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护理体会

2012-10-14李秀君王艳捷刘秀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患侧肌力患肢

李秀君,王艳捷,刘秀娟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护理体会

李秀君,王艳捷,刘秀娟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许多脑卒中患者致残并不是偏瘫所导致,而是急性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肢体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肢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残存组织或健侧神经细胞兴奋性,使神经系统功能重塑进而降低肢体致残率,减轻痛苦,加快肢体康复.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发生率年增2%-3%,以发病率高和致残率高而著称.存活者的致残率超过60%~80%,其中,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1].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脑卒中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可起着积极作用,故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显得很重要.患者坚持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是促使偏瘫肢体恢复的关键.一方面要鼓励患者自主运动,长期坚持功能锻炼,另一方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功能锻炼计划,动作由易到难,时间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以达到避免软瘫或肌张力降低的目的.本文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25例脑卒中患者通过感觉、运动训练等方法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

本组50例,均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排除轻型和重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标准)及有意识障碍、严重合并症(心、肝、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58.6岁;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59.3岁.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死19例,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1例,入院最早为发病后两小时,最晚为发病后两天.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面积、出血量、肢瘫程度、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相同.

2 护理体会

2.1 做好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脑卒中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表现,这些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恢复,从而使生活质量下降[2].首先应该解决患者的心里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遵循个体化护理原则,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其心理活动,评估瘫痪的程度.讲解脑卒中的病因、发展过程及转归,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唤起对康复的欲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给病人讲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此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3].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正确的床上卧位

2.2.1 患侧卧位尤为重要,方法患侧在下,健侧再上.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腔,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4][5].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但应注意患侧卧位每次最多为一小时.

2.2.2 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方法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的下面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曲髋,稍屈膝.时间以患者感到疲劳为准.

2.2.3 仰卧位不能忽视.方法头下置枕,不宜过高,患侧垫一个比躯体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6].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在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止患侧骨盆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不应在足底放任何东西,因会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尽可能让患者的脚保持功能位,同时进行足的屈伸练习,时间和次数以患者的耐力情况而定.

2.3 上肢训练护理

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开始患肢被动运动,10~30m i n/次,2~3次/d[7].具体锻炼持续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及疾病的情况而定,指导病人家属给予患肢感觉刺激,采用按摩揉搓等方法刺激关节运动,如屈伸肘关节,把手挪到胸前,用小皮球练习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等.指导患者双手十指交叉,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然后缓慢放下至腹部,如此反复进行,也可双手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做腕关节左右扭动,旋转等动作.当病人能坐起并使用患侧手时,应鼓励其逐渐完成自我照顾活动,如床上移动、翻身、梳洗、吃饭、穿衣等,通过锻炼手功能(灵巧度除外),逐渐恢复患肢肌力,基本可恢复到发病前功能.同时需强调的是避免进行患肢穿刺,应尽量选取下肢,以方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进行Bobat h握手上举训练.

2.4 卧—坐转换,坐位平衡训练

当病人能自行翻身时,训练体位由卧位改为坐位.先取15~30°半卧位,每天增加5°,每日2次,每次维持半卧位时间根据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而定,当坐起80°持续达1.5h时,再进行座位耐力训练.患者体位变换后要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虚弱、视力模糊等,防止发生意外.让病人坐在床上或扶手椅上,胸前置一桌子,在扶手与桌子之间置一平枕,患侧上肢肘关节微屈,手掌向下,手指伸直,后背放置一较厚软枕,使病人座位的重心位于臀部,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程度.病人在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撑时可在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病人,直至病人保持平衡而不倒下.此时协助病人坐于床边或椅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上身保持直立,膝盖稍分开,首先做头部转动及耸肩运动,然后嘱病人双手抱肩做躯干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每天5~6次,每次10~15m i n,当坐位状态下活动能保持30m i n时,可转换为站立训练.

2.5 下肢护理干预

指导病人利用健侧肢体抓住床栏杆,或在他人帮助下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躯体.练习腰背肌、腹肌.让患者下肢自由伸屈,扭动骨盆,做“搭侨样”动作,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由开始坚持数秒逐渐增加上抬时间.训练下肢的屈伸、内旋、外展、踝背伸和内翻,每项做6~7次,每天1~2次,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渐增加次数.

2.6 站立、行走的训练

当患者下肢肌力达三级可扶持站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从1~2m i n逐渐增加到10~15m i n,地上铺报纸,让患者光脚站在报纸上,身体靠床边,健手扶床栏,身体重心至于健侧,待能适应这种姿势时,将身体重心置于患侧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能徒手站立.当患者站稳10m i n左右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行走训练.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这对恢复下肢各部分肌力非常重要[8].指导陪护者立于患侧搀扶患者,嘱患者先迈患腿,将身体重心移于健腿上,站稳后再迈健腿,如此反复,直到患者感到疲惫,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每天2~3次.同时应告知患者在行走时应尽量挺胸、抬头、双目前视、抬高患肢,不要在地上画圈.当患者自己对地面有感觉后可穿软底鞋进行训练.

2.7 日常生活训练

可在平时康复训练中穿插进去,指导患者家属训练患者手取放汤匙、写字等,以训练其伸展,抓持功能;让患者进行患手玩小球、拉弹簧、握矿泉水瓶、刷牙、拧毛巾等阻力练习,以训练患手控制能力及增强患肢肢力,使其逐步恢复生活的信心.

2.8 辅助康复治疗

应用红外线,针灸、热敷等辅助方法,消肿、镇痛,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

a)疗效评定

采用改良Bart hel指数(M BI)评定经过正确康复护理后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情况.

1 结果(表1)

根据表1的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M 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 BI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

表1 病人上、下肢肌力护理干预前后的比较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脑卒中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采取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需要信心、时间和耐力,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不受环境的限制,使患者易于接受和学习, 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他人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自身的生存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王喜全,张京.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2〕钱培芬,翁素贞.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湖北:兴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8.9.

〔3〕佟剑平,韦晴霏,周丽芳,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84.

〔4〕师志明.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家庭护士,2006,4(12C):76.

〔5〕倪朝民.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5.

〔6〕姜贵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193.

〔7〕伏梅.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1035.

〔8〕刘晓红,徐艳杰.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现代康复,2000,4(5):686-681.

〔9〕荣明霞.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33.

〔10〕吴霜,张继荣,黄宇,等.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国外医学:物理与康复学分册,2005,25(2):91-92.

〔11〕罗建设.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130.

〔12〕张冰梅,王翠.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

〔13〕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14〕刘泰.早期心理干预对脑血栓形成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2):116.

〔15〕贾勤,陈爱初.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和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29-230.

R473.5

A

1673-260X(2012)10-0049-03

猜你喜欢

患侧肌力患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更 正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