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2012-10-21王天佐
王天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强。面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变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必须适应新环境,改进传统教育中出现的弊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加以深入、创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本文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基础上,分析现有教学手段的弊端,提出并探索起创新模式的开展,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进一步激活、深入学生心中,增加其实效性。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已进入一个改革、调整、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趋向与思想观念在国内各阶层中影响逐步加深。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也不断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在高等教育占重要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传统的以面对面说教为主、气氛沉闷、缺乏新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兴趣缺乏。本文就高等院校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首先,从教学手段的角度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多采用教师面对面宣讲模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手段,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堂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看,现在高校课堂中教师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较少考虑培养学生在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可见,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教师将变成宣传思想政治理论的广播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中消磨殆尽。长此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走入死路。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源于生活的政治理论课程重新回归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脱离生活,演变成单纯的理论讲解课,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沦为“形式课”。
3、教师队伍萎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因为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队伍在不断壮大,不像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会随着学生的多少进行配置,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并没有显著增长,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课时的教学任务,难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慢慢转向由辅导员承担,一方面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出发点较为明确,但是由于辅导员系列老师并没有进行完整的培养培训,因此,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更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涵空间。
所谓内涵空间的拓展,是指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局限在传统的“两课”内容宣讲,而是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进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应该更多联系实际,让政治理论课程回归生活。应该主动走出课堂,了解社会,把社会知识和课本知识有机的融入在一起,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实践化,淡化机械的记忆,重视知识的理解,加强渗透和疏导,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大事件或身边的事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朴素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将学生身边的小事引进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创新,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前文所提到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笔者根据数年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由提问展开所讲的内容,也可以由生活实例导入教学理论,寓教于乐,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可以开展讨论式课堂,针对某些实际例子结合理论知识设计论题,以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或者演讲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营造了宽松自由的课堂情景,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切身体会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更加活跃。再次,可以利用网络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机延伸,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网络课堂。现今大学生上网率在百分之百,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网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的独有特征和其高使用率,通过在虚拟实践的交流、碰撞,获得大量学生真实的、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将理论知识和与实际生活相关具有共性的内容、问题有的放矢的放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网络课堂,不仅有传统的视频授课式教学方式,还有论坛、畅言角等可以自由发挥学生创造性的部分,从而实现在内容、方式、思维等方面拓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外延和内涵。
3、增加课外教学课时,注重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一般不开设或很少开始实验实践教学,但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學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正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适当引入实践教学是增强其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因此,拿出一定的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认识的良好机会,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通过与社会接触,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去分析、处理现实生话中的问题,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其给予充分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创新与探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模式,引导学生面对利益多元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社会共同理想,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实践性、趣味性、时代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张作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浅析,人文周刊,2010.2
[3]梅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意义与思考,广州师范学院院报,2009.5
[4]刘美蓉.“两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创新途径[J],文教资料,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