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践行北京精神 努力实现稳中求进
2012-10-21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古今中外的作家数以百千计。这些作家一定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太喜欢的。你之所以喜欢某位作家,肯定会有缘故。你可能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故事,喜欢他作品里的人物,喜欢他描述的氛围和环境。更主要的,可能是你喜欢他作品里透露出来的气韵、思想、性情、气质、价值观、人生态度、为人(包括为文)处世的方式和原则。你会产生一种相知感,進而崇敬他,视其为楷模。
在大量的阅读之后,突然有一天,你会遇到这个人,这个作家。
你会豁然开朗,会为此感到欣慰。
汪曾祺就给过我这种感觉。
在众多作家中,汪曾祺可能不是名声最大的,但他的价值绝不容轻视。他一生的创作没有涉及重大事件和重大题材,没有借重任何文学潮流,只是专注于自己身边的“小事”,专注于生命旅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童年时代的乡里乡亲,包括锡匠、做小生意的、小学教员、小和尚、牙医、接生的、民间画师、养鸡养鸭的、街头卖艺的、旧时代的大学生、农科所的农工、戏曲演员、小保姆。且观察和描写得那么细致,简直活灵活现。所用的笔致也温和圆润,晓畅练达。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让他的人物承载过多的“意义”,所写只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人间的悲欢离合。但是,通过他们,你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信息,感受到他对社会的态度(毋庸讳言,任何写作都是有态度的)。
我所崇敬的另一位作家是澳大利亚的帕特里克?怀特。
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在中国的影响而言,怀特的影响似乎也并不大,名声远远不如海明威、福克纳、萨特、肖洛霍夫、马尔科斯等,也没有成为中国作家竞相模仿的对象,作品翻译过来的也不多。我读到他的第一篇小说是《白鹦鹉》,接着在《外国文学》上读到了他的另一篇小说《一杯茶》,此后,也是在《外国文学》上,读到了长篇小说《人树》的前四章(后来才读到了全书)。怀特的小说进展缓慢,有朴拙之感,不事张扬,但却意境隽永,人物刻画偏重于精神世界,细致入微,让人感同身受,是真正的“大气”之作。怀特小说中我最喜爱的是《人树》,还曾向许多朋友推荐过。整部作品围绕着一个名叫斯坦?帕克的人而展开,叙述呈平缓推进状态。斯坦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他生活着,感受着,在生活和感受中探求着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全部。不用说,《人树》不是一部靠情节取胜的小说,靠的是对生活的准确把握,对生命意义的深入开掘。而这恰恰是很多作家难以做到的,或是被他们有意忽略的。很多作家,仅仅热衷于在那儿编故事,编各种各样的离奇故事,似是而非,还自以为得意。
哀哉!
崇敬萧红是很早的事情了。在黑龙江省艺校读书时,我就读到了她的部分作品。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我曾反复读过多次。直到现在,我还会隔三差五地拿出来读一读。有人讲,严格地说,这部作品并不是小说,而是散文。此言大谬。《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小说,这一点当无疑问。作品所写乃是作者童年时代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并且,写作的时候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那便是思念。对故土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对已逝的光阴的思念。我们知道,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萧红人在香港,与故乡远隔万水千山,而且这还是在她离开家乡在外漂泊多年之后。我常常揣测,在写这部作品时,她一定非常非常想家。想她慈祥的祖父,想蝴蝶乱飞的后花园,想后花园里的小黄瓜和大倭瓜,想横在屋脊后面苍黄的天空。直想得肝肠寸断心头滴血!那些朴素淡雅的文字,实际上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在这种情境下写出来的作品,一定是好的。
由真诚写出来的作品,一定是好的。
汪曾祺、怀特、萧红,都是真诚的作家,所以,都是好作家。
切记:文发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