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论
2012-10-13郭艳
郭 艳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讨论教师素养或魅力的各类论文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对英语教师魅力的深刻探讨,但很少有人专门针对广大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群体提出新鲜观点,笔者将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教师发展论引入到关于英语教师魅力的论述中,以期在教师魅力修炼中拓宽理论深度和广度,献力于构建高等教育的高楼广厦。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之本体论
(一)概念界定
1、教师魅力初论
谈到教师魅力,必定与审美相关。在人类的美学历史上,基本有三种关于美的论调,第一是客观论——美在物,第二是主观论——美在人,第三是主客观统一论——美在物与人的关系。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即主客观统一论。美的事物存在于人对客观事物改造过程中。那么教师职业之美,即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造教学关系,作用于学生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创造出优良教学产品,才是教师魅力展现的基本面。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技巧、专业水准、气质仪容、师德品格,都会得到彰显,形成关于教师魅力的审美客体。
2、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特点
首先,在专业层面上,因为高职高专更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所以学生所学英文应以简单实用和职业化为主。其次,在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来讲要差于本科学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有更多的技巧和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基础,充分展现亲和的吸引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学生惯用交际语言,树立自身人格魅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另外,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职业取向特征,其英语教师在教授好英文课程之外,还应在职业规划上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和支持。而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做恰当的职业规划,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视野以及思考深度。所以,高职高专英语老师除了扎实的英语业务水平,还要广泛涉猎、贴近生活,做博学多识、理智深刻的人生导师。
另外,作为高校教师,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职能。在科研方面,英语教师应孜孜以求,始终坚持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相促进的理念,在治学方法和专业知识领域不断吸取养分。“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知识外化于气质,能给人带来内外兼修的深度美感。
(二)魅力的具体体现
1、基础原则——师德为先
要做一名具有魅力的英语老师,首先必须是个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这是遵循人类基本伦理道德要求的。德性是内在美的核心要件,崇高师德是教师魅力的基础性要件。高职高专英语老师教学魅力修炼也应从师德角度出发,关注专业、关注学生。具体应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文明礼貌、注重礼仪,团结协作、共同育人。[1]以上师德规范囊括了教师从课堂教学到教研科研,从专业修炼到同事协作各方面基本要求。
2、主观条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随着美学的不断发展,20世纪末,美学家和教育家们达成共识,认为美学教育不但可以存在于艺术审美中,也可以蕴含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2]具体到英语教学过程中,英文语言本身具有的音律美、结构美,英语作品的风格美、意向美,英语背景文化的异域风情和西方先进制度理念等都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还可以将英语与相关专业领域结合,演绎出专业英语的严谨美、实用美等等不同的美学价值和特色。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才能主动去把这些美的概念和符号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传输给学生,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中的美育目的。这样一个传递美的过程,本身也是体现英语教师魅力的过程。对美有着强烈感知和传递能力的英语教师本身的内在魅力已经达到了足以作为审美客体的标准。
除了对英语学科本身的审美外,教师对于师德标准的把握,对授课声音、表情、手势、仪容等恰到好处的把握,都是教师魅力的外在体现。要想以富有美感的方式在以上诸方面有优异表现,就必须先树立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魅力、传递美感的前提。总之,审美意识决定英语教师在英语授课中的审美创造;审美能力决定英语教师在英语授课中所能达到的美的境界。[3]
3、客观标准——内外双系统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可以由内在和外化两个系统来体现。且内外两个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首先,内在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品德系统、知识系统、内能系统。品德系统,即强调师德高尚,如上文所述,该系统也有不同方面的要求,在此不多赘述。知识系统分为专业知识系统和非专业知识系统。专业知识是核心,非专业知识是扩展。二者会相互促进和融合,让教师的内在素养更厚重和立体。内能系统是指,一个教师客观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能力、多面的表达能力等等。这三个内在系统并非割裂的,而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协作的,他们共同组成关于教师魅力的内在有机系统。
其次,外化系统包括声音系统和视觉系统两个子系统。声音系统,又可以分为专业声音系统和非专业声音系统。专业声音系统,是指英语教师对英文声音美感的把控。英文音准、语调、节奏等方面的地道程度直接体现这个系统该有的美感。这是英语教师魅力外在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地道的英文发音会使英文课堂充满对学生的听觉吸引,让教师散发强烈的个人魅力。声音系统中的非专业声音系统,包括教师本人的声音特色、用母语掌控课堂的语言技巧等。教师声音中包含的情绪冷暖、节奏快慢,都会影响整个课堂进展,亦体现其个人魅力。所以,对声音系统的修炼需英文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视觉系统,包括能被看到的书面表达、肢体语言、仪容气质三个子系统。一个有魅力的英文老师,要有良好的书写表达本领,包括漂亮规范的中英文书写,和必要的绘画表达,二者都属于书面表达这个子系统。另外,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做到肢体语言使用得到位、舒展、大方,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英语老师必须修炼的方面。在仪容气质方面,恰如其分、符合身份的着装,是体现教师魅力的重要方面,既不能不修边幅、也不能“用力过猛”,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具体把握。因为气质属于外化系统,因而能被人直接感受到,但与内在系统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
