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语动词体范畴的方言差异

2012-10-11

关键词:原形后缀助词

向 亮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土家语有南北方言①笔者先后于2006、2007及2010年在湘西的龙山、泸溪等地对土家语南北方言做过详细的田野调查,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徐世璇先生的悉心指导,这里表示由衷感谢,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之分,北部土家语(以下简称北部方言)至今分布于湘西州及以北的湖北恩施及重庆酉阳等广大地区,而南部土家语(以下简称南部方言)却是如今仅存于湘西州南部泸溪县潭溪镇的“孤岛语言”,二者不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系统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二者虽同属一种民族语,但彼此之间却不能通话。本文通过南北土家语动词“体”的比较,着眼于这两种方言间类型学特征的差异,认为它们虽然都属于分析性语言,但北部土家语却表现出一定的黏着语特征,且黏着性要明显强于南部土家语,这应与使用人口、分布范围即语言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南北土家语动词的体范畴

“体”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或状态,一般说来,汉藏语都具有体范畴,土家语也不例外,只是其南北方言“体”的形式存在差异。陈康认为“土家语动词的‘体’表示行为、动作的情貌,是描述行为、动作或过程在某一时间段内动作进行的状况,是指动词内在时间特征的动相。通过动词加后加成分或加时态助词来表示,共有二十种‘体’”[1]。叶德书则将之称为“情貌”,认为“土家语动词可共归纳为十七种情貌”[2],其实这些情况都是针对北部土家语而言。在北部土家语中,由于“体”的各种形式由实义动词加上后缀或助词来表示,形式多样,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状态丰富细腻,使该语言的语法凸显出较强的黏着语特征。

南部土家语动词的体形式远没有这样复杂,没有后缀形式,主要由实义动词加上助动词或助词来表示,我们将之分为“普通体”、“曾经体”、“将行体”、“进行体”与“完成体”五种类型,这其实已与典型分析性语言汉语的体形式趋同。汉语的动词也没有时态的变化,但同样可以通过实义动词加上助动词“要”或体助词“着、了、过”的方式来体现动作的状态,因此汉语的“着、了、过”也常常被看做为“体标记”。南部土家语也有三个“体标记”,分别为“tu21、la21、kho53”,其语法意义及用法与汉语的“着、了、过”相当,有的甚至在语音上也十分接近,所以,南部土家语作为一种被汉语环境所包围的“孤岛语言”,其语法体系受汉语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南北土家语“体”范畴之比较

(一)体形式之比较

虽然北部土家语动词的“体”表现形式众多,但从其所反映动作状态的类型来看,亦可归并为“普通体”、“曾经体”、“将行体”、“进行体”与“完成体”五大种类,这样就与南部土家语的一样了,只是前者除“普通体”外的其他四种“体”又包含了若干种“情貌”而已。我们以叶德书所定北部土家语动词的“十七种情貌”为依准,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总共得出18种体形式,将之归到上述五大体形式中去,以便同南部土家语动词的体形式进行比照。

据上表可知,从总体上看,南北土家语的“体”范畴均可以用上述五大形式来表示,但从二者体形式实际的情况来看,南部土家语是一种“体”只对应一种动词形式,而北部土家语则是一种“体”对应多种动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体”对应多种“情貌”,比如“将行体”又包括“将行貌”、“欲行貌”、“将欲行貌”、“将起始貌”和“几近起始貌”五种“情貌”,因为这五种“情貌”都是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因此,南北土家语除“普通体”均使用动词原形外,其余“四体”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二)句式之比较

1.普通体

南北土家语“普通体”的句式是一致的,同为SOV语序,且均采用动词原形,只是词汇存在差异,下面以句子“他吃饭”为例进行比较:

(1)ko35tsɿ21ka53. (北部土家语)

他饭 吃

(2)ka33ʣɿ35ɣɯe35. (南部土家语)

他饭 吃

2.曾经体

南部土家语“曾经体”的形式用原形动词加助词“kho53”来表示,其本为一行为动词,有“经过”的意思,用于其他实义动词之后虚化为助词,帮助形成“曾经体”的范畴,其性质及语法意义甚至是语音均与汉语的体助词“过”相当。而与之对应的北部方言则有两种形式,且用原形动词分别加两个不同的助词来区别经验貌和曾行貌,前者强调经历过某事,后者表示做完了某事,下面以句子“他到过吉首”为例进行比较:

(3)ko53ʨi21sɯu53je21po55la55. (北部土家语)

他 吉 首 曾到过

(4)ko53ʨi21sɯu53je21lie55. (北部土家语)

