市场还存在房地产、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等大量暴利的投机空间,资本就很难真正回归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很难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可以说,打击暴利和遏制投机是资本回归实体经济的基本前提。
我国虚拟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存在不稳定和不健全的因素。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若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产生的经济泡沫最终将传导至实体经济,甚至引起实体经济衰退。所以,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其阶段特征也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只有努力壮大实体经济,筑牢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为“进”创造条件。我国具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效的需求市场可以不断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实现稳定增长必须依靠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可以说,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未来实体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多措并举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部门,收入分配也要更多地向劳动力要素倾斜。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规范虚拟经济部门发展,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的发展地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未来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也必将来自制造业。因此,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依靠先进制造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坚决反对“去工业化”。二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三是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尤其要注重现代物流等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四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增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培育实体经济新的区域增长点做出贡献。
规范虚拟经济部门发展。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约束。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经济泡沫破灭会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我国虚拟经济的运行相对还不太稳定,因此就更应该注重加强监管,保障其稳定协调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大量实体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不仅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反过来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促进实体资本回归实业。第二,要加快证券市场改革步伐。要防止大量实体资本转向股市从事投机交易,牟取暴利,破坏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更要防范上市公司直接扮演股市的投机者,将股市融得的资金在股市和楼市中进行投机。第三,要采取切实措施使房价回归理性。只有消除暴利,资本才不会聚集在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对土地出让(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和使用)、保障房建设、住宅销售等行为作出更为规范的制度规定。
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温家宝总理在中央金融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问题,实际上都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有较大关系。为了让金融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等方面迈出切实可行的步伐。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通过试点逐步允许民间资金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加强竞争,使一些地方的违规高利贷现象自然消失,大大改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
责任编辑: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