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炉喷吹混煤试验研究

2012-10-13周永平

河南冶金 2012年6期
关键词:烟煤无烟煤煤种

周永平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0 前言

高炉喷煤是当前各国高炉为降低生铁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和优化工艺结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1],因此,大幅度地提高高炉喷煤量是许多钢铁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喷煤利用煤代替冶金焦能降低生铁成本,同时可合理利用不适于炼焦的煤资源。采用多煤种混合喷吹.既扩大了煤源使用范围,又可调整煤种使用特性,提高煤粉的燃烧率,减少了高炉内的未燃煤粉,促进高炉顺行。

1 现状

安钢目前有400 m3、2000 m3高炉级高炉各两座,2010年400 m3级高炉焦比为392 kg/t、煤比150 kg/t,2000 m3级高炉中 8#高炉焦比为 351 kg/t、煤比 154 kg/t,9#高炉焦比为 356 kg/t、煤比 158 kg/t,其中8、9#个别月煤比高达170 kg/以上,焦比降至340 kg/t以下。随着煤比的提高,喷吹煤的特性对高炉的顺行有着重大的影响,对降低炼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烟煤和无烟煤不同混合比下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为改善高炉混煤喷吹技术经济指标提供参考。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料

选取神木煤、潞安煤、金牛煤、鑫龙、九矿、潞安、国龙及混合煤。神木煤为烟煤,潞安煤、金牛煤、鑫隆煤为无烟煤,筛分后作为试验用样煤(粒度≤140目)。煤粉的工业分析见表1。

表1 煤粉工业分析 w%

2.2 试验装置

试验使用喷煤燃烧模拟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设备由送风系统、喷吹系统、燃烧系统、控温系统、取样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该实验装置模拟高炉风口的燃烧条件,用燃烧炉模拟高炉风口的煤粉燃烧状况,将经过干燥的煤粉喷进燃烧炉中,将燃烧后的残余物置于马弗炉中除碳处理,处理后进行煤粉燃烧率的计算。实验控制参数模拟安钢高炉生产条件确定。

图1 煤粉燃烧模拟试验装置示意图

2.3 燃烧率的计算方法

本试验考虑试验气体流量大,流速快,故采用灰分平衡计算法来计算煤粉的燃烧率,其公式为:

式中:R、A、A1——分别为煤粉燃烧、燃烧产物和原煤样的灰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一煤种燃烧试验

单种煤的性能是混合煤性能的基础,对安钢所用主要单种煤进行了燃烧试验。实验条件为风温1150 ℃,煤比 150 kg/t,富氧率 2.5%。

煤粉的气化燃烧过程可以认为按下列3个阶段进行:①煤粉被加热并发生挥发分的析出;②挥发分的燃烧(反应)和脱气(结焦);③挥发后剩余的物质,无机成分(灰分)熔化和残碳与氧化性气体进行非均相反应。

煤粉要在喷入燃烧炉装置里完成上述煤气化3个阶段,首先是表面颗粒热解,释放出挥发分,在一定温度下先进行的是气相着火,然后是固定碳升温着火,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单种煤的燃烧率

由图2可以看出,在安钢所用单种煤中,神木煤的燃烧率远远的高于其它煤种,这是因为:①不同的喷吹煤种着火温度也不同含固定碳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煤种着火温度通常较低,因此在条件相同时,离开风口回旋区前煤粉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和较大的燃烧空间,在风口回旋区有较高的燃烧率。②根据煤粉燃烧理论,在高炉喷煤条件下,烟煤之所以燃烧率较高是由于含有较高的挥发分,大量挥发分逸出后迅速燃烧放热,加快了颗粒表面温度升温的速率,缩短了气固相着火延迟时问。促进残碳颗粒的燃烧,因而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种燃烧性能好。③从煤的结构来看,烟煤由于挥发份的逸出,在煤粉颗粒的表面和内部都留下了空隙,这样就增加了煤粉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煤粉的燃烧。而无烟煤的燃烧过程是由外到内的层状燃烧过程[1]。从以上可知,安钢喷吹用单种煤中,燃烧率依次为烟煤神木煤、九矿、鑫龙、潞安和金牛煤。

