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RIZ的技术成熟度预测理论看柯达的成败
2012-10-21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段 炼
从TRIZ的技术成熟度预测理论看柯达的成败
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段 炼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果能够有效预测并开发下一代产品(或者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就能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但是,如何科学正确地进行技术成熟度的预测,进而制订有效的技术战略,成为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前苏联人Altshuller提出的TRIZ理论中有关技术系统生命周期表现形式——S曲线以及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等理论,成为进行技术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从而为决策者制订公司战略决策提供帮助。
一、技术系统的S曲线
通过分析大量专利文献,Altshuller发现技术系统的进化和发展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产品及其技术的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同一条规律往往在不同产品或技术领域被反复应用。即任何技术系统的进化都会经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技术系统生命周期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其形状类似S形,又被称为S曲线。
二、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
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是指把产品作为一个技术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产品技术的评价,预测当前产品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确定产品在S曲线上位置是TRIZ技术进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称为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处于婴儿期及成长期的产品应对其结构、参数等进行优化,使其尽快成熟。处于成熟期与退出期的产品,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开发新的核心技术并替代己有的核心技术,以便推出新一代产品,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
TRIZ技术进化理论采用时间与产品性能、时间与产品利润、时间与产品专利数、时间与专利级别四组曲线综合评价产品,从而为产品的发展方向决策提供依据。
三、柯达公司的兴衰实例分析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创建于1880年,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至今有132年的历史。主要经营影像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照相机销售的世界纪录。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位居第四,是感光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2002年,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
然而就在2012年1月19号,柯达宣布破产,分析其破产原因,首推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通俗点说就是“跟不上时代。”下面笔者就结合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的S曲线以及技术成熟度深入剖析其失败的内在因素。
胶卷技术作为柯达公司的核心技术,从诞生到其最后的退出影像世界的舞台,符合了技术系统的S曲线的发展规律。胶卷的诞生期即是此技术系统的婴儿期,此时的技术性能级别比较低,相关专利的数量少,但专利的级别却是很高,产品刚推出市场,没有任何利润可言;随着技术系统进一步进化到成长期,性能有所提高,专利数量依然不是很多,专利级别有所下滑,但产品得到认可,利润开始显现;技术进化到成熟期,产品性能成熟,专利数量骤增,产品利润最大化,但专利的级别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到了要更新换代的时期了。2003年,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这个阶段就是技术系统进入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衰退期,专利数量开始减少,专利的级别达到历史最低,性能已经无法提高,甚至面临淘汰,产品利润开始缩减,并最终破产。
四、经验教训
柯达曾在1997年、2001年、2006年都尝试过转型,但是1997年的转型失败是因亚洲金融危机后,柯达失去了抓住数码时代来临的机遇;2001年的转型失利是因为柯达沉浸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侥幸中,没有把握市场需求变化;2005年后,柯达在中国市场投放了大量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大型数码喷墨打印机等,在奠定中国的胶片霸主后,柯达继续错误地低估了尼康、佳能等竞争对手,也低估了市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延长胶卷生命周期、继续垄断赚取丰厚利润的异想天开中丧失了机会。反观富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预见到数码时代的崛起,并制定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中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的业务。也许这两家公司都能感受到,数码摄像本身无法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利润,数码业务的利润率的确比胶片低得多,所以产业转型似乎并非必要。但无论如何,在这场新的竞赛中,柯达显然慢人一步。
产品的核心技术对于一个企业就是生命之本,正确认识它的发展规律,了解它在各个时期的外在表现,最大化的利用为企业赢得利益。另一方面对核心技术成熟度预测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止,大胆革新,只有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才能不断更新换代,企业才能真正屹立于行业之中,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