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肉牛规模养殖调查

2012-10-12黄必志张继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存栏母牛肉牛

文│黄必志 张继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对云南省16个州市100个县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1396个规模肉牛养殖场户的基本信息和养殖情况,基本反映了云南省规模化肉牛养殖总体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存栏量与养殖方式。据云南统计年鉴,2010年云南省肉牛存栏约746.65万头,略高于2009年的742.57万头。2011年云南全省35个肉牛优势生产区,除极个别产区(如双柏、南华县)肉牛存栏数略有下降外,在存栏、出栏和牛肉产量上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较去年相比,非优势生产区的牛肉产量有所提高,农户散养存栏量继续下降。养殖方式上,母牛分散养殖和集中短期育肥方式仍是主体。同时,集中的大户养殖,标准化进程有所加快,适度规模场或机制较为完善的合作组织有所增加。单位农户的母牛存栏数、“母牛带犊小区”、“母牛带犊+育肥”的复合经营场(组织)及导入配套技术和设施设备、注重生态环境的规模场(小区)继续增加。稳定存栏量、提高单产和肉质成为主体。

2.规模养殖。2011年全省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户1396个。存栏肉牛284759头,占全省肉牛存栏数的5.8%,出栏208749头,占全省肉牛出栏数的7.8%。由此可见,目前该省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仍以农户散养为主。

3.圈舍及附属建筑。全省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设计饲养规模52万头,实际存栏27万头,占设计规模的45%。可机械化投喂和清粪的圈舍不足1%,食槽和饮水分开的约占20%。机械化程度低,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现象还普遍存在。

4.改良及杂交利用。全省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仍占主导地位,约占75%。肉牛冻精杂交改良达41万头以上,肉牛良种覆盖面达到35%以上,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每年向社会免费提供BMY冻精约2万剂、种公牛50余头,每年新增BMY杂交犊牛1万余头,犊牛杂交优势和适应性显著,广受养殖户青睐。同时示范推广早期断奶、提前产犊等轻简实用技术得到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认可和重视。

5.饲草饲料利用。全省专门从事肉牛饲料加工的企业少,市面上推广使用的肉牛饲料生产厂家只有4个,2011年,全省推广使用肉牛料约1万吨,多数是肉牛养殖企业使用。规模养殖场户基本都使用青贮料,青贮原料主要是空杆玉米秸、其次是甘蔗稍,其他作物秸秆及牧草青贮较少。2011年全省推广青贮料约450万吨,氨化料约70万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大了对农副产品(剩余物)开发力度,通过研发结合培训和示范,全年在热区推广甘蔗梢青贮40万余吨、木薯渣2万余吨、糖蜜高营养尿素舔砖200余吨及香蕉茎叶0.5万余吨。

6.疫病防治。云南省政府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成立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制订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使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有效地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多数规模养殖场户建有消毒设施,但是疾病防治仍较为落后,很多肉牛养殖企业无专业的兽医队伍和严格的疾病防治规程,疾病防治只注重口蹄疫,其他疾病未得到重视,造成很大损失。

7.屠宰与加工。全省有各类牛肉屠宰加工企业50余家,由于受私屠滥宰冲击,牛源紧张等因素影响,目前正常运转的屠宰企业为数不多,很多处于闲置或改建状态,市场牛肉供给还是以个体私宰为主导,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处于运转的屠宰企业也举步维艰,严重影响冷鲜肉市场供给。但是,全产业链模式(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及深加工企业有所增加,且发展势头较好。

8.粪尿处理。很多企业在粪尿处理上仍然滞后,大多数养殖场户都是堆肥发酵后直接供给种植业,一小部分用于沼气,只有1家企业用了蚯蚓养殖技术,但效果不佳。基本上没有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加工设施设备。

9.养殖成本与效益。2011年活牛价格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个体散养农户头均收入3000~4000元,规模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大多数企业头均利润500~1000元,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头均利润可达3000元。

◎四体系专家考察云南非粮饲料技术研发情况

二、发展趋势

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云南肉牛产业发展相对稳定。各地政府对肉牛发展较为重视。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散养农户减少,母牛存栏量下滑,导致架子牛源紧张、牛肉价格攀升的后果逐渐显现出来。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人均牛肉消费量逐步增加,对牛肉的品质和风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高档牛肉市场需求旺盛。母牛存栏下滑与小规模育肥户收益减少导致牛肉供给能力降低,牛肉价格将持续上涨。追求个体产肉量和提高牛肉品质仍是总的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1.建筑物布局及牛舍设计建造不合理。大多数养殖场户未按国家标准化养殖场要求设计和建造,标准化程度不高,防疫措施不达标,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由于牛舍及青贮设施设计建造不合理,导致投资浪费、使用不便、劳动强度增加等现象十分普遍。

2.出栏率及产肉率低、牛肉产品质量不高。云南黄牛个体小,加上不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造成云南省肉牛出栏率和平均胴体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品种轻营养,饲养管理粗放,精料投入较少或配合不科学,导致肉牛营养不平衡,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低,生长速度缓慢,遗传性能难以表现,养殖效益低。重杂交轻选育,盲目杂交,忽视本品种选育,导致本地品种优良基因丧失。追求大个体,忽视肉质、饲料转化率,导致牛肉档次提升难度大,养殖效益低,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牛群结构不合理,发展肉牛产业后劲不足。全省能繁母牛不足存栏量的40%,加上产业链上经济利益分配不平衡,母牛养殖效益低,几乎处于不盈利状态,导致能繁母牛流失,甚至“刹青”现象,出现后备牛匮乏,架子牛争夺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肉牛业的持续发展。

4.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省各地、州、市间的差距较大。肉牛生产力低的地区有着较大的肉牛存栏数。

5.投入不足,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支撑力度不大。全省饲养规模500头以上的目前不到20家,1000头以上仅3家。实现机械化全混日粮投喂的仅2家。绝大多数仍采用人工取料,人工投喂的方式,效率较低,劳动力投入大,成本较高。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成熟的应用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难度较大,很多有效实用技术必须做现场科技示范,养殖场户才会逐渐接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科技示范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难以解决此类问题。

四、发展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扶持和培育产业链相对完整的龙头企业,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改善基层畜牧科技服务队伍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采取长效激励机制,稳定和逐步壮大基层畜牧科技服务队伍,同时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技术培训,将实用技术及时传授到肉牛养殖场户中,提高肉牛养殖场户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增加能繁母牛的数量,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努力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观念和模式,不断完善肉牛冻改服务网络,扩大良种覆盖面,尽快推行肉牛冻精改良产犊以奖代补政策,提高群众开展肉牛良种改良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存栏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