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为例

2012-10-11舒底清

职教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职院中等职业师资

□李 琼 舒底清

湖南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办职教师资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职教师资培养基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中职学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为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湖南省中职师资培养与事业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体系尚未建立

与中职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中职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政策支持。首先是投入严重不足。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职教师资培养基地收费标准为4000元/年/生左右,财政拨款每生每年3800元。据测算,工程类师范生的生均培养成本为10400元/年左右,收费加财政拨款全部用于教学也不能满足需要,而两个基地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学校投入非常有限。国家和省对中职师资培养没有经费扶持政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客观上造成目前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实习实训设备设施条件较为落后,专业教师培养的规模、质量难以满足中职专业教学的需求。其次是招生就业政策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在招生上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学校的自主权不够,不利于吸引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养后到中职学校任教;在就业上缺乏相关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政策,中职师范生没有享受师范生待遇,不利于吸引优秀毕业生到中职学校任教。

第二,尚未建立培养基地遴选机制。中职专业教师需分专业培养,必须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遴选若干个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从湖南省的情况来看,一是目前只有两所普通高校的职院承担中职教师培养任务,二是尚未形成中职师资培养基地的评价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

第三,尚未形成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是尚未形成与中职专业设置调整相适应的师资培养专业布局,2009年,湖南省中职学校开设专业216个,但中职专业教师师资培训的专业仅为20个左右。最近几年,广大中职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设置了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没有相关的学校培养专业教师。二是尚未形成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中职专业教师培养的专业也必须随之调整,但湖南省中职师资培养的专业设置多年来变化不大,定位也没有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及时调整(具体见表1)。三是特色专业尚未形成。从总体来看,湖南省中职师资班涵盖的专业太少,无法满足中职学校专业调整的需要。但从两所职院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存在重点建设专业不明确,专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尚未形成。

表1 2009年湖南省中职师资班开设专业情况

(二)培养能力严重不足

一是培养规模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校生从2001年的48.26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2万人,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迫切需求,但培养规模与专业教师需求严重不相适应,客观上造成了中职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不畅。据调研,两所职院从2000年开始招收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其中,对口招生的中职毕业生作为中职师资培养,年平均规模在500人左右(具体情况见表2)。二是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低。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中职师资班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众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据座谈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对毕业后到中职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普遍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招生压力大,待遇不高,部分学生毕业后宁可到企业打工也不愿意到中职学校任教。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十年来,两所职院对口招生的中职师资班毕业生初次就业到中职学校的比例偏低。(具体情况见表3、表4)。

表2 2000-2009年两所职院中职专业教师培养规模

表3 2000-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中职师资班毕业生分专业到中职学校任教情况

表4 2000-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中职师资班毕业生分年度到中职学校任教情况

(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两所职院均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特别是农大职院自身缺少相应的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大部分依托其他院系展开,客观上导致教学自主权较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比较缓 慢,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等方面落后于我省职业院校尤其是办学有特色的高职学院。

第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一是定位问题。在发展定位上,到底是办省内外较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还是办普通本科,比较模糊;在专业定位上,专业设置过于分散,同一大类的培养规模不大,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尚未形成。二是观念问题。学院很少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调研和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界及行业、企业的交流较少,客观上导致对行业、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不够,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学习和借鉴不够。三是评价机制问题。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科研课题、著作和论文,客观上导致教师应用技术研究和课程改革没有动力。

第二,课程体系比较陈旧。一是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的课程设置没有多少差别,中职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就是简单地将教育类课程和工程技术课程简单叠加,基本上是“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没有将知识、技能、态度有效整合。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少,实习实训少。二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吸收不够,以产品(服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不够。三是教学组织形式以大班授课和理论讲授为主,现场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推进缓慢。四是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和笔试为主,以学生作品为核心的评价方法探索不够。

第三,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一是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对学生就业以及专业教师成长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客观上造成学生进校后就业定位模糊,对未来的成长缺乏规划和设计。二是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中职师资班虽然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但没有针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三是职业精神培养欠缺。职业精神的培养尚未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企业文化没有进校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相关职业岗位职业精神的培养较为缺乏。

二、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1.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湘编办〔2009〕22 号)文件精神,在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逐一核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导、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聘任制,引导专业教师合理流动,真正建立起“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任、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将个人收入与学校发展和工作实绩挂钩,并向教学一线倾斜。

2.完善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按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新进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获得相应专业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其中,从企业引进的技术能手和现场专家,学历可放宽到专科,“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可以“先进后考”。

3.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一是将目前中专教师系列改革为中职教师系列,将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纳入中职系列统一评审,并对外语要求适当放宽。与此同时,适当增加中职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指标。二是进一步完善《中专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细则》,并作为正式文件颁发,引导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树立市场观念,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三是将专业教师培训《学员日志》和是否取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4.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遴选一批规模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师生顶岗实习基地,推动地方政府落实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师生顶岗实习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作为专业教师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体系

1.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按照湖南省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中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一是加强已有的两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引导湖南师大职院和湖南农大职院进一步明确以中职师资培养为主的办学定位,与此同时,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引导两所职院明确一到两个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提高专业集中度,形成中职师资培养的特色专业;引导湖南师大和湖南农大支持两所职院发展,在经费投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 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两所职院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允许两所职院在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内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二是遴选部分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的特色专业作为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与其他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中职师资。三是建立中职教师培养基地动态管理机制。以人才培养质量、对口就业率为核心,建立中职师资培养评价制度,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对口就业率低的培养基地逐步淘汰。

2.创新中职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符合中职教师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培养方案开发计划,从中职师资培养经费中单列部分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采取教育厅牵头或委托组织形式,建立教育科研机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机制。一是构建以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导中职师资培养基地按照中职教师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产品(作品)为核心,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重点解决“做什么、怎样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专业教学能力要突出市场调研能力、岗位分析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等。二是全面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的相关专业应与一到两个相应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学员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与企业联合培养中职师资。三是改革教学方法。以“教、学、做”合一为总体原则设计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四是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学员作品为核心的评价制度。

3.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引导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学习和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加强培养基地“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引进、聘请等办法努力建设“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鼓励支持培养基地从行业、企业聘请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切实增强培训者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的指导能力。

(三)实施中职专业教师免费培养计划

一是分专业类别制定“十二五”中职师资免费培养计划,重点支持湖南战略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相关专业的中职专业教师培养。二是建立中职专业教师师资定向培养制度。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培养中职专业教师。毕业生在高考录取前与相关中职学校签定定向培养意向,毕业后回相应学校工作,工作满五年后方可调出。三是改革招生考试办法。中职专业教师师资班可以招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可以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与此同时,从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遴选部分优秀毕业生,培养两年后到中职学校任教。招生考试以相关师资培养基地自主招生为主,考试内容主要为“公共文化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

一是中职教师特岗计划主要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为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二是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总体思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殊岗位招聘考试标准”,按标准招聘教师。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做到“不问身份、不问学历、不问资历,只问标准”,凡达到相关要求的人员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试用三年,三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本科学历后正式录用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五)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成人本科培养计划”

建议每年单列一定的成人本科计划,专门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一是大幅增加理工科成人本科招生计划,根据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学历提升的实际需求分专业设置成人本科计划,专门用于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二是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允许国家或省示范高职院校招收成人本科,以学校自主招生考试为主,考试内容充分体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特点,以专业能力考试为主。

[1]李琼,卢建.唤醒与超越:职业院校教师成长新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6).

[2]李琼.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2(02).

[3]孙传远.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评论,2008(02):55.

猜你喜欢

职院中等职业师资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