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SG与子宫显著屈曲不孕症患者SSG技术改良及应用研究

2012-10-20代燕增邱树芬张巧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扩张器导丝屈曲

代燕增,邱树芬,张巧权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放射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压力增加,生活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是诊断输卵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检查方法,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SSG)是治疗输卵管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在临床推广普及。目前采用的常规HSG检查,医生与患者均需在X线下受放射性辐射损伤;通用的手术器械是美国Cook公司的同轴导管装置,多数病例操作简便,但在子宫显著屈曲时操作比较繁琐。简便、正确地诊断输卵管通畅性及盆腔内环境,并相应地选择治疗手段,一直是诸多学者和临床医师探索的问题。本文介绍对常规HSG改良,并应用改进装置,配合手法及各种手术器械,对子宫显著屈曲不孕症患者施行SSG,并对其疗效作出初步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1998年12月—2011年8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梗阻的不孕症患者近1万例,其中2008年12月—2011年8月对常规HSG进行改良。已行输卵管再通术且有明确追踪结果的病例共3 100例,子宫位置正常者2 920例,其中2 100例为双侧输卵管梗阻,820例为单侧输卵管梗阻(700例为一侧输卵管通畅、一侧输卵管梗阻,100例有宫外孕手术切除史仅存一侧输卵管且梗阻,20例为单角子宫单侧输卵管且梗阻),共计5 020条输卵管;子宫显著屈曲者180例,其中160例为双侧输卵管梗阻,20例为单侧输卵管梗阻,共计340条输卵管。

1.2 造影方法

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白带常规检查正常,经妇科检查冲洗后,患者仰卧于造影床上,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窥阴器暴露宫颈,消毒后宫颈钳夹住宫颈上唇,将子宫输卵管通液管固定于宫颈内口。常规HSG术中注药是由操作医师在放射线监测下持续手推完成;改良后的HSG是固定12号乳胶子宫输卵管通液管于宫颈内口,无放射监测下全自动操作,设定压力、速度、剂量自动推注完成。

1.3 器械、手法及改进装置

改良的HSG采用ZY-23-D型造影通液推注仪,利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800 mA数字胃肠机适时点片,记录各期影像征象,观察造影剂残留及弥散情况。SSG插管时需反复牵拉或回放宫颈;取消外面同轴导管,用内套5F金属导丝的5F导管直接插入宫腔,保留Cook公司泥鳅导丝、7F导管及铂金导丝,5F导管深入宫角时再次进管时牵拉宫颈且步调一致。

1.4 介入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造影床上,取截石位,常规准备后,消毒铺巾,窥阴器暴露宫颈,消毒后宫颈钳夹住宫颈上唇,用探针探测宫腔位置及深度,用内套5F金属导丝的5F导管直接插入宫腔,抽出5F金属导丝,注入造影剂进一步明确子宫形态、输卵管梗阻部位等情况。再插入5F金属导丝,5F导管导丝深入一侧宫角时再次进管时牵拉宫颈且步调一致,使之进入输卵管间质部,再次抽出5F金属导丝,送入7F导管及铂金导丝,以铂金导丝轻轻疏通梗阻处,送入7F导管退出铂金导丝,注入对比剂,如证实已复通,注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用同样方法插入另一侧输卵管内注药后完毕(图1~4)。

1.5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抗炎治疗5 d,当月避孕,并适当结合中医中药辅助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年,观察受孕与否及其它相关情况。计算子宫屈曲患者及同期子宫位置正常患者的复通率与妊娠率。

2 结果

通过改良HSG记录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对子宫输卵管的情况做出明确的诊断。HSG不仅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及宫腔形态,而且对输卵管轻度粘连梗阻可通过加压进行疏通治疗。其中诊断输卵管通畅1 200例;输卵管通而不畅200例;子宫发育异常82例;子宫位置正常伴单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2 800例;子宫显著屈曲伴单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180例。

改良的HSG显影满意,与常规HSG对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常规HSG检查:医生用手推注,凭经验控制注液速度、压力及剂量,不能准确控制,影响拍片质量,从而影响正确诊断;又因为医生要在X线监测下进行,长期受放射线辐射,严重影响医生的身体健康。改良后HSG检查可实现双向远程控制操作,实时根据临床需要精确控制通液速度和压力,自动推注,减轻病人痛苦,有效避免因输卵管痉挛等出现的假阳性;避免了医生长时间接触放射线,频繁出入X光室,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放射剂量极小,对患者身体损害更小,可缩短避孕时间,争取术后利用最佳怀孕时期以提高妊娠率[1]。