他 吉 首 到过

(5)ka33ʨi21sɯu53dɯ53kho53. (南部土家语)

他吉首到过

例句3中的动词“je21”后加上助词“po55la55”强调的是“以前曾经到过(吉首)”这个事实,是为北部土家语的“经验貌”;例句4中动词“je21”后加上助词“lie55”则是强调“到过(吉首)”这个动作行为,而且通常是刚刚发生不久的行为,是为北部土家语的“曾行貌”。相比较而言,在例句5中,南部土家语动词“dɯ53”后加助词“kho53”既有可能表示“曾经到过”的事实,也有可能表示“刚到过”的动作行为。

3.将行体

南部土家语的“将行体”则是在原形动词后加助动词“de21”(将要),表示将来打算要进行某动作行为,汉语助动词“要”是置于实义动词之前的,而土家语反之,这是由土家语SOV型语序决定的,例如:

(6)ko35ʣɿ21loŋ21phu53de21. (他将要买猪)

他 猪 买将要

北部土家语“将行体”的“情貌”却多达五种,表达形式既有原形动词加后缀“-i”的,例如“phui55”(将买);也有加助词的,例如“phu55xu21”(快要买);还有加上后缀再加助词的,例如“phui55xu21”(很快就买)。下面仍以句子“他将要买猪”为例进行说明:

(7)ko53tsɿ53phui55. (将行貌)

他 猪 将买

(8)ko35tsɿ53phu55xu21. (欲行貌)

他 猪 快要买

(9)ko35tsɿ53phui55xu21. (将欲行貌)

他 猪 很快就买

(10)ko35tsɿ53phui55tau55xu21. (将起始貌)

他 猪 将开始买

(11)ko33tsɿ53phu55ti21xu21. (几近起始貌)

他 猪 马上开始买

从“将行貌”到“欲行貌”,再到“将欲行貌”,时间上越来越接近动作行为的发生,及“几近起始貌”时,动作行为一触即发,一环紧扣一环,反观南部土家语的“将行体”,仅仅是用一种形式笼统地来表达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但无论如何,北部土家语这五种形式所表达的核心意思在实质上仍未脱离“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动作”这一范畴。

4.进行体

北部土家语的“进行体”也包含五种情貌,表达形式为原形动词后加助词。在“起始貌”到“将完成貌”的五个“情貌”阶段里,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行为得以持续不断地依次展开,下面以句子“他正在买猪”为例:

(12)ko35tsɿ53phu55tau55xu21. (起始貌)

他 猪 开始买

(13)ko35tsɿ53phu55la55xu21. (已起始貌)

他 猪 已开始买

(14)ko35tsɿ53phu55la55. (持续貌)

他 猪 正在买

(15)ko35tsɿ53phu55laŋie55. (不断进行貌)

他 猪 还在买

(16)ko35tsɿ53phu55ʨi35xu21. (将完成貌)

他 猪 将买完

从上述五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在买猪”的一系列分解动作,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细腻的生活画面。

相对而言,南部土家语只需用一种形式即可概括上述五个“情貌”,即原形动词后加助词“tu21”,该助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汉语的体标记“着”,所以其“进行体”的形式与汉语表达持续行为的方式相同。例如:

(17)ko35ʣɿ21loŋ21phu53tu21. (他正在买猪)

他 猪 买 着

北部土家人之所以把将要发生的与正在进行的动作行为刻画得如此精细,可能与土家语缺乏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但又不得不重视时间的原因有关,所以细腻的动作方式就成为一种补偿机制。

首先,土家语缺乏表示时间总称的名词,所以南北方言均用汉语借词“sɿ21ʨian55”来表达。其次,土家语表示一天之内的时间名词也没有汉语丰富,例如,土家语的“早晨”与“上午”同,北部方言一律用“tsau55ku55tie21”来表示,南部方言则一概用“na21no53sɿ21”来表示。北部方言的“下午”用的是汉语借词,“晚上”用“nan21ʨhi55”表示,南部方言则是“下午”与“晚上”同用“la21phɯe35te21”表示,而且土家语不区分“半夜”的概念,南北方言均用汉语借词“pan35je35”来指代。

至于一些常用的时间副词土家语更是缺乏,例如“刚刚”、“才”、“正在”、“将”、“已经”、“快要”等

5.完成体

南部土家语“完成体”形式是在原形动词后加助词“la21”,“la21”与当地汉语方言的“了”音同,其语法功能也基本等同于汉语的体助词“了”,用来说明某动作行为已经完成。而且,南部土家语的助词“la21”通常置于句末,既可视为体助词,也可视为语气助词,这也与汉语的情况相符。例如:

(18)lɯ35ji31dɯ13ʣɯ51dɯ21la21.(太阳出来了)

太 阳 出 来 了

(19)ŋo31mɯe21ʨi51bu21ze21ŋɯ21ȵian21lo21wo21la21.

