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我国LCD企业KSF研究

2012-10-18游海克

大众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企业发展

游海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我国LCD企业KSF研究

游海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中国LCD企业如果希望未来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取得连续核心竞争优势,必须将竞争定位于自身 KSF的开发上。文章研究思路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出发,结合我国LCD企业的现状,研究分析我国LCD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所在,而当中投资决策能力是当前LCD企业最关键的成功要素。

LCD企业;KSF;核心竞争力;产业转移;投资决策能力

1 引言

当前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之一,中国大陆生产了全球60%以上的手机和PC,短短十年之间,华为、联想、中兴,突然变成全球重量级选手,带动了中国整个平板显示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力和土地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子产业的比较优势似乎有所弱化,在这样子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平板显示企业如何能抓住产业转移机会,辨明企业成功关键要素,从而实现成功式跨越?结合关键成功因素分析(KSF分析)和其他理论包括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等分析产业转移趋势,针对中国LCD行业(包括触摸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当前产业转移下我国LCD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而相关企业只有在这些KSF方面取得明确的比较优势,才能在这一波产业发展行情里面获得阶段提升。

2 理论回顾

KSF(key success factors) 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一般译作“关键成功因素”。Rockart(1979 年)明确提出 KSF 的概念,他认为:“‘关键成功因素’存在于企业有限的几个领域,如果能在这几个领域做好、做对,就能保证企业有较好的竞争绩效,这几个重要并且有限的领域可以作为高级管理者决定其所需信息的依据。一个企业如果能有效地运用这些‘关键成功因素’,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增。”由此可见,KSF 必须是能够使企业生存发展,至少从理论上可以使企业取得成功的要素。

同时,市场环境是在不停变化着的,KSF 要着眼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的成功。研究 KSF 不仅要关注眼前,更要关注今后发展,KSF 给企业带来的是持续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英国学者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OLI Paradigm )指出,跨国企业海外经营决策受OLI三因素制约,而东道国最重要的区位优势往往在于要素价格/体量和市场潜力。这就意味着,当LCD行业整体向内地大陆转移的过程里面,中国的本土LCD企业可以在某些程度实现弯道超车,即以区位优势为起点,利用全球市场变革的重要弯道,通过吸引海外投资(FDI)、实现进口替代并最终获取全球市场领先份额的路径,完成产业转移。

那么在这样子一个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本土LCD企业如何辨别出影响企业在这一过程里面的关键成功要素,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KSF分析、产业转移等观点,探讨我国LCD企业的在产业转移下的发展问题。

3 当前我国LCD行业(含触摸屏行业)的发展

中国大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并紧密跟踪液晶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 LCD制造大国。而近两年,随着iPad和iPhone热卖,引爆全球触摸屏市场,带动了整个LCD行业的新一轮爆发发展。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下,随着中国成为最大的电视、电脑、手机生产基地,液晶显示行业作为其关键产业正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液晶显示行业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LCD产业涉及半导体、光学、微电子、化学 材料、精密机械等众多高科技领域,产品技术和工艺水平要求较高,产业链也相对较长。需要指出的是,LCD产业链呈典型的微笑曲线态势,其中,产业链中游厂商的毛利率最低,且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沿产业链越往上游走,毛利率越高,主要是由于技术门槛逐渐变高;沿产业链越往下游走,毛利率也越高,主要是因为产品整合度变高。

图1 LCD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比较

从图上产业链构成来看,上游的关键材料供应比较繁复,涵盖彩色滤光片、背光模块、玻璃基板、偏光板、驱动 IC等众多关键部材。国内在此方面的典型公司包括彩虹股份、诚志股份、永泰科技、深纺织、莱宝高科等。

相对而言,中游面板制造构成比较简单,主要是利用上游各种原材料制造面板提供给下游客户,国内在此典型公司包括京东方、上广电-NEC、龙腾光电、中电熊猫、华星光电、深天马、超声电子、宇顺电子等。

而下游的应用领域更是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传统的IT、工业、通信领域向家电、消费类电子领域不断渗透。下游方面的公司即包括中兴、华为、联想、LG、三星等整机公司。

虽然中国已经建了3条7代线,正在建设的高世代线更多,但是中国的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给能力相比其他阶段是最弱的,仍然存在部分的上游材料要从国外进口的情况。