对180例子宫显著屈曲不孕症患者施行SSG后,插管均成功,插管成功率100%。施行再通术后,有292条输卵管复通,复通率为87%,随访1年后32例妊娠,妊娠率18%。同期子宫位置正常患者2 920例4 830条输卵管复通,复通率为90%,随访1年后1 060例妊娠,妊娠率36.3%。对两组患者施行再通术后复通率与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子宫屈曲患者再通术后妊娠率低于子宫位置正常患者,而复通率两者基本相近;两组患者施行再通术后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施行再通术后复通率与妊娠率的统计结果

3 讨论

导致女性不孕的因素很多,输卵管性不孕在我国约占30%~40%。HSG检查是诊断输卵管是否通畅的主要方法,SSG是治疗输卵管梗阻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机器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已应用于临床多年,国外有学者认为其疗效不亚于腹腔镜及显微外科[2]。改良的HSG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不仅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较好的方法,而且可以减少对医患的放射性辐射损伤;使用手法及改进装置能够较方便完成显著屈曲子宫的输卵管再通术,各种手术器械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成功插管。子宫显著屈曲时插管难度较正常子宫大,需要综合利用宫颈钳、探针、扩张器及导丝,宫颈钳牵拉宫颈、探针调整宫腔位置扳正子宫、扩张器的可塑性及韧性、导丝的张力等有助于插管成功。通过手法及改进装置,显著减少了介入医生及患者的曝光时间,并且对宫腔损伤轻微,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

子宫显著屈曲标准为:宫体与宫颈的夹角为锐角,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子宫形态由正常倒三角形变为正三角形。子宫屈曲的判断以宫体与宫颈夹角为标准,正常子宫可有一定程度前屈或后屈,宫体与宫颈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为前屈,形成向后开放的钝角为后屈,在造影图像上表现为倒三角形;子宫显著屈曲指宫体与宫颈的夹角为锐角,在造影图像上表现为正三角形,倾斜球管可判断子宫向前或向后屈曲。宫颈扭曲,宫颈与宫体所成的锐角越小,插管难度越大。

正常子宫依靠盆底肌肉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维持前倾前屈位,子宫体轴线与宫颈轴线成钝角,仰卧时角度更大。子宫发生显著屈曲的机理不清,可能与盆腔相关肌肉韧带缺陷、生产及多次人流等因素有关。子宫显著向前或向后屈曲时,宫颈扭折,宫颈长轴与宫体长轴成锐角,增加了插管难度。子宫显著屈曲时,插管的关键在于利用各种手术器械,减轻子宫屈曲程度,使扩张器及微导管能顺利到达宫角进入输卵管。以下操作有利于成功插管:①在患者能够忍受的情况下,牵拉宫颈缓解子宫屈曲程度;②送入导丝,使其在子宫内盘绕,依靠导丝的张力,进一步减轻子宫屈曲程度;③若子宫屈曲程度仍较严重,可沿导丝送入探针,因探针前端圆钝,对宫颈损伤较轻,且可塑形,有利于将子宫形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④经导丝送入扩张器,利用扩张器的张力与可塑性,使屈曲子宫恢复至近似正常形态,只要扩张器接近宫角,后续操作较易完成;⑤对于经产妇或宫颈松弛的患者,导丝配合扩张器不易到达宫角时,可同时送入探针,用探针协助调节子宫位置,使扩张器能达宫角,或直接送入微导丝达宫角后进行输卵管疏通。本组患者采用上述方法均获得插管成功,梗阻输卵管复通率与国内外报道相近[3-4],略低于子宫位置正常的患者,建议采取膝胸卧位睡姿,以缓解宫颈扭折程度,提高受孕机率。

[1]李娟,林志东,李嫱.改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100例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9):1356-1357.

[2]Capitanio GL,Ferraiolo A,Croce S,et al.Transcervical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A Diagnostic and the Rapeutic Approach to Cases of Proximal Tubal Injection Failure[J].Fertil Steril,1991,55(6):1045-1050.

[3]李广琪,李敬邦,贺洪德,等.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不孕症290例分析 [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4):2272-2274.

[4]AI-Jaroudi D, Herba MT.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fter Selective Tubal Catheterization [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5,12(2):150-152.

猜你喜欢

扩张器导丝屈曲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42例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烧伤整形采用扩张器治疗的临床护理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