我 肚 子 四五 天 饿了(我肚子饿了四、五天)

例句18与例句19动词后都附有助词“la21”,前者侧重于表示“出来”这个动作的完成,句中的“la21”为体助词,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肯定语气,因此又具有语气助词的身份。后者则表示饥饿的持续状态,句中的“la21”是语气助词,这些特征都充分表明南部方言“完成体”的助词“la21”可能借自于汉语。

北部土家语的情况则大不一样,不仅拥有本族的“完成体”后缀与助词,其表现形式也与南部土家语及汉语的大相径庭。其“完成体”的四个“情貌”不仅形式上各具特色,内容上也各有侧重,其中“完成貌”与“已完成貌”都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但“完成貌”强调整个行为事件的完结,所以谓语动词词,具体应用时或是借用汉语,比如时间副词“才”,南北土家语均借用汉语;或是借助体形式来表达,例如北部土家语的将行貌就包含“将”义,欲行貌包含“快要”义,持续貌包含“正在”义,已起始貌则包含“已经”义。

长期以来土家人一直生活在闭塞贫瘠的山区,《太平寰宇记补阙》卷一百一十九:“辰州土著‘地界山溪,刀耕火种’”[3],《大明一统志》卷六十六“土民……刀耕火种,猎渔为生,不晓文字,刻木为识”[4],从事的是原始落后的生产活动,而且“这种粗放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甚至一直保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4]。可以推断,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基础之下,土家人的劳动强度很大,经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对于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不太可能在时间上作细致的划分,却养成了直接依据劳动本身的进程来认知时间的习惯,北部土家语的“将行体”与“进行体”可能就是这种认知模式的产物。反观南部土家语,不仅缺乏类似于北部土家语那样复杂的体形式,而且其体形式也多与汉语趋同。既可是不及物的,也可是及物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有二,一为原形动词加后缀“-u”,一为原形动词加助词“liau”,并多以后一种为常见形式,例如:

(20)nau21tshɿ21tsu35tiu53. (太阳出来了)

太 阳 出 来了

(21)ko35tsɿ53phu55liau55. (他买了猪了)

他 猪 买 了

其实,例句20也可换用加助词“liau55”的形式来表达,“liau55”与当地汉语方言的体助词“了”音同,语法功能也同,因此极有可能借自于汉语。用动词加“liau55”的形式来表示某行为事件的完结,已在现行的北部土家语中占据优势地位,且有逐渐取代原形动词加后缀“-u”之趋势,说明汉语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北部土家语的语法层面,其黏着手段正逐步被汉语的分析手段所瓦解。

而“已完成貌”强调的是具体动作行为的完成,谓语动词也一般以及物动词为主,例如:

(22)ko35tsɿ53phu35ʨi35li au55. (他买完猪了)

他 猪 买 完 了(23)ko35tsɿ21ka35ʨi35liau55.(他吃完饭了)

他饭 吃完 了

而且,北部土家语的“完成体”表达的一定是现在完成的动作行为,过去完成的动作行为不在“完成体”的范畴之内,只能用“曾经体”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例句(4)、(5)所展现的行为场景一定在过去,具有追述性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完成体”则具备即时性的特点。

“完成向心貌”作为北部土家语“完成体”的情貌之一,与上述两种情貌略有差别,其表现形式由原形动词加两个助词“a55tiu55”构成,表示施事者在动作行为完成之后又来到话题地点,例如:

(24)ko35tsɿ53phu55a55tiu55. (他买完猪来了)

他 猪 买完来了

“完成离心貌”则表示施事者在动作行为完成之后离开了话题地点,其表现形式由原形动词加两个助词“a55lu21”构成,例如:

(25)ko35tsɿ53phu55a55lu55. (他买完猪走了)

他 猪 买完去了

“完成向心貌”与“完成离心貌”虽然距动作完成已有一段时间,但仍属现在的时间范畴,因此北部土家语“完成体”的四种“情貌”都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不能用于表达过去的动作行为。所以,尽管缺乏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辅助,北部土家语也可通过其“体形式”将现在、过去与将来的界限划分清楚,这正是其语法体系严密性与系统性的体现。

