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选择分析

2012-10-16朱晓琳王新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评判连锁

朱晓琳,王新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163319)

近年来,随着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外大型零售业在国内业务的拓展,我国各类超市迅速扩张。在人们追求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的购物需求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连锁超市把经营生鲜农产品当作自己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作为连锁经营中心环节的物流配送,是连锁超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成为连锁超市经营和发展的重点[1]。目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较为单一,物流配送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多连锁超市在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估决策体系的情况下,盲目选择并不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来完成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配送任务,结果导致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损失严重,致使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并且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达到标准,这些无疑会给生鲜农产品流通带来风险,也会成为连锁超市的发展瓶颈。

生鲜农产品有易腐、易烂、难于保鲜等生物学特性,使连锁超市在物流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会使其在物流环节损失严重。因此针对连锁超市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决策体系具有必要性,它可以降低生鲜产品的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外对物流系统选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网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应该根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选择评价方法[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决策体系中,包括很多定性与定量指标,其中有的定性指标无法量化,有的定量指标又涉及到连锁超市的商业机密问题,需要建立评语集进行宏观概括,这使其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和决策。

模糊综合评判法经常被用来对公共管理中的人、事、物进行评价选择,这种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利用模糊集进行评价,它从多个因素对被除数评判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3]。模糊综合评判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结果单一性的缺点,可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使无法量化的事物能够实现量化分析,很好地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从而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4]。在这种方法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多数模糊综合评判法中,通常根据专家经验来给出指标权重,这难免带有主观性。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学者T.L.Saaty所提出的关于系统分析的一种综合方法,用于解决层次结构的复杂评判问题,它能将人们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5]。为此将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结合,应用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评判矩阵进行评判,克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缺点[6]。

1 确定评判决策模型的指标体系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具有小批量、多频次、难于保鲜、配送多样化需求等特点,在配送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决策之前,需要考虑到连锁超市的内外部环境、生鲜农产品的配送特点,及具体配送模式所涉及到的配送成本与配送服务等相关因素,这些因素组成了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评判决策指标体系。而且在设计具体指标时,要将系统中复杂的因素进行层次性划分,并能划分清楚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及对定性指标进行合理的量化处理。

在具体指标选取方面遵循必要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层次性等原则,结合连锁超市的实地调研,本文将影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配送成本和配送服务作为选择超市生鲜配送模式的两个主要评判指标。考虑到生鲜农产品的生物学特点也会影响到配送模式的选择,将产品特性纳入到评判体系中。根据国外超市配送经验,将超市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归纳为其他,加入到评判体系。我们将配送成本、配送服务、生鲜产品特点、其他因素作为超市生鲜配送模式的一级评判指标,为了保证评判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在这四个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13个二级评判指标,一级与二级评判指标构成了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的评判指标体系(如图1)。

2 应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首先,采用对影响因素两两比较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的是对上一层中的某个元素而言,评定层中各个元素相对重要性的状况。假设对某因素A而言,它的下一层中的m各因素B1,B2,…,Bm的重要性程度用bij来表示,则可以构造出判断矩阵如下:

表1 判断矩阵Table1 Judgmentmatrix

Saaty等学者建议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定bij的值,并规定了其中的含义,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Table2 Judgmentmatrix scale andmeaning

其次,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即对于判断矩阵B满足公式:BW=λmax W,其中λmax为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其分量W=(w1,w2,…,wm),经归一化处理后就是对应元素层次单排序的权值X。(公式1)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Table3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3)进行比较,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求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之例,记为CR,表示为,当CR<0.10时,我们一般认为判断矩阵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当CR≥0.1时,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检验满意为止。

3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

3.1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首先,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域。假如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因素域u=(u1,u2,…,un)。请业内物流专家和超市物流管理人员对物流模式进行评议,评语分成m个等级,构成一个评语集,记作v={v1,v2,…,vm}。从因素uij开始分别进行评判,把因素uij对应评价集中m个元素Vm的隶属度记为rijm,则所得单因素评判集的判断矩阵为:

由于指标数据中既含有效益型指标又含有成本型指标,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效益型指标有越大越优的性质,成本型指标则刚好相反,这里采用极差变换法来对其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对判断矩阵Ri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R

3.2 进行模糊变换,得到综合评判结果

模糊变换即是利用模糊合成算法,将评判矩阵R与层次单排序权值X合成,得到综合评判结果向量B。模糊综合评判的模型如下:

每个配送模式的综合评判结果等于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评价结果相加,统一条件下,连锁超市应选择数值最高的配送模式。

4 实例应用

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的评判因素集为:

A=(配送成本B1,配送服务B2,产品特性B3,其他B4)

B1=(配送作业成本C1,投资成本C2,选择合作成本C3,配送管理成本C4)

B2=(准确性C5,安全性C6,客户满意度C7,服务柔性C8)

B3=(运输时间C9,特殊配送方式C10)

B4=(市场环境C11,政府政策C12,配送研发能力C13)

其中的定量指标可以具体表现为:

C1配送作业成本=配送作业总成本/配送单元数

C2投资成本=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配送中心的各种运输、装卸、分拣、加工等设备成本

C3选择合作成本=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人力、物力成本

C4配送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信息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C5准时配送率=月内准时配送次数/配送总次数

C6货损货差率=月内货损货差次数/配送总次数

C7客户满意率=满意客户数量/客户总数量

4.2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

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权重,请超市负责生鲜农产品配送方面的管理及工作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对6家有代表性连锁超市的24位工作人员所填写的矩阵问卷表格进行了整理,得出了5个判断矩阵表格,采用1-9标度法来构成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步骤,应用AHP软件系统,分别计算A,B1,B2,B3,B4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结果如下:

A-B的 权 重向 量 为R=(0.225,0.094,0.040,0.641) λmax=4.226

CI=0.075 RI=0.900 CR=0.083<0.1通过一致性检验

B1-C的 权重向量 为R1=(0.045,0.079,0.612,0.263) λmax=4.187

CI=0.062 RI=0.900 CR=0.069<0.1通过一致性检验

B2-C的 权重向量 为R2=(0.087,0.070,0.224,0.619) λmax=4.204

CI=0.068 RI=0.900 CR=0.076<0.1通过一致性检验

B3-C的权重向量为R3=(0.087,0.070)λmax=2.000

CI=0.000 RI=0.000 CR=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B4-C的权重向量为R4=(0.250,0.250,0.500)λmax=3.000

CI=0.000 RI=0.580 CR=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4.3 建立评语集

用自营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来代替选择评语集。V={自营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

4.4 进行模糊评判

向6家连锁超市有关专家和超市管理、工作人员发放评价指标和评价等价的表格,请他们对四种配送模式涉及到的所有指标做评价,再将评价折成分数,取平均分(采用10分制,见表4)。

表4 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评判指标评语集Table4 Evaluation index comment set of supermarke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mode

根据表4可以得到模糊判断矩阵

对判断矩阵B1,B2,B3,B4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判断矩阵B(1),B(2),B(3),B(4)第二级评判指标的模糊评判计算公式为:

这样就得到了A=(A1,A2,A3,A4)T

第三级评判结果即是四种配送模式的综合评价,所得结果如下:

Z=A×R=(0.68,0.38,0.15,0.39)

5 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自营配送模式的得分最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目前超市企业在生鲜农产品配送方面仍然以自营配送模式为主,这与超市生鲜配送业的发展现状相符,说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决策模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超市选择生鲜配送模式提供决策方法。