由于当前中国本土LCD企业对进口材料依赖较大,为降低成本,诸多面板厂商开始往产业链上游布局,以满足材料内销为首要任务。

图2 LCD产业链(触摸屏)细分

而当前产业链中,中国企业最集中的就在于中游和下游整合厂商,包括京东方、深天马、超声电子、宇顺电子等在内的A股上市公司即为代表典型企业。未来中国厂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向上游行业发展,打通整个LCD产业链。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LCD行业的上市公司,以此探讨当前我们LCD行业的KSF核心要素。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LCD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新技术包括OLED、AMOLED、电子纸、裸眼3D、投影触摸(light touch)、皮肤触摸屏(Skin put)等等不同方向的崭新技术,均可能导致行业颠覆性变革和企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不能抓住LCD行业的KSF,即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失去重要机会。

4 我国LCD行业的KSF分析

4.1 我国LCD行业的典型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境内A股上市LCD企业包括京东方(000725)、深天马(000050)、超声电子(000823)、宇顺电子(002289)、莱宝高科(002106)、欧菲光(002456)、长信科技(300088)等,由于上市公司资料公开齐全,便于统计和分析数据,因此下面的KSF分析将从以上几家企业为例子来重点探讨。

首先对上述7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简单分类和归纳。

图3 7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划分

由以上7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划分,并结合LCD产业链细分图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出,比较有实力的厂商如今均已经开始从某个产业链的点开始往产业上下游开始渗透,宇顺电子、超声电子等从中游起家的中小型厂商也开始往上游开拓,原来在面板有规模优势的京东方、深天马等企业则开始往下游整合。

上述现象意味着,当前中国的有实力的LCD企业都在产业链方向开始布局和投资。本文搜集了上述7家上市公司最近两年的所有上市公告,归纳整理出中国本土LCD行业的最新投资项目、投资额度等资料,如下表所示:

从这份投资项目分析汇总表可以明确看出,不同厂商投资项目的重点和先后次序是非常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作为本土有实力的代表LCD企业而言,他们在未来产业发展选择的方向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赌注,那么,为何会出现同样是大规模投资却方向不同的选择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各家企业当前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所决定的。

图4 中国LCD代表企业最近5年净利润概况(未列京东方)

图5 中国LCD代表企业最近5年收入概况(未列京东方)

从上述两表可以明确看出,京东方(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35亿元,亏损9亿元)、深天马等企业收入规模在数十亿元以上,属于国内规模第一梯队,而其他上市公司收入还处于20亿元以内。因此,在选择不同投资方向和项目的时候,更有实力的京东方、深天马等企业可以选择更大的投资项目,其他相对实力较小的企业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可能有时需要通过一些短平快项目来完成利润和收入增长目标。

从中国LCD代表企业(主要7家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表可以明显看出,规模最大、营收能力最强的不一定代表最能够赚钱。7家公司里面能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在利润方面反应出来当属莱宝高科(002106)。

莱宝高科一直是中国LCD上市行业的明星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专业研发和生产中小尺寸平板显示上游材料的龙头企业,公司的主导产品包括中小尺寸(10英寸以下)平板显示器件用ITO导电玻璃、彩色滤光片(CF)、TFT-LCD面板和电容式触摸屏。

从莱宝高科的发展历史可以明确看出,该企业能够一直保持高增长、高利润的关键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技术保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二是体现在产品定位高端,保证高利润率。

从公司年报和行业报告分析可以看出,莱宝高科以技术优势作保障,业务一直定位于上游高附加值的材料,利润率高。并且通过向苹果公司 iPad 和 iPhone 触摸屏模组最大供应商为 TPK提供Sensor产品,从而最终跻身行业高端。

那么,这对于我们LCD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有何启示呢?

4.2 我国LCD行业的KSF分析

根据对目标7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财务情况、未来投资项目分析,可以简单归纳出我国当前LCD行业影响企业成功的可能相关因素。在这里把他们归纳整理一下。这就是:

第一,投资决策能力。表现在是否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投资和企业积累优势相关的、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实现引领发展。同时表现在企业运作效率是否高,即在市场机会出现时有无迅速反应,迅速布局,抢占市场。因为显示行业在从韩日到台湾再到大陆的技术转移路径中,往往只有一年左右的窗口期,错过了这一阶段,就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期。

第二,技术能力。表现在企业是否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开展校企合作、获取政府补助,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形象等,还包括企业是否拥有难以复制的核心技术,保护自己的领先地位、对前瞻技术的发展有所储备,随时应对市场变化。