3.2 混合煤的燃烧试验

3.2.1 热风温度对混合煤燃烧率的影响

烟煤与无烟煤配比按4∶6混合,考察热风温度为1050℃、1100℃、1150℃、1200℃。混合煤的燃烧性能如图3所示。

图3 热风温度对混合煤的燃烧率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混合煤的燃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因为热风温度提高可以快速加热煤粉和载气的温度,由于煤粉挥发份的分解和煤粉中水分的蒸发都吸收热量,因此较高煤粉温度和载气温度可以促进煤粉分解的速率,促使煤粉提前着火和加快煤粉燃烧的反应速率,从而有助于煤粉燃烧率的提高。

3.2.2 喷煤量对混合煤燃烧率的影响

混和煤配比按4∶6混合。考察喷吹煤比为140 kg/t、160 kg/t、180 kg/t、200 kg/t。混合煤的燃烧性能如图4 所示。

图4 喷煤量对混合煤燃烧率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喷煤量提高后,混和煤的燃烧率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煤粉的增加,煤粉在燃烧过程中氧的过剩系数逐渐降低,使得煤粉和氧气接触减少,同时较多的煤粉量由于分解和自身温度的升高都需要耗费热量,造成煤粉颗粒周围温度降低,从而不利于煤粉在高炉风口区的燃烧。

3.2.3 富氧率混合煤燃烧率的影响

烟煤与无烟煤配比按4∶6混合,模拟煤比为150 kg/kg,热风温度为1150℃。考察富氧率为0、1%、2%、3%、4%、5%、6%,燃烧性能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混合煤粉的燃烧率随鼓风富氧率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当鼓风富氧率从0%提高到3%时,各煤种的煤粉的燃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因为鼓风中氧浓度越高,扩散到煤粉表面的氧量越多,占领煤粉颗粒表面和空隙中活性点的氧含量也越多,煤粉燃烧反应亦进行得越快,故燃烧率提高。但随着富氧率的进一步增加,混和煤在富氧率为4%时,燃烧率的增加趋于变缓。

图5 富氧率对混合煤的燃烧率

3.2.4 粒度对混合煤燃烧率的影响

烟煤与无烟煤配比4∶6混合,考察煤粉粒度小于200目占80%、70%、60%、50%、40%。混合煤的燃烧性能如图6所示。

图6 煤粉粒度对燃烧率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增加煤粉中-200目的比例,混合煤粉的燃烧率升高。当煤粉粒度比较粗时,煤粉粒度的变化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比较大;而当煤粉粒度比较细时,煤粉粒度的变化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却比较小。这是因为中-200目比例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粉颗粒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煤粉燃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煤粉粒度的缩小,也会降低烟煤颗粒中丰富的内孔面积,抑制内孔燃烧的发生,从而不利于煤粉燃烧率的提高。两种效果的综合作用将导致煤粉-200目比例越高时,煤粉粒度的变化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也就越小。应当控制合理的粒度范围,降低制粉成本。

3.2.5 烟煤比例(挥发份)对混和煤燃烧率的影响

模拟煤比为160 kg/t,热风温度1200℃,富氧率为3%,煤粉粒度-200目>80%。考察烟煤比例为10%、20%、30%、40%、50%及60%。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燃烧性能好的煤组成的混合煤燃烧性能较好。随着烟煤配比提高,混煤的燃烧率逐渐提高。煤粉的燃烧率受煤挥发分产率的影响。随挥发分产率增加,煤粉燃烧率总体呈增加趋势。根据煤粉燃烧理论,在高炉喷煤条件下,挥发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残碳颗粒的燃烧,因而随着烟煤比例增加(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粉的燃烧性增加。