自营配送模式的各项指标评语集V1=(2,10,2,4,10,10,10,6,6,6,10,10,10)可以得知,除了投资成本以外的三项成本类指标得分较低,说明由超市内部各职能部门组成的配送网络,能够直接而准确的对超市各分店供应生鲜农产品,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配送环节,能够降低生鲜产品在配送环节上的损失,达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目标。服务类指标有三项均为10分,可以得知,自营配送模式能利用内部配送网络及时、安全的为各超市门店和客户配送生鲜产品,并能够对生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其他因素中,无论是外部的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还是内部的研发能力,评价都为10分,这说明内外部都有适宜采用此模式的优势。但投资成本一项的平均打分情况可以看出,自营配送模式需要超市投入大量资金,那么只有超市分店的配送量很大,才能实现规模配送,起到降低配送成本的作用。因此实力较强、资金充裕、超市门店配送量大的连锁超市适合选择自营配送模式。

得分情况排在第二位的是共同配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吸收了国外的配送发展经验,近几年内在我国的超市业有较好的发展。其各项指标评语集V4=(2,2,6,6,8,6,8,8,6,6,6,6,8)该模式下合作超市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进行长期合作,参与各方通过公共物流配送网络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扩大自己的配送服务半径和生鲜商品集散空间。通过多个连锁超市企业间配送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来实现配送运作的规模化,使配送的基础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得到利用,能够降低配送成本、减少经营风险,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其成本类指标较低,服务类指标较高。从指标权重上看,其他因素占64.1%的比重,说明专家们认为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会对超市选择生鲜配送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评语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这两项评分均一般,说明社会化的配送体系还没有形成,这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良好的配送市场环境为基础。

排在第三位的是供应商配送模式,其各项指标评语集V2=(8,2,2,8,6,10,6,8,10,10,6,6,6) 连锁超市选择这种模式对生鲜产品进行配送只需要选择供应商,不必自建配送中心,减少了投资成本和选择合作成本,因此这两项成本因素得分较低。由于减少了中间批发商环节,可以缩短配送时间,使生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配送到各超市门店,而且超市可根据需要当天下发采购计划,实现生鲜产品的零库存,减少经营风险,配送安全性指标较高,因此被连锁超市所选用。但从评语集中各指标的得分情况上看,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两项服务性指标的得分最低,这是由于供应商不具备专业的配送能力,而使得配送作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项的成本指标偏高。从以上四项主要指标得分情况看,供应商配送模式的发展受到制约。但如果对于生鲜农产品有特殊配送需求的,为了节省时间,缩短配送环节,可以考虑由供应商直接进行配送。

排在第四位的是第三方配送模式,从各项指标评语集V3=(2,6,10,10,8,6,8,10,6,6,6,6,6)来看,配送作业成本和投资成本得分较低,说明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配送方式,降低了连锁超市的配送成本。配送服务类指标得分均较高,说明专业化的配送服务,提高了连锁超市的服务水平,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满意程度。但同时可以看出,选择合作成本和配送管理成本平均分都为10分,这是由于连锁超市只是通过合同形式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其物流配送职能难于控制,需要付出较高的配送管理成本。而较高的选择合作成本是因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单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超市生鲜商品的配送服务,需要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这就增加了连锁超市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难度和风险性。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以联盟的形式加以合作或组成一个团体,会形成配送规模效应,降低超市的选择成本,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适应连锁超市生鲜商品配送业务的必由之路[7-8]。

[1]王娟.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2-3.

[2]朱楚阳.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物流网络结构绩效评价[J].科技信息,2009(14):422-423.

[3]薛大维,韩志敏.会计职业判断绩效的综合评判[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4):94.

[4]孙相文.物流绩效评价方法比较[J].物流经济,2008(10):62-63.

[5]赵俊平,徐畅.基于营销资源及其利用的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综合评判[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6):106-107.

[6]王彦梅,李松.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J].企业经济,2006(1):43-44.

[7]William B.Werther,Interim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Management Decision,1998(5):339-345.

[8]Hagedoom,Schakenraad,Leading companies and networks of strategic alli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ic[J].Research Policy,1992,21:163-190.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评判连锁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