三、南北土家语语法特征的类型学差异

综上所述,南北土家语在“体范畴”所体现出的方言差异其实反映了它们各自语法特征的类型学差异,即北部土家语的黏着特征要明显强于南部土家语,具体表现如下:

(一)体形式的构成方面

北部土家语中存在着一套成体系的后缀与助词,它们与动词结合形成大量复杂的体形式,总共达17种之多,并能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特别是后缀“-i、-u”与动词的结合更能体现其黏着特征,如在例句(7)、(20)中,这两个元音后缀与前面的动词实已融为一体,所以有的学者甚至将之视为“一种屈折现象”(张军2008)。

南部土家语与汉语一样,没有动词后缀,其所谓体标记均由助词充当,体形式的数量也只有5种,且南部土家语均采用语序与虚词相结合的分析性手段,除语序为OV型外,虚词(助词)的用法基本趋同于汉语,从前面的例句可知,其中助词“kho53”、“la21”还有可能借自于汉语。

(二)体形式的语法功能方面

北部土家语“完成离心貌”与“完成向心貌”的句式功能与趋向连动式的功能一致,即这种“(O)+V+助词”结构的语法功能等同于南部土家语与汉语“(O)+V+趋向V/V+(O)+趋向V”结构的功能。一个动词的黏着形式就相当于两个有词序先后的动词形式,其实表明北部土家语体形式的黏着性结构产生了跨结构表达的语法作用,而这是分析性的南部土家语所不具备的特点。

(三)语言的黏着强度方面

徐世璇在论及汉语语音对南北土家语影响时认为:“在其他因素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使用人数少的南部土家语比北部土家语更快地向汉语趋同,而北部土家语在汉语影响下较为稳固地保持固有特征。”[5]南北土家语的体形式也能体现这种稳固性的强弱之分,这又具体表现在北部土家语体形式中的动词与后缀、助词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而南部土家语则相对松散一些,前者具有后者所没有的“-i、-u”两个元音后缀就是明证。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从南北土家语动词的词汇形式来作进一步的分析,北部土家语的一些动词形式与黏着语的典型代表日语的动词形式有着相似之处,例如日语动词后一般都会拖一后缀“ます”,我们发现,北部土家语也有加此类“尾巴”的一些动词,特别是一些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如poŋ21po21(埋)、phu55po21(买)、lu21po21(卖)、ȵie35po55(躺)等。这些动词都有一共同的后加形式“po”,且该形式的声调还会随着词根声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即词根为35调时该后加形式读55调,词根为非35调时该后加形式读21调,其与动词词根结合的紧密程度可想而知,而同类现象并未在南部土家语的动词中发现,如 phu53(买)、lu35(卖)、ȵie21(躺)等,南部土家语的动词形式表现的更多是孤立语的特征。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虽然说南北土家语总体上表现出的均是以语序与虚词作为主要手段的分析语特征,但从二者动词体范畴具体形式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现,北部土家语的黏着性明显要比南部土家语的强,甚至可以说具备一定的黏着语特征,相比较而言,南部土家语由于使用人口少、分布范围窄且呈孤岛态势等原因,便在汉语持续强烈的影响下逐渐与之趋同了。因此我们认为:“湘西土家语作为一种分析型语言,却还保留了形态构词的特点,说明湘西土家语可能是从黏着语转变而来的,而且转变仍在进行”。[6]

萨丕尔曾指出:“一种语言可能是黏着的,又是屈折的;或者是屈折的,又是多重综合的;甚或是多重综合的和孤立的”[7]。因此他在批判传统四分法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即按照语言的四种使用概念来给世界的语言进行分类,又分为“简单纯关系语言”、“复杂纯关系语言”、“简单混合关系语言”与“复杂混合关系语言”[7]四大类型,之后又根据词缀与词根的变化在每种类型之下分出若干小类。如果我们按照萨丕尔的分类来理解南北土家语之间的类型差异的话,那么它们与汉语一样,首先都可归入“简单纯关系语言”这一大类之中,只是在小类上有所不同,南部土家语与汉语均可归入第一小类“孤立-分析语”中,而北部土家语则可归入第二小类“孤立(有点黏着)-分析语”之中。

[1] 陈康.土家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76-95.

[2] 叶德书.土家语研究[C].吉首:吉首大学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77-85.

[3] 编写组.土家族简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5.

[4] 编纂小组.民族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32.

[5] 徐世璇.土家语语音的接触性演变[J].民族语文,2010(5):9.

[6] 向亮.湘西土家语的类型学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1):9.

[7] (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08-131.

猜你喜欢

原形后缀助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原形
Baba Yaga邪恶女巫——芭芭亚加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TalKaholic话痨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