4、实现路径——文化取向
文中探讨的美育和英语教师魅力都离不开一个大背景——英语文化的传播。英语语言作为英语文化的最主要承载者,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传播功能,那么英语课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魅力可言。英语课堂如果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讲授上,师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知识背后广博的文化海洋更感兴趣。课程学者丹尼斯·劳顿(Denis L awton)明确主张课程即对文化的选择[4]。当教师能够把课堂变成传递文化的载体时,其富有文化底蕴的讲授会极大地增加魅力指数。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魅力之发展论
(一)教师职业发展理论概览
随着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教师职业发展的各种学说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教育学界百家争鸣。教师职业的发展一般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初期的不适应和努力进入角色的适应阶段,中期的教学探索和进取阶段,中、后期的专业成熟和职业生涯高峰阶段。文中将采用美国学者麦克唐纳(McDonald,F.)的教师阶段发展论[5]来展开关于在不同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该具有的魅力的论述。该阶段论大体可概括为如下表格:
(二)教师职业发展论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修炼
教师本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教师在不同阶段的魅力修炼应该有不同特色和侧重,而非从始至终一成不变。但这些魅力的修炼都以具有良好师德为前提。师德的强调应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各阶段。
1、过渡阶段
该阶段是教师从学生或其他工作过渡到教师工作的第一阶段。该阶段教师一般较为年轻,在和学生沟通方面具有年龄优势。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树立良好的亲和力。此外,该阶段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以及综合知识储备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处于较低阶段,所以应努力在魅力修养的内在系统中的专业知识系统方面多下功夫,打造过硬的专业水平。此时在魅力的外化系统上,教师在声音和视觉系统中,应该根据自己较为年轻的特征,选择展示富有活力的一面。
2、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教师逐渐适应了教学过程,并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师行业站稳脚跟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该逐渐向老教师学习,在科研方面展开初期工作。这就需要在魅力修炼的内在系统中的非专业知识方面多下功夫,从对人文社会学科的广泛涉猎到治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学习,都会增益于魅力修炼中的非专业知识系统。而广博的阅读、深度的思考,一定会外化为良好的学者气质,更增进教师特有的外在魅力。在外化系统方面,教师要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加应该适当在着装、手势的使用方面渐趋沉稳成熟。
3、创新和实验阶段
发展到该阶段,教师积累的各方面知识都达到一定高度,正值青壮年,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和创造性。该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专业上表现出的创造活力会让其散发师者的儒雅知性魅力;但他们更应该关注除教学科研之外的其他领域,广泛接触和关怀学生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始终以师德为重,更加大力弘扬和践行高尚师德。
4、专业教学阶段
该阶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高峰期。魅力修养上要注重全面发展,要有意识地细化和量化魅力修炼的方方面面。内在系统和外化系统都要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较稳定模式和特色。内在的品德、知识、内能系统和外化的声音、视觉系统,都要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以文化为取向,渗透到课堂内外与学生的各种接触中,以树立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富有魅力的形象。作为毕业即面临就业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教师要在理念上向他们倡导西方人更为推崇的追求自由平等、物竞天择的意识,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给予客观积极的职业规划和引导。这样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魅力可以在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走向上达到最大化。
三、结语
本文提出静态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本体论及其动态的发展论,这是一个关于教师魅力论述的二元空间,且提出以师德为基础,以文化为取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修炼内在外化双系统,以此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魅力修炼的客观标准。职业魅力的修炼关乎个人性别、性格、经历、情商等方面,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并无统一标准。真理并无绝对,观点贵在创新,望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教学战线上,根据自身、受众和学校的不同情况,精研英语,广树师风、散发无穷魅力。
[1]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一川.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言论美学探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3]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McDonald,F.A Theory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J].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York,March 198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