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基于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2012-10-11谢作栩杨倩

大学教育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哈尼族傣族阶层

□谢作栩 杨倩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是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重要对象。在西方国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机会以及学业成就差异问题,并形成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既包括遗传基因差异理论、文化剥夺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单一的学业成就归因理论,也包括社会阶级与文化资本理论、社会地位团体与学校科层制理论、文化模式理论、选择性同化策略理论等修正综合的成就归因理论[1]。这些理论对于解释西方国家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现象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分析视角与理论框架,其中较有影响的当属将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归因为社会阶级因素和族群因素的影响。

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了族群文化对少数民族学业成就和教育机会的影响,而较少注意到家庭背景分化,特别是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不同少数民族内部阶层分化的影响。仅有个别研究以少数民族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问题[2],分析了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机会的影响[3],但目前尚无深入的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背景、族群身份对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的综合影响。而通过族群间的结构性比较,我们可以分析在高等教育获得中有多大程度属于族群因素的影响,又有多大程度属于家庭背景等因素带来的机会差异。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如何综合地影响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本文以分布在云南省的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些少数民族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多为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地地形呈多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也呈现一定差异,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研究问题与已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设:

假设一:家庭职业阶层、文化、经济、居住背景对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二:族群身份成为影响不同少数民族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重要因素。

假设三: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共同影响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

二、数据、变量与方法

本研究对边疆多民族聚居的云南省13所高校在读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云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问卷》7450份,回收6115份,回收率达82.1%,其中有效问卷5608份,有效率达91.7%。该问卷“家庭背景”6个项目与“家庭教育量表”33个项目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为0.850,说明“家庭背景”、“家庭教育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信度。

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根据研究假设,分别就高等教育获得的层次和质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建立6个模型。模型1包括了所有样本,反映的是家庭背景对所有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分别反映了家庭背景对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的影响。透过6个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少数民族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把握家庭背景对不同少数民族影响的差异状况,以及家庭背景对不同少数民族群体内部的影响程度。

研究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变量定义为两类:一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就读本科院校的虚拟变量(Y=1),以高职高专院校为参照(Y=0);二是在校大学生是否就读重点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的虚拟变量(Y=1),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为参照(Y=0)。自变量除了包括父母职业阶层、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居住地等家庭背景变量,还引入学生性别、民族变量,以综合考察家庭背景因素、族群因素的影响。此外,在数据处理时,研究把父母教育态度等家庭教育变量也列为控制变量。采用Backwald Stepwise构建模型,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数据结果分析

1.家庭背景对不同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层次的影响

根据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作出以下分析:

(1)父母职业阶层的影响

父母职业阶层对少数民族总体、傣族、纳西族子女进入本科院校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哈尼族、彝族、白族子女并无显著影响。从系数和概率比来看,父母职业阶层对傣族的影响要大于纳西族。对傣族来说,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子女就读本科院校的机会均显著高于基础阶层,且优势阶层最高,其概率比高达13.135。但对纳西族来说,中间阶层子女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却高于优势阶层,其概率比分别为2.885和1.803。这表明,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而言,父母职业阶层对其子女就读本科院校的影响存在差异。

(2)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

父母教育程度仅对白族子女进入本科院校具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少数民族并未产生明显作用。对于白族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父母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子女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也大为增加;当父母受教育程度由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升为高等教育程度,其子女进入本科教育的机会是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7.947倍。

(3)家庭收入的影响

家庭收入对哈尼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子女进入本科院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少数民族总体和彝族影响显著,即与低收入家庭相比,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子女更有可能进入本科院校。

(4)家庭居住地的影响

表2 不同少数民族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影响因素(以高职高专教育为参照)

家庭居住地对白族、傣族、纳西族子女获得本科教育机会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少数民族总体、哈尼族、彝族影响显著,并主要体现在省、地级市与农村之间、县城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农村与乡镇子女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并无显著差异。从系数和概率比来看,家庭居住地对哈尼族子女升入本科院校的影响要大于彝族。

(5)性别的影响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除对纳西族没有产生影响外,对少数民族总体及其他少数民族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总体来说,男性少数民族学生比女性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其概率比为2.109;而哈尼族的性别差异要大于彝族、白族、傣族的性别差异,即与彝族、白族、傣族女性学生相比,哈尼族女性学生就读本科院校相对更难。

