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2-10-16李竹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余暇黄山高校教师

李竹丽

(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李竹丽

(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女教师余暇时间分配情况、体育锻炼的强度、场所、形式、项目、动机和体育消费等方面对黄山学院女教师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改善和提高我校女教师的健康状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女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1 前言

近几年,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自身和高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知识的传播者、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同时也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及时了解高校女教师的健康现状和特点正确引导其形成一种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体育健身方式,对改善和提高女教师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CAJ中文期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文献和书籍,收集本课题所需要的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在黄山学院院系女教师中随机选取25~35、36~45、46~55各40名,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其中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7.5%.

2.2.3 数理统计法

调查的问卷主要通过Excel软件进行处理,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概念及内容比较分析逻辑推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时间安排

余暇时间是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由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被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们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1].

调查结果显示:占我校女教师余暇时间前三位的依次为,家务劳动96.7%;辅导子女学习72.6%;业余文化学习49.3%;而余暇时间参加文体活动只占18.7%.这表明,我校女教师余暇时间活动内容单调,由于女教师特殊的角色,绝大部分在有限的可支配时间内,更多的人会用家务劳动和辅导子女来代替余暇.现阶段随着高校教师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教师面临着激烈的工作竞争压力,因此部分教师不得不通过继续看书、学习提升自己来适应这激烈的竞争环境.随着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他们的余暇时间相对在减少,这样就使得体育活动很难得到较多的时间支持.

3.2 黄山学院女教师对余暇体育锻炼的认知

从心理学上讲,所谓体育认知就是人的运动情感和意志的动作或言语表现的功能,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与判断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性和持久性.调查显示83.0%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占16.2%,比较重要站到16.2%,这于其受到教育程度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影响.但还发现有近51.2%的人因日常生活等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实施.以上数据这说明,我校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上的认识到位,但在实际的参与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与女教师缺乏真正的余暇时间有关.

3.3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强度、形式、场所

3.3.1 强度:调查看出,我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其中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人数占到69.2%,3~4次为22.2%,5次以上为8.6%,每次锻炼时间分别为,约半小时56.4%,半小时到1小时为35.9%,1小时以上所占到的比率为7.7%.我校女教师每周参加三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例的30.8%,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所占的比例为43.6%.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也不容乐观.同时,还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有一定差异,25-35g与45-55g两个年龄段的教师锻炼时间、频率明显长于、多于35-35g,出现了两头多中间少的状况.这与不同阶段人的分工有明显联系.如35~45g之间的女教师需要辅导教育子女,加上教学科研压力大工作忙碌等原因花去较多时间精力有关.

3.3.2 形式、场所: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女教师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依次为,个人锻炼76.1%、与家人一起锻炼65.6%、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54.1%、参与校内各种体育运动会53.8%、参与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17.9%、参与社区体育活动13.7%.在锻炼场所方面看,我校女教师大部分是在学校单位不收费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如校体育场、公园广场、自家庭院等都是就近就便(数据见表1).从总体上分析,我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多为个人自发性的,场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校每年定期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教职工排球赛、3.8趣味运动会以及包括工会的秧歌培训等各种体育活动为我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和广泛参与的平台.但在参加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所占到的比例较少,大大低于我国知识分子在俱乐部或辅导站健身的人数比例30.9%的水平.

表1 黄山学院女教师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多选)n=117

3.4 余暇体育锻炼项目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有较大的差异.女教师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除25~35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组的健身项目排在第一位的都是散步和跑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选择跑步散步的健身方式呈递增趋势.从不同年龄组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选项中,可以看出,年龄在25~35岁的女教师,在氧健身操、瑜伽等体育项目的选择数多于其他年龄组,这主要是由于青年女教师多是追求健身健美,保持体形的目的决定的,而且这些项目运动量大,技巧性强,也能够适应青年女教师具有充沛的体力的特点.年龄在35~45g的,在舞蹈、跳绳等选择高于其他年龄组,可以看出我校中年女教师多会选择轻便,体力需求不大的健身项目.而年龄在45~55岁,选择散步、跑步,养生操、气功的锻炼方式的比例超过其他年龄组,这主要是由于其此年龄阶段的身体机能与追求健康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3.5 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2]体育动机是个人体育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体育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个体的体育动机是极其复杂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由于自身体质状况的不同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序依次为:增进健康,增进健康,保持体形,防病治病,减肥健美,满足兴趣,丰富生活,磨练意志,社会交往,发展个性.但不同年龄阶段在参与动机上也有一定差异,如25~35g年龄阶段的女教师在保持体形,减肥健美为动机的人数多于其他年龄组,也与青年女性追求完美体形的心理特点相符.而45~55g年龄段女教师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为动机的人数较其它年龄段都多,这与女教师的年龄生理特征相符以及与工作、家庭压力大担心或者已造成疾病增多有关.另外,我校女教师在满足兴趣、发展个性、磨练意志为锻炼动机的方面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多数女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倾向于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总的来看,我校女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方面是多元化的.

3.6 黄山学院女教师体育消费情况

调查研究显示:我校女教师体育消费的情况每月消费在 50元以下的占到64.1%,50~100元的所占比例为23.9%,而大于100元的月均体育消费为12.0%.与安徽省高校教师在2006年用于体育消费人均支出为677.3元[3]接近.但与重庆高校教师体育消费水平,其70.4%的高校教师平均每年体育消费开支在2000—5000元之间[3]仍有很大差距.近年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女教师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节俭体育消费观仍然占着主要比例,她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之间产生了一些背离的现象.说明“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我校女教师中还未真正形成,体育消费仍处在传统思维上.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黄山学院女教师虽然对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位,但由于余暇时间不足、体育消费意识处于传统的“节俭性体育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育态度和行为之间产生了一些背离的现象;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多为个人自发性的,场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同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项目的选择也有一定差异性,且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

4.2 建议

首先,黄山学院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节俭性体育消费观”,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概念,把自己从繁重的事业、家务的身心紧张和疲劳中解放出来,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彻底改变职业女性“职工——主妇型”的形象.

其次,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健全各项保障措施,关注女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工作性质、环境对她们的影响.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使更多的女教师参与进来,并使这样的比赛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同时,我校体育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完全可以把女教师青睐的有氧健身操、瑜伽、体育舞蹈等等项目的体育系教师组织起来,定期的对我校女教师进行指导性的训练.这样既可以使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可以使“无技术、无方法”的女教师寻到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1.

〔2〕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杨晓芳,任向阳.安徽省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0(3):65-67.

〔4〕张枝梅.对影响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因素的分析与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26-128.

G806

A

1673-260X(2012)06-0177-02

猜你喜欢

余暇黄山高校教师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闲情逸致
黄山冬之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海风吹过圣士提反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扬州大学女生余暇体育的现状分析研究①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