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2012-10-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血液病水疱输液

吴 平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静脉渗漏性损伤[1]是因各种原因而致药液渗漏到静脉周围组织,并引起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静脉渗漏轻则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我科有36例血液病患者发生了静脉渗漏性损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6~63岁。其中:白血病21例,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发生渗漏的药物:化疗药19例,升压药4例,碱性药物2例,高渗性药物5例,输注高黏药物3例,其它阳离子药物3例。

1.2 漏部位的分布情况。

表1 渗漏部位的分布情况

1.3 渗漏发生当时的表现 36例 (100%)患者发现渗漏的首发症状是疼痛,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疼痛,个别患者表现为注射部位上、下方或整侧肢体的疼痛;12例 (33%)有局部肿胀;13例 (36%)液体点滴不畅通,不见回血;5例 (14%)出现局部皮肤发白,温度下降;36例(100%)患者均在24h内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2 结果

患者经处理后疼痛逐渐减轻;29例局部水疱在1周内吸收结痂;5例水疱继续扩大,并发生感染、组织坏死,其中4例在2~3周愈合,1例经外科植皮5周后愈合。

例1:患者男性,40岁,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感染性休克,左侧内踝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阿拉明24h,患者诉输液肢体疼痛,当时局部无肿胀,点滴通畅,回血良好,护士予抬高患肢,调慢滴速并密切观察。2h后疼痛未缓解,给以拔针,发现穿刺局部出现多个针尖样大小水疱,即停止输液,并予0.1%雷佛奴尔湿敷,2h后水疱扩大至4cm×5cm,经特殊换药处理,2周后创面愈合。

例2:患者女性,45岁,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血小板4×109/L,化疗当天于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标本按压方法不正确,至肘部淤血,24h后出现红、肿、痛等症状,给以局部处理,效果欠佳并出现组织坏死,引起护理纠纷,最后经整形外科植皮治愈。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强调静脉渗漏性损伤对血液病患者的危害性,组织护士学习掌握静脉渗漏的相关知识,使每位护士都重视并懂得静脉渗漏的处理措施,加强工作的责任感,经常巡视,尤其对点滴特殊药物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发现静脉渗漏现象及时处理。

3.2 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疼痛是静脉渗漏性损伤最早的表现,故对患者的主诉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患者主诉疼痛,即使输液通畅,针头有回血,也要及时终止输液,重新更换注射部位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

3.3 酌情选择冷热敷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化疗药及对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外渗则选择冷敷,一般予冰敷或50%硫酸镁湿敷,但高渗性药液的渗出不能用50%硫酸镁湿敷。

3.4 重视水疱的处理 36例患者在静脉渗漏性损伤过程中均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处理得不当将会造成局部的感染,因此必须非常慎重。以往我们是小心翼翼的保护水疱不被损破,让其逐渐自行吸收。但经观察发现水疱吸收得很慢且不易保护,一旦被动损破后更易发生感染。现在的处理方法是用5号半针头及注射器在无菌条件下主动穿刺抽取水疱渗液。

4 讨论

4.1 静脉渗漏的原因 穿刺不当、针头部分位于血管外、针头固定不牢等护理操作不当是导致静脉渗漏的主要原因。经分析可总结为如下几点原因:(1)药物因素。药物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过高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4,5]。血液病患者长期输液,治疗方案复杂,应用化疗药、升压药,输血,输注高黏稠度的药物等,对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而导致局部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外渗。本组发生渗漏的药物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且60%患者穿刺局部无肿胀,点滴通畅。这提示药物的因素是导致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机械因素。机械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反复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等原因。(3)机体因素。血液病患者的贫血、出血、血管充盈度差、脆性大等,使血管穿刺困难,易损伤血管;贫血造成机体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强,也易导致静脉渗漏;

4.2 静脉渗漏的预防 为了避免静脉渗漏的发生,不给血液病患者增加痛苦,我们在工作中应注意:(1)护士要熟悉血液病患者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等,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用药。(2)合理选择血管。本组患者静脉渗漏发生最多的部位为内踝 (39%),而且该部位皮下组织少血流欠丰富,一旦发生渗漏性损伤难以修复,建议避免选择该部位为穿刺点。其次是肘部 (28%),因肘关节长时间的制动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不适感,往往会因活动而引起渗漏,也应避免选择该部位。为降低渗漏风险,输注化疗药及高渗、酸碱度强、高黏稠度、刺激性大的药物时,最好选用PICC置管,因为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该处血管管腔大、管壁厚,血流丰富,药物可迅速被稀释,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3)避免机械性损伤。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妥善固定,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输液完毕要防止血液漏出血管外,造成局部皮下淤血,拔针时采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2~5min,有出血倾向、血小板低时应按压10min以上。(4)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血液病与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和引起重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共同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1]杨秀丽,曹裕才,等.静脉治疗.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6,201.

[2]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3.

[3]李亚洁等.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9,21(3):106

[4]郭凤英,陈洁,等.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和防治实用护理杂志,2007,12(2):50-51.

[5]杨伟贤.静脉输注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中华护杂志,2007,32(9):548-550.

猜你喜欢

血液病水疱输液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