2.家庭背景等因素对不同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

根据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作出以下分析:

(1)父母职业阶层的影响

父母职业阶层对傣族、纳西族子女进入重点本科院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少数民族总体、哈尼族、彝族、白族子女却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影响效果不同。对哈尼族和白族而言,父母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其子女越容易进入重点本科院校,哈尼族优势阶层与基础阶层的概率比为5.393,白族优势阶层与基础阶层的概率比为4.403。而对于少数民族总体和彝族来说,情形则不同,相比而言,中间阶层子女更容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彝族优势阶层子女进入重点本科院校的概率甚至低于基础阶层。这表明,社会阶层对彝族子女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影响较为复杂,两者并非正相关关系,而是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此外,从系数和概率比来看,父母职业阶层对哈尼族的影响要大于彝族和白族。

(2)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

父母教育程度对哈尼族、白族和傣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少数民族总体、彝族和纳西族影响显著。就少数民族总体和彝族而言,差异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程度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差异。但对纳西族来说,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进入重点本科院校的机会越大,当父母教育程度由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提升为高等教育程度,子女就读重点本科院校的机会增加至原来的9.327倍。同时,父母教育程度对纳西族的影响大于彝族。

表3 不同少数民族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影响因素(以一般本科教育为参照)

(3)家庭收入的影响

在所有模型中,仅有傣族子女接受重点本科教育的机会受家庭收入的影响显著。具体而言,傣族中等收入家庭子女进入重点本科院校的机会是低收入家庭子女的8.613倍。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家庭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这说明低收入家庭子女较之高收入家庭子女更有可能进入重点本科院校,家庭收入与子女就读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并非正相关关系。

(4)家庭居住地的影响

家庭居住地对哈尼族、傣族和纳西族子女就读重点本科院校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少数民族总体、彝族、白族子女影响显著,并且差异主要体现在省、地级市与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两者概率比分别为2.556、5.428、2.906。同时,家庭居住地对彝族学生的影响比对白族学生的影响更大。

(5)性别的影响

性别对少数民族总体、彝族、白族、傣族子女就读重点本科院校具有显著影响,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进入重点本科院校。从彝族、白族和傣族三者的系数和概率比来看,性别对傣族子女的影响最大,其概率比为2.711。

四、研究发现

1.家庭背景、族群身份影响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的一般态势

假设一得到了部分证实。家庭背景的所有变量都对不同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各个具体的变量对不同少数民族就读何种层次、何种质量院校的影响力确实不同。比如,父母职业阶层对傣族、纳西族子女是否获得本科院校的机会影响显著,同时对傣族的影响大于纳西族;父母教育程度对彝族和纳西族子女接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影响显著,并且该因素对纳西族的影响大于彝族;家庭居住地对哈尼族、彝族子女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影响显著,此外这一因素对哈尼族的影响远大于彝族。

假设二得到了部分证实。族群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少数民族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就高等教育获得的层次与质量而言,在控制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白族子女更容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哈尼族子女获得本科教育机会则相对困难,傣族子女更易进入重点本科院校。

假设三得到了部分证实。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共同影响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家庭背景对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均产生重要影响,族群因素对哈尼族和傣族的影响较为凸显。

2.不同少数民族获得更高层次、更好质量高等教育机会的特征

诚如前文所述,家庭背景对哈尼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这几个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层次与质量的影响力并不相同,因而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获得更高层次、更好质量高等教育机会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具体来说,哈尼族学生较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城市男性;较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职业阶层较高。彝族学生较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家庭收入较高,城市男性;较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职业阶层处于中间阶层,父母具有高等教育程度文化,省、地级市的男性。白族学生较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教育程度较高,男性;较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职业阶层较高,省、地级市的男性。傣族学生较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所处职业阶层较高,男性;较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家庭收入中等水平,男性。纳西族学生较易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所处职业阶层较高;较易获得重点本科教育机会的特征为:父母具有高等教育程度文化。

在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若要切实提高各个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有必要重视制约其接受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因素,根据影响不同民族接受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7-65.

[2]谢作栩,谭敏.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30-35.

[3]谭敏,谢作栩.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0):50-58.

猜你喜欢

哈尼族傣族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