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2012-10-18河南张衡

职业技术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河南 张衡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中专学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善学生人格的使命,影响着我国各项事业未来的发展。默默战斗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国家培养、培训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部分教师的问卷调研,并走访、座谈其他部分中专学校的教师心理状况,发现不少中专教师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一、中专教师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社会心理压力较大。教师既要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又要做模范公民。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人群。“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些貌似完美的教育口号,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效果不佳,46%的教师通常是自责没有备好课,没有很好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技巧,致使学生厌学,误人子弟。可见,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自我压力大,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2.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师价值感严重缺失。从全国范围看,中专生的教学与管理已经成为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厌学,上课吵闹,玩手机,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现在频发。面对这样一群自制能力差,为人处世能力欠缺的“娃娃军”,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者真是伤透了脑筋,想尽了办法,可效果仍不理想,学风校风仍是每况愈下。可想而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教育和管理这样的学生,会给教师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压力,许多教师很难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不好好学习,将来让你上中专!”个别家长训斥孩子的话,就像一支利箭,射中了中专学校教师的心。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成就感主要源于人际关系和谐,“在学校兼任科室及以上行政职务”,“在社会上有兼职,有较优越的社会资源和不菲的额外收入”。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的价值感源于自己教出了优秀的学生。

3.教师职业相对封闭,不少教师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直接感知,从而造成他们讲授相关知识时,内心脆弱,自信心不足。因单位经费紧张,以及教师本身收入有限等,很多中专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普通教师平均约6至7年才能出一次差。他们很多人没坐过飞机,没游过长城,没去过深圳,没去过北京,更没出过国。这就造成他们对外界,特别是对发达地区,缺乏应有的亲身感受。虽说从课本和网络上也能获得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让一个没去过天安门广场的人讲天安门,没去过泰山的人讲泰山,不是说不可以讲,只是缺了点亲身体验,要想讲生动,讲出激情,讲出自信,一定会有些难度。内心深处的脆弱,不站讲台的人是很难真正体会得到的。

4.总收入相对不高,对在校教师的社会心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很大影响。绝大多数中专教师的收入非常固定,可以说,想多一分都难。收入相对较低,使他们在进行必要的应酬时,常常显得底气不足。调查显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有31%的教师对收入状况回答很不满意,尤其看到很多知识和学历不如自己的人在经济或者社会地位方面远远超过自己时,觉得自己知识匮乏,在亲朋面前感觉没面子,加上工作又有些单调乏味,于是有调换工作的冲动和想法,但苦于没门路,只好作罢。受市场经济冲击,部分教师也开始用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考虑自己的收入。君子乐道不再安贫,君子因贫不再乐道。

5.近些年,中专学校招生难,不少学校采取全员招生,给每个教师定任务。教师们普遍反应,每年下去招生,感觉着实有些尴尬。面对在中学工作的昔日同学,请人家帮忙宣传。

6.社会地位愈来愈低,中专教师渐成弱势群体。因为中专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不少是地地道道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还存在一些社会习气,中专学校越来越像工读学校,教师的心理和体力付出确实是非常大的。

此外,造成中专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甚至致病:不少教师因每周课时多,造成体力透支;隔三岔五被学生顶撞,不开心;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认可;体育锻炼少;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等。

调查显示,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少数人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是抑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二是人际敏感,某些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明显不自在;三是焦虑。

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1.教师自己要端正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接受学生、家长、教育局等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些都有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和紧张。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能接纳并理解别人,特别是学生们的错误和缺点,对社会上的不平、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多些坦然少点愤懑。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中专学生缴费,从而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客就是上帝”的强势心理,相应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弱势心理。现行的法律和有关规定,给予家长和学生过多的权利,教师和学校的权利和教育手段则被过多限制。

3.适当增加中专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从生活上给予实质性关心。诚然,改革开放后,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提高教师工资百分之十,再到各种福利待遇的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从生活上给予更多实质性的关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中专学校教师队伍的人心,是很必要的。

4.关注中专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议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防治力度,采取措施,比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在中专教师中普及减压常识。鼓励教师学习并自觉利用一些心理学常识,从而努力提高中专学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三、中专教师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教师心理健康,会使其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机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就会上课无精打采,就会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最终必将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前瞻性地看待职业教育,更多地关心关怀中专教师。要让每一位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奋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广大中专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