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012-10-16聂春阳柴楠杜春影李晓蕾马燕兰洪国郑桂萍李红宇
聂春阳 ,柴楠 ,杜春影 ,李晓蕾 ,马燕 ,兰洪国 ,郑桂萍 ,李红宇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2.黑龙江八五六农场;3.大庆市农林牧业局;4.大庆市人才办公室)
寒地水稻历来以高产、优质、商品率高而著称,在保障我国粮食尤其是“口粮”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1-2]。寒地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与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寒地水稻由水直播过度到旱育稀植、人工插秧阶段,水稻产量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插秧机逐步推广应用,与之配套的软盘育苗迅速普及,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随着日本钵育秧盘及配套机械的进口[3]和国产钵体毯式育苗盘[4-5]的发明和推广,北方稻区水稻育苗方式和机械栽培正酝酿着新一轮的变革。本研究采用3 个黑龙江水稻主栽品种,对软盘育苗、日本钵盘育苗和钵体毯式盘育苗的秧苗素质和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和增产机理,为其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为空育131、垦稻12 和垦稻10,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育成,主茎叶片数分别为11、12、13。采用日本钵式盘(以下简称钵盘)、钵体毯式盘(简称毯式盘)和常规软盘进行育苗,其中钵盘从日本进口,毯式盘和常规软盘为国产育苗盘。
1.2 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八五六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进行。4 月5 日盐水选种后,采用1%浓度施保克室温下浸种,4 月15 日催芽,4 月17 日播种,5 月23 日本田移栽,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插秧规格为30 cm ×12 cm。日本钵式盘人工点播,每钵4 粒芽谷,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播量为芽谷90 g ·盘-1。秧田和本田其他管理按照“旱育稀植三化栽培”[6]进行。
5 月20 日进行秧苗素质考察,考察指标叶龄、茎基宽、根数、根长、百株地上干重和百株地下干重[7-9]。成熟期连续计数10 穴穗数,按照平均穗数取2 穴,考察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并计算理论产量。数据处理采用Excel 和DPS 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秧苗素质指标的比较
2.1.1 地上性状的比较
图1 结果表明,空育131、垦稻10 和垦稻12 的叶龄、茎基宽以及百株地上干重均表现出钵盘>毯式盘>软盘的趋势。其中,垦稻10 各处理间叶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垦稻12 钵盘叶龄显著高于软盘,与毯式盘差异不显著,空育131 各处理之间叶龄差异不显著。空育131 钵盘茎基宽显著宽于软盘,与毯式盘差异不显著,垦稻10 和垦稻12 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垦稻10 和垦稻12 百株地上干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空育131 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2.1.2 地下性状的比较
根数、根长以及百株地下干重是衡量秧苗素质的3 个重要指标,其数值与秧苗的健康程度正相关。3 个参试品种根数、根长以及百株地下干重依然呈现钵盘>毯式盘>软盘的趋势。其中,钵盘的秧苗根数、根长以及百株地下干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软盘,毯式盘介于二者之间。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
表1 结果表明,3 个参试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均呈现钵盘>毯式盘>软盘的趋势。其中,空育131 钵盘穗数显著高于毯式盘和软盘,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垦稻12 钵盘与毯式盘穗数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极显著高于软盘;垦稻10 不同处理穗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空育131 钵盘穗粒数显著高于软盘,毯式盘与二者差异不显著;垦稻12 钵盘穗粒数显著高于毯式盘,软盘与二者差异不显著;垦稻10 钵盘与毯式穗粒数接近,二者极显著高于软盘。3 个参试品种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幅度较小,仅有个别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3 个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钵盘>毯式盘>软盘。空育131 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钵盘较软盘增产幅度达到27.84%;垦稻12 钵盘产量极显著高于毯式盘和软盘,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中钵盘较软盘增产14.29%,较毯式盘增产11.87%;垦稻10 产量呈钵盘>毯式盘>软盘的趋势,其中钵盘产量极显著高于软盘,增产达11.49%,毯式盘产量与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Table 1 Rice yield and its composition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 种育苗方式在3 个参试品种中,主要秧苗素质指标表现为钵盘最优、毯式盘次之,常规软盘最差。产量呈现钵盘>毯式盘>软盘的趋势,钵盘较软盘增产幅度在10%以上,毯式育苗盘较软盘增产在5%以上。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钵盘和毯式盘增产的原因。毯式育苗盘秧苗素质及增产效果优于软盘,并且秧盘造价仅为钵盘的1/15,可以与普通播种机和插秧机配套使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问题,毯式育苗盘更适合当前的农业生产环境,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水稻要获得高产,培育壮秧是关键。软盘育苗机插秧是目前寒地水稻栽培的通用技术,但是由于软盘育苗,机械插秧过程中植伤大、缓苗慢,难以充分利用低位分蘖。为了克服软盘育苗的缺点,农业工作者发明了钵盘育苗,由于钵育苗保持了秧苗根系的完整性,插秧后秧苗不需经历缓苗的过程,直接转入本田生长,利于利用低位分蘖,增产效果明显[10]。由于国产钵盘无法与机械播种和插秧相配套,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日本产钵盘配套了专用播种机和摆栽机,实现了机械化栽培,但是由于钵盘、播种机和摆栽机价格较高,该技术目前仍然处于示范阶段。国产毯式育苗盘结合了钵盘和软盘的优点,可以与普通插秧机配套使用,近年来在黑龙江垦区推广速度较快。
[1] 廖西元,陈庆根,庞乾林.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2(5):32-34.
[2] 章秀福,王丹英.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85-88.
[3] 王业波,孙占龙,范长宏.水稻钵育摆栽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J].现代化农业,2011(1):40-41.
[4] 刘和平,刘丛江.钵体毯状育苗与普通子盘育苗对比试验[J].北方水稻,2010,40(2):35-36.
[5] 陈吉传,陈志良,杨杰,等.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9,26(1):5-6.
[6] 徐一戎,邱丽莹.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 苏祖芳,居春霞,张亚洁,等.水稻床土调施剂对土壤和秧苗素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1993(6):33-38.
[8] 卢向阳,唐湘如,彭丽莎,等.晚稻旱育秧植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4):307-315.
[9] 胡文河,吴春胜,邓劭华,等.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4):15-18.
[10] 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寒地水稻钵苗摆栽技术增产机理的研究(I)——关于钵育苗秧苗素质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12(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