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黄的应用

2012-10-19崔国静张慧婷贺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气微肾经花冠

文◎崔国静 张慧婷 贺蔷

▲地黄原植物

▲鲜生地

▲熟地药材

《神农本草经》里描述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古书里记载地黄的显著功效,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黄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就地黄在当今医学及临床的应用进行探讨。

地黄的形态特征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茸毛及腺毛。因其地下块根色黄而得名地黄。根肥厚肉质,在栽培条件下,常成块状、圆柱状或纺锤形,鲜时黄色,有节及芽痕。叶常基生,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基部渐窄,下延,上面多皱,下面常带紫色。花茎从叶丛中抽出,仅生少数较小的无柄茎生叶,花茎顶端有稀疏的花,排成总花序;花萼钟状,5浅裂;花冠紫红色,里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花冠管稍弯曲,先端常5浅裂,略成二唇形;雄蕊二强,着生于花冠管基部;雌蕊花柱单一,柱头膨大。蒴果卵形,顶端常有宿存花柱,基部有宿萼。

地黄饮片的性状特征

鲜地黄为纺锤形或条状,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甘微苦。

生地黄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外皮棕黑色或棕灰色,皱缩。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中间隐约显菊花心纹理。质较软而韧,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不规则厚片。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地黄的功效主治及归经

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入心、肝、肾经。

生地黄滋阴、养血。 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入心、肝、肾经。

熟地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入肝、肾经。

地黄的炮制与加工

地黄在饮片中分五种炮制规格,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本文主要介绍前三种炮制规格。

鲜地黄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用水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片。

生地黄鲜地黄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至八成干时即可取出。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熟地黄取整生地黄,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干,加黄酒拌匀,闷润24~48小时,中间倒罐一次,至黄酒被吸净,色泽黑润时,取出,干燥约8成干时,切厚片,干燥。

所含成分及临床应用

鲜地黄主含成分为:毛蕊花糖苷、梓醇、桃叶珊瑚苷、水苏糖、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

生地黄中主含环烯酰萜及其甙类,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治疗传染性肝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熟地黄含环烯醚萜类成分,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猜你喜欢

气微肾经花冠
美术作品欣赏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冰脊龙戴花冠
鹿衔草
地榆
泽泻
蘖木的鉴别要点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凤凰:你把花冠戴在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