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动城乡 链动优资 促教育均衡发展
2012-10-13兰艺
兰 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大力推进,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全自动录播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它拥有智能图像识别跟踪系统和自动场景切换系统,具有全自动录播功能,可在教师视频、学生视频、板书视频、交互视频和计算机画面之间进行无缝“智能”切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全自动录播系统先进技术优势,建立起链动城乡的“E学园互动教育教学教研平台”(以下简称“E学园”),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作为区域内最大的优质教育链的链点学校,我们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实现了本部与分校各年级空中E课堂的对接,架起了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的空中E网,开始了“E学园”建设的有效实践。
一、科学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设备功效
1.科学管理,制度保障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管好、用好“E学园”设备的重要保障。
(1)管理对接,共同筹划。建设“E学园”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健全的管理网络,链头学校应积极发挥名校资源优势,利用远程互动系统,开展行政视频会议、链内活动研讨与设备安装人员沟通,进行对接演练,主导扶助、协调统筹,力求用好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能。
(2)制度建设,扎实应用。我们制定了《成都市××小学教育链“E学园”设备使用及管理办法》《成都市××小学教育链“E学园”教研制度》,形成了《成都市××小学教育链“E学园”常态开放课表》。实行各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认真做好过程性记录,注重过程性管理,保障了“E学园”设备的有效使用。
2.调试应用,功能展现
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实施规范科学的管理。在反复调试设备和多次试用中,全自动录播系统已展现出两大主要功能—录播、对接。这为今后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性。
(1)录播功能。①现场直播教学。“E学园”的这种录播功能,即对传送和接收视频的双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步远程观看。也就是说,凡是在我区教育网内部的电脑,都可以通过输入设备主控端服务器IP地址的方式,接收到直播的课堂资源。②课后的点播、下载。在直播课堂教学的同时,本设备还可完成同步课堂视频编辑,形成案例。录制的课堂教学活动,将自动以视频文件的方式保存在服务器上,供教师课后点播、下载,方便教师观看与研讨。
(2)对接功能。①互动课堂交流。“E学园”链动了两处链接学校,使得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教学点的互看与交流,从而加强了城乡不同地域师生之间的了解、交流。②远程音、视频会议交流。利用“E学园”系统,开展远程音、视频会议,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教育链行政管理中的时间、物资等消耗,让链内各校可以更直接地进行沟通交流,使工作效率提高。
3.比较分析,凸显优势
相较于传统空中E课堂硬件,我校的E课堂显现出以下优势:
(1)设备从由多人控制到无人控制。传统空中E课堂的对接,一节课除两校任课教师参与外,还必须在两个场地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现场录像。由于教师和学生视频的采集需双机位拍摄,加上多媒体课件等VGA信号的采集,一节空中E课堂,一个场地就需要2~3名专业人员。人员投入过大,使得运行人力成本过高,既麻烦又影响师生的上课,直接影响了空中E课堂的常态化开展。
而我校教育链安装的空中E课堂设备,集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跟踪技术、网络流媒体技术等于一体,对接教室设备无需专人操纵,摄像头会自动跟踪教师、学生。
(2)同步自动生成视频课例资源。在设备主控端,设备可对教师视频、学生视频及多媒体课件等VGA信号进行智能化跟踪并切换录像,自动生成视频课例资源。还可同步对其他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进行现场直播,为教师校本研修、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拓展了新的思路。
(3)展现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异地互动教学。通过“E学园”系统,链头教师与分校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互动交流,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分校,有效打破了传统远程教学中只能收看、不能实时交流的局限,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二、多途径应用,开发挖掘设备效能
充分了解、挖掘设备功能后,对于如何开展好“E学园”工作,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力图通过六条路径对设备效能进行深度挖掘(如图1所示),架起传递本部物质、制度、管理、人力等优质资源的空中桥梁,从而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寻新的路径。其中,常态课观摩、师徒E课堂、微格教学是对空中E课堂录播功能的开发应用;而互动课堂、空中教研、E网管理则是充分挖掘设备的对接功能。六条路径,一方面,紧抓课堂教学关键,通过研究课堂,共享师资资源、学习资源、学生资源;另一方面,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引领两校行政管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图1
1.常态课观摩
本部全面开放语文、数学常态课,分校的教师可通过城域网在线观看本部教师的现场课,也可在课后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达到与本部教师在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把握等方面实现“三统一”。
2.师徒E课堂
充分利用E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通过空中E课堂录播功能,实现师徒课堂教学的轻松录制、上传,师徒可灵活安排时间进行相互课堂观察、学习,让原有师徒结对帮带活动更加高效。
3.微格教学
专注本校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教师定期录制课堂教学实录,课后回放教学录像,查析问题,分析得失,在自我反思中促进教学与成长。而录像资源也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摆脱了时空的束缚。
4.互动课堂
通过远程视频互动课堂教学活动,开辟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浸润式培养新方式,促进教师在课堂中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互动中接触多元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沟通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5.空中教研
通过空中E课堂设备开展网络协作教研活动,一是通过E课堂直接参与本部优质教学研究活动,二是从两校教师教学实践共同问题出发,开展主题化网络研修活动。空中教研拓展了教师的教研空间,提高了教研效率,为实现两校教师共享教研资源搭建了平台。
6.E网管理
运用设备对接功能,定期组织管理工作交流活动,参与教育链重大活动的组织、策划,从而培训分校管理团队,促进分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之,“E学园”充分运用天涯石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服务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项目。它的使用宗旨就是让城乡两个片区形成结构精当、品质高端、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让更多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聚焦重难点,形成初步实施框架
