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课程实验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2012-10-1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主持人语音

雎 凌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播音主持课程实验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雎 凌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播音主持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高校在该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的效率,有必要丰富和创新课程的实验设计,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文章在大量的实验教学基础上,运用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力求创新播音主持实验课程的方法,努力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播音主持课程实验设计框架.

播音主持;实验设计;创新;实践

播音主持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广播电视传播中有声语言的创作者.通过阶段式专题教学训练和反复的实践,改善学生普通话语音面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现场节目主持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播音主持的工作能力.

以往播音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小课的形式进行的.所谓小课,就是指小班授课,把几十人的班分成若干小班,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由一名专业指导老师负责,依次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小课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小课教学限制了每个学生的练习时间;课堂环境也并不是学生进行播音实践创作的理想环境.而一直以来,对于主持方面实验教学的重视还不够,系统的实验设计比较少,演播室等实验环境建设还没能完全跟上,这样的情况应该逐步转变.

几年来,我们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播音主持课程的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我们从播音和主持两个方面来探讨.

1 播音部分的实验设计

在播音部分,我们的实验设计框架如下:

第一阶段(普通话语音):语音前测实验——语音规范实验——语音后测实验

第二阶段(播音):播音呼吸控制实验——备稿和语言表达技巧实验——新闻播音实验——影视配音实验

在设计理念上,我们重视教学过程的反馈和互动性,“语音前测实验”和“语音后测实验”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我们我们的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区,以南方方言为主,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别很大,导致学生语音面貌的差别也很大,每个学生的语音问题大相径庭,所以有必要在学习之前进行语音测试实验,让老师清楚每个学生的语音特点,这样在以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语音后测实验”则是安排在各个阶段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和教师评估的方式,对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训练之后的普通话水平、语音特点和口语表达能力及各方面的改善状况进行专业评估,用以检验前期实验的效果.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重视区别化和高效率.同以往的小课教学不同,我们让学生们在微格室、录音室等实验环境中自行播读材料并录音,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且适合创作的环境,录音材料记录于光盘或其它可以保存声音的文件形式.在播读内容选择方面,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每次实验都会参考先前实验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改进情况,给出不完全相同的材料.另外,学生的实验进度可以是不一样的,这完全取决于他在“语音后测实验”当中的完善程度.例如,某学生对于普通话声母的发音已经达到教学要求了,那么他就可以进入韵母部分的语音实验;而在声母发音还没有达标的学生将继续声母部分的“语音规范实验”和“语音后测实验”.

在实验场地与器材方面,我们主要依托学校的微格实验室和传媒类国家级信息传播示范中心.在普通话语音和播音的相关实验中,我们主要用的是录音室,实验的时候,通常只有学生本人在场,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学生自己操作录音设备(音频工作站),声音直接存储成可以直接用普通电脑播放的文件格式,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录音文件用优盘拷贝回去,方便反复聆听,寻找问题.在需要录像的实验中,我们主要用的是微格室和小演播室,学生可以单独做实验,也可以按要求在小组成员在场的情况下完成实验.

在实验讨论与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向结合的方法,在小课上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和评价,课后,要求学生针对自身的问题写出书面评估报告.同时,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项:

(1)嗓音问题: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嗓音问题,如:声音嘶哑、过于“纤细”、粗哑等,但对于音色的判断常受到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2)发音问题:发声器官是否存在较明显的生理缺陷,发不同音素时是否有错、漏、添的情况,发音时舌位与唇的圆展程度、气流控制等,发音是否模糊;

(3)明显的地方口音特征: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是否还有方音、是否有明显地使用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的情况;

(4)呼吸控制:呼吸是否存在漏气、冒调、带有喉音、鼻音、气息僵化等问题,是否明显地影响了对语句内容的强调(重音)、停连、发声力度与声音的弹性等的处理;

(5)语音表现力:是否正确理解文稿内容和意义,并有赖于对相关语音表达处理技巧的熟练掌握.

2 主持部分的实验设计

以往关于主持部分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验的内容较少,更加不成系统.而实际上,主持部分恰恰是最需要实践的.以前之所以没有比较系统的实验设计,可能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优秀的主持人是天生的,很难通过训练来培养;另外,这部分内容涉及范围太广,比较难进行实验设计.

