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2012-10-14宋贵伦

前线 2012年8期
关键词:网格化体系社区

宋贵伦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部署了今后五年工作。过去五年,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圆满完成筹办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两大历史任务,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社会建设也开创了崭新局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首都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之所以能开创崭新局面,走在全国前列,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年一个重要举措,每年都有新举措,大力度、高起点推动社会建设工作。2007年底,报经中央批准,成立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实现工作体制创新突破性进展;2008年9月,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大会,出台“1+4”文件,初步明确首都社会建设工作体系框架;2009年3月,召开全市志愿者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及时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2010年7月,召开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印发并实施《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制订和实施6个方面、40项改革创新措施;2011年6月,召开市委十届九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12月,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工作;2012年5月,召开全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全面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

其次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工作体系。一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综合协调,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二是着力推进工作体系创新,明确提出了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五个更加”、“一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三是着力推进工作体系创新,基本形成“1+4+X”政策体系;四是着力推进方式方法创新,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五是着力推进实践模式创新,探索推广社区建设“三位一体”机制、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模式、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街道(乡镇)社会工作党委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3+1”工作机制,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建设、新居民互助服务站、市民劝导队模式、“阳光中途之家”建设,等等。社会建设“北京模式”初步形成。

第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初步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着力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的社区由原来的450多个提高到2025个;四年三次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并形成了今后与本区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步同幅增长的机制;三年购买了1000多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建成400多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等等。

今后五年,是北京社会建设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按照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的工作思路,社会建设一方面要巩固成果、夯实基础、提高水平、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扩大成果、拓展思路、加强合作、纵深发展。社区服务管理要从城市社区向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拓展延伸;“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构建,要从市级组织向区县、街道(乡镇)拓展延伸;社工队伍建设,要从社区工作者向社会组织工作者拓展延伸;志愿者工作要从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向经常性志愿服务、应对突发性事件志愿服务方面拓展延伸;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要从购买服务项目向购买服务管理岗位方面拓展延伸;社会领域党建,要从形成工作网络向充分发挥作用方面拓展延伸;政策体系建设,向法制化方向拓展延伸;制定文件向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方面拓展延伸。

未来五年,首都社会建设将继续围绕“五个更加、一个全覆盖”奋斗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力争在八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在统筹协调上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实现社会建设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

在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上取得新成效,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

在社区服务管理上取得新成效,基本实现社区建设规范化、在2000个社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近600个社区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在社會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服务管理上取得新成效,基本形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全覆盖。

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上取得新成效,建立社会动员的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居民和村民民主自治,加快推广市民劝导队模式。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启动“万名社工培训计划”,培育50个左右社工事务所,落实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党建区域化管理工作格局、实现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3+1”工作机制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

在推动社会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明年完成社区办公用房、服务用房达标任务的同时,再向社会组织购买300多项公共服务项目。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让首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的奋斗目标。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过去五年首都社会建设经验、落实今后五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任务,让首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是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者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不懈地为此而努力奋斗!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责任编辑:戚本逊

党代会报告名词解释

社会规范化建设:

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推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为切入点,探索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主要包括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社区工作职能、社区运行机制、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基础设施配置、社区经费投入等7大类26项具体工作。

党代会报告名词解释

网格化管理模式:

依托地理信息、卫星定位、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部件(即城市所有公共空间的一切公共设施)进行清查、编号、定位,对城市建成区划分单元网格,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化城市管理平台,实时采集传输信息,为城市管理服务。自2004年北京市以原东城区为试点创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区市的高度关注。

猜你喜欢

网格化体系社区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