在空中E课堂开发应用的六条路径中,互动课堂研究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最突出的亮点。如何在成都教育走向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E学园”使学生面向更广阔的天地,与不同区域学生分享学习的体验与收获;让教师互相交流,协作发展,提升教学水平;让不同地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携手合作,互动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建立了空中E课堂研究QQ群,并分别从两校选择了语文、数学各一位教师开展先行先试研究,初步形成了空中互动课堂实施的雏形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初步形成的实施框架为架构空中互动课堂提供了一个借鉴思路,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教师、主题、教学内容、学情的不同,天涯石小学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资源共享是E课堂的重点
我们认为,明确互动课堂的目的是上好空中互动课堂的前提。空中互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对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全面的能力,更敏锐的观察力,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对接课堂,不是为了对接而对接,而是一种差异资源的共享、共进。
(1)共享教师资源。通过互动课堂,可以实现名师、骨干教师对互动青年教师的现场示范式引领,在协作备课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在课堂互动中学习教育规范、课堂管理、教育智慧。还可以让教师就教学兴趣点、难点、困惑点进行共同研讨,互助提高。
(2)共享活动资源。一堂好课中精心的学习活动设计,两校学生的问题回答、学习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的竞争与激励,都能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优质的活动资源被不同区域的师生所共享,缩小了不同区域学生学习资源的差异,促进了不同区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共享文化资源。通过空中互动课堂,不同区域的学生得以进行交流沟通式学习,使得学生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更多教师的指导,并且在更多活动的参与中培养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感。
2.对接资源点是E课堂的难点
在选择对接课例内容前,要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对接想要共享什么资源,是教师资源缺失需要本部教师主导教学,还是想通过互动研讨突破教材中共同的困惑点、难点,或是通过学习交流促进学生之间更广泛的交流等。明确目的后,才能在课例的选择、互动方式的运用上有的放矢。
3.关注学生差异资源的交流是E课堂的关键
开展互动课,两个课堂的学生交流什么、怎么交流,也应该成为互动课堂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常态互动课中,为了扩大课堂参与面,两个课堂可以先同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主课堂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形式进行两课堂的汇报交流。E课堂教师要配合主课堂教师,让尽量多的观点得以在课堂上呈现,促进思维碰撞、知识共享。
4.两校教师是E课堂的主导
通过课例研究发现,虽然空中E课堂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让链点学校共享优质资源,但如果在互动课堂中E课堂完全依附于主课堂,只做旁听者,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E课堂教师无所事事,成为课堂的旁客,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2)E课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于面对的是屏幕中的教师,与教师的沟通方式单一,语言成为交流的唯一方式,而本应在课堂中呈现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因为E课堂教师的不作为或少作为而使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少参与状态。
(3)主课堂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同时兼顾两边两个班级的学生,这将使其面对的学生人数由原本1个教学班的45人,增加到80人甚至90人的超大班级,这无疑减少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机会,降低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认为,在空中E课堂上,不管是主课堂教师还是E课堂教师,都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课堂教师应该是主课堂的引导者,而E课堂教师则应成为E课堂学生的导师,配合主课堂同步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差异作业、辅导等,适时发现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及时与主课堂教师进行沟通,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四、反思实践,明晰未来发展方向
“E学园”作为一种富有前景的城乡教育网络互动模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画卷,也为乡村学校教育向国际化迈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一步,就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挖掘设备效能,推进学校发展,我们这样思考:
1.深入研究,丰富课堂形式及内容
E课堂的向前推进离不开研究的持续跟进。接下来,我校将对语文、数学课中的不同课型在空中互动课中的基本操作策略进行研究;逐步将空中互动课堂推进到英语、音乐、科学、信息技术学科;挖掘两校校本课程,开展空中互动主题学习活动。
2.研究课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意识到,教师在E课堂实践中通过资源共享、人际互动,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接下来,我校将通过课例研究,探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空中互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探寻利用空中互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3.协作备课,促进互动学习设计的精细化
开展跨校教学活动,教师要协同合作进行共同备课,让备课成为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要根据两校学生的学情差异,结合本次空中互动教学的对接侧重点,精心设计互动学习过程,确定哪些知识点的教授由主课堂教师主持,哪些环节由两边课堂教师同时主持,而哪些练习可一致,哪些需分层,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等。
4.熟悉设备,保证互动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对设备的熟练应用是E课堂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采用校内培训等方式帮助更多教师逐步熟悉设备,学会操作与使用,以保证E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
5.实践研究,丰富系统运用路径
E课堂开展以来,我校已经探索出多种E课堂操作应用模式,扩充了师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学校课堂的开展形式。接下来,我校将利用实践研究、案例收集,不断丰富“E学园”系统的运用路径。
6.扩大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E课堂的开展,使得原本分布不均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不断提升着教育链内各学校的教学质量。接下来,我校将逐步把空中E课堂的设备效益扩展到教育链外,与更多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学校链接,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