我们通过实践和不断总结,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实验体系.我们把主持部分的实验分为两大部分:思维能力实验和节目主持实验.主持人的思维能力一直是主持人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其中主持人的发散和聚敛思维是最基础的,也是其他思维能力的前提.另外,作为主持人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应变思维的能力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在主持人思维能力实验部分设置了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和应变思维三个实验项目.在节目主持实验部分设置了评论节目、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三个实验项目,因为这三种节目是最常见,也最能体现主持人综合能力的节目类型.如下图所示:

在设计理念上,我们认为,以前对于主持人的培养,主要以训练为主,实验室实验比较少,而身临其境的节目现场体验对于主持人各方面能力,如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为每个实验项目都设计了两类实验.第一类属于不可操控实验(即生活体验、日常练习).我们设计了一些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自行练习的实验;第二类属于可操控性实验(即实验室实验),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专业的演播室或演播厅,模拟某一类节目形式,学生按照给定的内容和要求,或者自己设计的节目内容,以播出状态进行实验.这类实验无论是从人物到事件,还是人员到道具都是可操作的.环境逼真、现场感强、实战性强,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因此实验目标也十分明确,实验目的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虽然实验成本有一定的提高,但将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以“发散思维”实验项目为例,设计框架如下图: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针对每个实验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要求.主要包括:是否允许学生在机房上网准备文字材料;学生的准备时间有多少;是否有小组成员在录制现场;最多可以重新录制的次数等.下面以“发散思维”实验项目的“情境主持”综合实验实验二为例加以说明:

实验目的(略)

实验要求:设计的特定情境是一个饮食节目,此期节目的菜色推荐是“黄瓜炒肉片”,其中有一个“一料多搞”的环节,需要主持人以介绍黄瓜的其他用处为主,说一段3分钟左右的串词.在串词中,主持人需要尽量多得列举黄瓜的其他用处,而每个用处之间的连接需要自然畅顺.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需要注意基础性问题,强调语音标准,语言的流畅程度,表达是否携带自身固有语言习惯(如:固有的口头禅、语速过快过慢).在串词中,尽量做到自然过渡,符合逻辑性、关联性,并以自然的方式结束这一期节目.

实验场地与器材(略)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分组并按照学好排序

(2)老师讲解特定情境的相关设定

(3)给予学生在机房上网准备材料,时间在15分钟左右

(4)学生面对摄像机表达,相关设备开启,学生语言表达时限为5分钟左右

(5)学生可以要求重新录制一次

(6)小组成员作为观众在演播室观看

(7)老师与学生前往线编实验室,根据录影片段进行评价与改进

(8)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注意事项(略)

实验记录方式(略)

实验讨论与评价(略)

在实验场地与器材方面,我们主要利用学校微格室、多媒体教室和传媒类国家级信息传播示范中心的网络机房、线编室、演播室和演播厅.网络机房主要用于学生上网准备材料,微格室主要用于一些基础实验,演播室和演播厅主要用于综合实验,多媒体教室和线编室主要用于实验讨论和评价.

在实验讨论与评价方面,我们同样采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向结合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室和线编室老师和小组成员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和评价,其后,要求学生针对自身的问题写出书面评估报告.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项,其中一部分是该实验特有的评价指标,另一部分是基础评价指标.仍然以上一个实验为例,其评价指标如下:

(1)能否列举尽量多地介绍黄瓜的其他用处.

(2)列举出的黄瓜的其他用处是否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

(3)内容与主题的切合程度

(4)学生面对镜头的姿势与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否具有镜头感与对象感.

(5)表达是否流畅

(6)语音是否清晰准确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是该实验特有的评价指标,即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多、快”“好”“新”)进行的评价;后面四点是基础评价指标.)

3 结语

播音主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和实验是提高播音主持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以上是我们在实践当中总结出的一套播音主持实验课程体系.当然,里面肯定还有一些需要精雕细啄的地方,所以,我们每年都在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力求有更好的创新.现在把这些经验跟更多的关心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的人们分享,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1〕黄碧云,雎凌.播音主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吴郁.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陈竹.节目主持人实用口语训练教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林鸿.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G722.2

A

1673-260X(2012)06-0220-03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主持人语音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哪个凉得快?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