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糖尿病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个体化治疗——写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夕
2012-10-20范慧
◎范慧
今年的11 月14 日是第6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的警钟已经在全世界鸣响。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急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因此,预防相关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已经达到9.7%,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的控制状况也不容乐观,2003 年、2004 年、2006 年我国大中城市的门诊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 的糖尿病患者HbA1c 达标(<6.5%)。
加强糖尿病教育刻不容缓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个无法根治的疾病,针对它的治疗要贯穿患者后半生,治疗的基础首先是患者和医生的良好交流与配合,因此,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与药物治疗可以说不相上下。患者对于什么是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如何监测、预防、治疗、控制疾病发展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才能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和更好地与医生配合。
患者的生活细节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睡眠情况、情绪状态等等,都会影响患者的血糖,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医生和患者只有充分交流和互相信任,并切实从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和生活工作情况出发,才能为患者制定出一个更切实可行、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最终让患者的血糖等指标持久和安全地达标,最终达到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优化血糖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治疗应该着眼预防心血管事件,在关注、优化血糖管理过程中,血糖管理的个体化方案尤其重要。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均表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即通过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获益、成本与效益以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的平衡,这一点已经成为专家的共识。
对于一个青年或中年的糖尿病患者,工作或学习占用着他们大量的时间,那么治疗方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尽量地方便、安全。例如,尽可能给予日服一次的药物,或餐时即刻服用的药物,使服药更方便,并且尽量避免使用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
尤其应该注意经常出差、工作在外或开车较多的患者,因为工作忙碌可能致使他们忘记服药,而不能按时进餐及活动量较大时又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如心慌,头晕,手抖、意识障碍等又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有些患者会因对低血糖的恐惧而产生对降糖治疗的抵触,不能充分地控制饮食和积极地运动锻炼。因此,对于不同的个体在考虑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血糖治疗应侧重安全性与个体化
附表:我国糖尿病控制目标指南
对于不同体型,不同合并症的患者,要考虑到治疗的最终目的不单是血糖指标的下降,而是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美国和英国的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分析提示,对病程长、有低血糖史、有心血管病或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盲目地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会明显增加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更要强调血糖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
对于一些高龄患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尿毒症或老年痴呆症的患者,由于严格地控制血糖对于他们10年以后的获益显得遥远和不切实际,而且一旦低血糖发生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控制血糖的标准要适当的放宽,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基础上,血糖适当降低就行。
总之,糖尿病是一个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而且要伴随终生。它的危害很大,但又悄无声息。在治疗过程中,在医患双方互相信任,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且贯穿始终、及时调整,才能最终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