第三,规模效应。可以体现在企业发展历史长短,或者是否拥有政府背景,资金雄厚。如目前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位居前列企业京东方、天马、信利等,而某些企业虽然在平板显示业务收入并不算多,但是依托背后强大的集团资源,发展不可小觑,如南玻、比亚迪等。

第四,产业链整合程度。产业链垂直整合包括向下游整合可以增强绑定客户的能力,消化上游产能,抵御风险,典型如莱宝高科;而向上游整合指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增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如宇顺电子。另一方面,产业链横向整合则指产品线丰富,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第五,客户绑定能力。表现在企业是否通过高端客户认证,大客户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低,因为大客户对成本的细微变化不太敏感,可留下利润空间;而且供应商选择比较稳定,如苹果,一旦选择之后就极少变化,同时体现在企业客户服务能力强,研发周期短,产品质量高。

第六,盈利能力。从数据来说需要企业的毛利率达到20%以上,运营资金充裕,企业年利润增长率在 30%以上,新业务表现优秀,企业的主营业务目前来看仍然有继续保持或者增大现有优势的趋势。

以上6条可以作为 KSF 的关键表现。笔者认为,根据本研究的定义及相关论证,可以推理得出基于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我国LCD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KSF,可以见下图:

那么,在上述六项KSF核心竞争要素里面,哪一项是最为关键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行业内表现最好的莱宝高科企业来加以分析。

通过券商报告和走访调研得出,莱宝高科多年来发展高速并且保持高利润的秘密就在于始终保持比国外最先进技术“慢半年”,但比国内其他厂商“快半年”的速度,通过引进生产线等方式迅速介入市场。比如2007年全球首家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具有多点触摸控制的电容式触摸屏面板的制造厂,2008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彩色滤光片和TFT-Array全部自制并且成盒的2.5代TFT-LCD空盒制造厂商。该企业现在正在开发OLED、LTPS、Oxide-TFT等,OGS项目已经投产,显示屏薄化项目也在进展中。

可以说,正是在投资决策能力方面的突出和强大,使得莱宝高科在过去五年里面,都抓住了我国LCD产业整体产业转移的技术替代大趋势,同时没有过分冒进,步伐上恰好领先国内,稍稍落后于台湾、日韩,正是这种投资决策能力的精准和恰当,保证了莱宝高科多年高利润的回报。

与一般认识所理解不同,技术能力或者说技术领先能力并不是在LCD行业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因素,虽然LCD行业是属于典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但是拥有更先进技术的深天马、京东方并未在营业利润方面体现出其应有的竞争优势,反而是一直以来在投资决策方面步骤和时机都掌握地恰到好处的莱宝高科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明星。

从这个意义上,再来观察近两年我国本土LCD行业典型企业投资项目的计划和布局,就显得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一家本土企业想要在LCD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后发优势、赶超前面竞争对手,就不得不在投资决策能力方面予以重视。

投什么项目,什么时候投,投多少,如何投,都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本土LCD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课题,也应当成为中国本土LCD企业首先要解决的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相关的本土LCD行业,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成功关键要素的重要性,将会在未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竞争中失去发展的机会,而投资决策的失误,也很可能会断送某个相关企业在该行业的长期发展。

5 结论

基于战略视角下的我国LCD企业 KSF 研究,是根据我国目前LCD行业处于产业转移的大宏观背景下对本土企业未来成功要素分析的考察,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LCD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同时为我国LCD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整个行业都在加快整合上下游,但是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发展阶段的不同,绝不能够固步自封,不过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应当识别出投资决策能力是LCD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成功要素,这意味着本土企业需要在投资决策能力方面加强投入和重视,才能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取得长久的比较优势。

我国LCD企业 KSF,相信能为广大的LCD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1] Rockart, J.F.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81-93.

[2] Prahalad,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3:79-91.

[3] 陈耀煌,等.我国黄金行业战略环境及其关键成功因素(KSF)分析[J].财经界,2007(7).

[4] Dunning,J.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Neglected Factor[J].1998.

[5] 姚建敏.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6] 汪建成,毛蕴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整合与拓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7(08)

Ba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for Chinese LCD companies’KSF research

For chinese LCD business, if you want to obtain continuous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t must be positioned in the their own KS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LCD enterprise, key success factors we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in chinese LCD enterprise,And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was currently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our LCD enterprise.

LCD companies; KSF; core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transfer;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bility

F27

A

1008-1151(2012)06-0272-04

2012-04-26

游海克(1987-),男,北京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兴产业研究、商业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链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筑牢产业链安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