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GZCS-180/6 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施肥机的研制

2012-10-16张欣悦李明金许春林赵大勇李连豪刘显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施肥机水田耕作

张欣悦 ,李明金 ,,许春林 ,赵大勇 ,,李连豪 ,刘显耀 ,3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319;2.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3.黑龙江省农机鉴定站)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5%、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由此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水稻生产也有重大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稻田耕整地一直采用传统的犁耕或旋耕机进行土壤翻耕,而后进行灌水泡田、手扬散施肥、水耙田、耢平、沉浆、插秧等田间作业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存在着耕整地周期长、耗水多且浪费严重、秸秆根茬还田量少、耕层土壤结构不佳、费用高等问题[1]。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春旱严重,稻田整地时泡田用水严重缺乏,已经影响到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水田保护性耕作,更好地发展水稻生产,我们开展了水田节水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机具的研究[3]。

1 主要研究内容及特点

水田节水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水田移栽种植新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带状茬间耕作代替传统翻耕或旋耕整地技术、水稻插秧与施肥于一体的新型种植模式。设计出气吹式排肥装置,该装置内部设有排肥气室,肥料经排肥轮排入排肥气室,并依靠自重自流进入排肥管,排肥气室内的强风通过排肥管、开沟器将肥料强制排入水田泥水中;集成水田插秧技术进行插秧作业。本项目设计制造出水田节水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机,实现一次进地完成免耕整地、机械插秧、侧深施肥全部作业过程。

1.1 工作过程及方法

在留有水稻根茬的稻田地放水润田6 h,水面超过地表1~2 cm 即可。采用该机具对水田进行免耕插秧侧深施肥作业(耕作区域及位置如图1 所示)。机具的前部是水稻根茬间带状整地;中部是侧深施肥[4];尾部是插秧机构。拖拉机动力通过动力输出轴传递给变速箱并分别驱动整地变速箱、排肥变速箱、插秧机构变速箱,从而完成免耕插秧侧深肥作业过程。采用此耕作方法的地块在第二年可对未耕区域进行轮耕[4],第三年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翻耕。

1.2 耕作方法的特点

1.2.1 大幅度降低水田耕整地作业时的动力消耗并节省70%~80%的整地费用。

由于采用水稻节水免耕施肥插秧新技术,取消了传统耕整地、水耙田、人工扬肥、耢平、沉浆、捞残茬和插秧等多项作业环节[5],降低了作业动力消耗及整地、插秧费用。

1.2.2 由于多于50%的耕层土壤保持原有地表覆盖及未耕状态,耕整地作业过程中又减少了多个作业环节,因此,该耕法在水泡田作业时比传统方式可节省30%~40%的泡田用水量。

1.2.3 将水田耕整地的作业周期由原来的10~15 d减为0 d,无周期,当天润田后即可进行整地插秧作业。

1.2.4 实现水稻侧深施肥。侧深施肥是水稻最理想的施肥方式,可减少肥料蒸发损失,降低肥料随着水分的散失而流失,增强泥土对氨态氮的吸附并减少流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6]。

1.2.5 由于免除了水耙作业,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

1.2.6 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2.7 增产增收。

2 机具结构设计

1GZCS-180/6 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机主要由旋耕机总成、施肥箱总成、风机、靴式开沟器、秧箱及插秧总成、整形器、拖板、插秧传动变速箱、施肥传动变速箱、牙嵌式离合器等11 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2.1 主要技术参数

配套拖拉机动力:19.41~33.09 kW;

工作效率:0.34~0.77 hm2·h-1;

工作幅宽:1.8 m,六行,每行耕宽 10~12 cm,耕深:10~14 cm;

侧深施肥:距秧苗 4~5 cm;施肥深度:4~5 cm;

插秧行间距:30 cm。

2.2 旋耕机总成

悬挂式机架:该机具为单梁结构,采用80 mm ×80 mm 的方管做梁,左、右刀轴侧板一侧与刀轴轴承座相连,另一侧与方梁相连,在梁的中部有两个固定板分别连接变速箱二轴端盖两侧。梁上装有悬挂架。

工作部件:由万向节总成、齿轮箱总成、旋耕刀轴总成、整型器总成及拖板组成。

2.3 施肥箱总成

施肥箱总成安装在机架上方,由施肥箱、排肥器、排肥轴等组成,施肥箱为密闭的型腔[7],在施肥箱下方安装有密闭箱体,各腔均为密闭防止风压泄漏,在密闭箱体的下方装有六个漏斗型开口的排肥管,它们与排肥器的排肥口一一对应,排肥器排下的肥料靠重力下落到漏斗型开口的肥管中,密闭箱体的侧壁通过四个软管与风机的风道相连同。强风也通过漏斗形的肥管向外排出,从而对肥管中的肥料实现风力强制输送,以防止肥料在肥管中发生堵塞。六个排肥口的风压是相等的,确保排肥的均匀稳定。施肥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更换链轮,变换速比的方式进行调整,调整范围为 180~750 kg ·hm-2。

2.4 插秧总成

插秧总成采用延吉六行自走式插秧机构,其包括秧箱、插秧结构以及变速箱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在拖拉机动力的驱动下,经过变速箱的速度转换驱动插秧机构进行作业。

2.5 风机总成

风机安装在机架上,其出风口与风道相连。风机的电源连接在逆变电源上,机具工作时风机接通电源,保证足够的风量从靴式排肥器口中喷出[8],防止水倒灌到排肥管中。

逆变电源可将拖拉机电瓶直流12 V 的电压转换成风机可以工作的220 V 交流电压。线路连接方法见图3,风机、逆变电源、电瓶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3 风机、逆变电源、电瓶连接方法示意图Fig.3 Ling diagram of wind machine、Inverter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3 田间试验

2010 年5 月该机具在方正县松南乡、建三江管局七星农场等地进行生产考核试验,在试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新技术新机具与传统生产方法的对比试验。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区域的试验田地三处,每处试验田面积0.67~1 hm2,每处试验田分为两块,一块为试验田,采用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另一块为对比田,采用传统的全翻耕、水耙田耕作方式。按照同样的耕作时间,同样的秧苗品种,同样的田间管理方式,不同的耕整地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定期进行试验数据采集、汇总、对比。试验数据见表1、表2。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项新技术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省资金投入72.5 元,节约泡田用水量约30%,节约施肥量约20%,增产约8%。

表1 试验田与对比田的指标对比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dicators between test field and contrast field

表2 试验田与对比田费用对比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enses between test field and contrast field 单位/元·(hm2)-1

4 结论

4.1 1GZCS-180/6 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施肥机一次进地作业可完成水田移栽种植过程的整地、侧深施肥、插秧全部作业过程。

4.2 1GZCS-180/6 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施肥机具有节水、节能、节本等特点。

4.3 1GZCS-180/6 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施肥机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壤,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肥料过多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 曹敏建.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娄中山,张伟,周桂霞.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土保持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3):43-46.

[4] 怀宝付,梁春英,王熙,等.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4):68-71.

[5] 马旭,马成林,桑国旗,等.变量施肥机具的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50-53.

[6] 吴巍.科学施肥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 刘阳春,张小超,伟利国,等.一种变量施肥技术的实现及其台架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9):159-162.

[8] 郑传涛,杨莉,刘袆,等.基于AgGPS 的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2):90-93.

猜你喜欢

施肥机水田耕作
自走式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打穴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智能精准施肥机的应用初探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葡萄开沟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