图7 烟煤比例对燃烧率的影响

随着烟煤添加比例的增加,混和煤的燃烧率呈上升趋势,但当烟煤配比超过一定范围后,混煤燃烧率提高幅度减小。烟煤的比例应该控制在60%以下。

4 讨论

混合喷吹可扩大喷吹煤煤种,烟煤和无烟煤混合喷吹提提高无烟煤的燃烧率,起到优化喷煤,提高喷煤效率的作用。混合煤燃烧率随着风温的升高而提高,较高的风温可提高煤粉水分蒸发、热分解、着火和燃烧速率,促进煤粉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目前煤比在200 kg/t以上的高炉风温基本在1200℃以上[2-3]。煤比提高后导致风口燃烧温度的降低,影响煤粉的燃烧速率,产生较多的未燃煤粉,未燃煤粉进入炉渣后会引起炉渣粘度的升高,应控制合理的煤比。富氧对提高煤粉燃烧率十分重要,尤其对热风温度较低的高炉,但合理的富氧量必须与热风温度、烟煤比例及氧气的成本结合,富氧率还能起到减少炉腹煤气量的作用,降低煤气带走的热量,在风温较高时,从图4看,富氧率可控制在3%左右,风温较低时,课适当的提高富氧率。过去一度认为煤粉粒度-200目应保持在80%以上,但研究和实践表明-200目可放宽至60%左右,但粒度应控制 <0.100 mm[4]随烟煤比例的增加课进一步放宽-200目的比例。烟煤在混合喷煤起着重要的作用,烟煤的混入降低混合煤的着火温度,提前煤粉的燃烧[5],其次烟煤与无烟煤的燃烧方式不同,烟煤是煤粉颗粒表面与内部均进行燃烧,无烟煤基本是颗粒表面进行燃烧,因此增加烟煤可增加混合煤燃烧面积,提高燃烧率,但烟煤比例不能过高,烟煤一般比较“粘”过高的烟煤比例会影响煤粉分散,影响煤粉与热风的充分混合;其次,烟煤的固定碳含量低,影响发热量,导致置换比降低;烟煤由于挥发酚含量高,燃烧后产生的煤气量较大,会造成高炉炉腹煤气增加,影响高炉顺行;目前对烟煤的控制一种是控制在50%以下,一种是按混合煤的挥发分来控制,维持挥发分在18% ~23%。

5 结论

1)燃烧性能好的单种组成的混和煤燃烧性能好,在配煤选择时应该选出燃烧性能较好的单种煤。

2)随着烟煤比例的提高,混和煤的燃烧率呈上升趋势,但比例超过一定比例后,燃烧率的提高开始变缓,烟煤的比例应该控制50%以下。

3)随着富氧率的提高,混合煤的燃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随着富氧率的提高,混合煤的燃烧率提高幅度表小。

4)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混合煤燃烧率均较大幅度的提高。

5)随着喷吹煤量的增加,混合煤的燃烧率呈下降趋势。

6)随着-200目粒度的增加,混合煤燃烧率呈上升趋势,但提高到一定比后,提高的幅度变小。

[1] 郭崇涛.煤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15.

[2] 党玉华,张士敏.高效高炉低燃料比、大喷煤比的研究[J].钢铁,2005,40(2):17-18.

[3] 徐万仁,朱仁良,张龙来,等.高炉高煤比操作的实践[J].钢铁,2005,40(9):40-41.

[4] 王再义,邢本策,王相力,等.高炉喷吹煤粉的适宜粒度研究[J].鞍钢技术,2009(5):18-21.

[5] 刘辉,吴少华,赵广播,等.煤粉粒度对元宝山褐煤燃烧特性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3):420-422.

猜你喜欢

烟煤无烟煤煤种
多原料煤种复配成浆性研究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2020年泰国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增长8.48%
2月份泰国动力煤进口量环比增长5.43%
气氛及后置催化剂对平朔烟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昆钢新区烧结厂配加广汇无烟煤试验研究
大型煤炭堆场洒水控制技术
烟煤烟气吸附剂脱汞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论煤种变化对五环炉煤气化的影响
同一矿区煤质资料拟定方法探讨
无烟煤上市公司产量和利润双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