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与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对比研究

2012-10-16刘吉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人体科学毕业生运动

刘吉磊

(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体育教育与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对比研究

刘吉磊

(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率以及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表现同中有异.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08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分析两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方面各自的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探究体育学院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可行的对策.

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就业压力

从1999年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扩招,十几年来计划招生人数逐渐增加.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以达到675万人.与此同时,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也逐年上升,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突破70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体育院系各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强、就业范围相对窄、社会需求量较小等特点,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体育院系的毕业生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体育学科设置的特点,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两个专业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表现出了不同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就成为了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部分本科毕业生.问卷发放185份,问卷回收172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需要出发,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这些资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及自编的就业问题调查问卷.针对问卷的设置和结构问题,我们征求相关专家的合理化建议,以确保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1.2.3 访谈法

针对就业的相关问题对院系主管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等进行访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危机感状况分析

2.1.1 根据表1,面对就业压力,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普遍感到危机,体育教育专业有92.1%的学生存在担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有96.9%的学生存在担心.就业压力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普遍的心理压力.

2.1.2 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有9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有93.9%的同学因就业产生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很普遍.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阶段的焦虑情况较严重,有33.3%的学生经常焦虑,高于体育教育专业17.3%的水平.

表1 对就业是否有危机感

表2 是否因为就业而产生焦虑经常

2.1.3 通过对表1、表2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当下的就业形势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心理压力要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负面情绪的样本也多于体育教育专业.

2.2 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差异分析.

2.2.1 就业期望差异

根据表3,从就业地区的取向来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希望留到一线城市占39.4%,希望留到基层乡镇工作的0人.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倾向于在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工作,这些人数分别占到46%和33.8%,并且有一部分学生愿意留在基层乡镇从事相关工作,人数占4.3%.表4的调查数据也体现出了两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差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希望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18.2%,比体育教育专业15.1%的同项调查数据要高,而且对于第一份工作月薪在1000元以内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无一人能接受,但体育教育专业有12.2%的毕业生可以接受.从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期望值相比,明显偏高,但对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不乐观,就业压力相对偏大.

表3 就业地区取向是

表4 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

2.2.2 就业规划差异

从表7显示的调查数据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39.4%的毕业生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关注就业,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关注就业,人数占49.6%,但根据表6的调查数据来看,对就业关注较早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并未做好就业的准备,42.4%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远远高出体育教育专业11.5%的同项调查数据.综合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较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关注就业问题早,但准备不充分,求职目标不明确.

表5 你是从何时开始关注就业机会的

表6 是否为就业做了准备

2.2.3 求职心态差异

根据表7,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有24.5%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只有6%.选择“形势有利就会就业”的比例是30.9%对15.2%,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时机合适时更倾向于直接就业,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倾向于回避严峻的就业形势.69.7%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深造”,把考研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而体育教育专业只有34.5%.根据表8求职时面对竞争,体育教育专业有43.9%的毕业生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42.4%,两者比例相当.但根据表9,“假如求职结果与个人期望值不符”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选择“不理想就坚决不委屈”的毕业生占36.4%,远远高于体育教育专业8.6%的同项调查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上,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较理性,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具体形势调整自身就业预期,选择多种途径舒缓压力;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逃避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就业压力,影响到了自身的求职心态.

表7 对当前就业的态度

表8 求职时对面竞争的反应

表9 假如求职结果与个人期望值不符

2.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压力高于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原因分析

2.3.1 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人才培养规格,体育院校一般把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其能定位清晰,培养目标明确.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由于各种限制,多数体育院校将培养目标往往定位在培养从事临床体育康复工作的专门人才或从事体育生物科学的科研人才上.然而,由于学制、课程设置、学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其他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从事临床康复治疗的能力和事业发展前景都受到了限制.而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从事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上,本科毕业生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科研能力上,都还与从事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在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就业渠道的选择上限制较多,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报考研究生,以期进一步深造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逃避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

2.3.2 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理论知识的素养问题

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创建时间较短,社会对其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通畅的就业途径.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又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坚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又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既包括本专业各学科基础,也包括相邻或相近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大多数毕业生在思维、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能方面率显薄弱,暂时还无法在以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就业市场获得先机.

2.3.3 就业观念问题

由于学位与专业性质的限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渠道少.加之对当下“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认识不清,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害怕参与择业竞争.同时就业期望值过高,却对就业准备不足.多数毕业生在求职中感到迷茫和困惑,就业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体意识薄弱,没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于工作地和薪金期待不切实际;自主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根据自身优势和长远利益考虑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危机感,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心理问题,但总体上两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客观理性,自信心充足.(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压力下的心理状况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波动较大,对就业的感知力也明显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因而由就业压力产生心理问题的样本数和产生负面情绪的样本数要多于体育教育专业.(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高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以及过高的就业预期.(4)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有较平稳的求职心态和正确的职业规划,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形势对就业预期进行调整.

3.2 建议

(1)重视市场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2)学校应加强对相关专业的社会宣传力度,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确保就业途径畅通.(3)加强就业教育,使学生确定正确的就业观念.(4)根据体育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1〕姚鸿恩,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5.

〔2〕杨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体育科技,2011,32(3):116-123.

〔3〕王贤来.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9,2(9):69-73.

〔4〕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学科学,2001(5):586-590.

〔5〕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3(1):14-17.

〔6〕宋健.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关系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06):11-12.

〔7〕覃林,余世和.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对比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24-26.

G807

A

1673-260X(2012)04-0123-04

猜你喜欢

人体科学毕业生运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开设运动人体科学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不正经运动范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