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慈溪市“家庭学习点”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2-10-11彭飞龙刘柱杰
□彭飞龙 刘柱杰
一、背景
浙江省慈溪市地处浙东沿海,杭州湾南岸,市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5个街道,297个行政村,75个社区 (居委会),户籍人口104.15万、暂住人口93万。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76.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3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1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260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最具有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位中,分别列第3、第6和第12位。
慈溪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了,每当工作之余或闲暇之时,一些村民不是聚在一起无聊地天南地北的侃大山,就是聚在一起玩牌打麻将,以此来打发消磨自己的业余时光,很少有人去健身或读书看报,有目的地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致富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的精神生活质量,在调研的基础上,2008年,慈溪市启动“家庭学习点”建设,2009年11月在桥头镇社区教育中心召开全市成校现代化与 “家庭学习点”建设现场会,截至2011年12月全市共创建1017个“家庭学习点”。该工程实施近五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基本改变了村民以往那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而且在整个社区形成了一种比较浓郁的学习氛围,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精神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家庭学习点”的内涵与特征
(一)“家庭学习点”的内涵诠释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慈溪市 “家庭学习点”——学习共同体是指由相同兴趣爱好或相关行业经营者,以学习引领者家庭为主阵地,吸引、吸纳相同学习愿望者(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家庭学习点”内的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的阅读、工作心得的交流、致富经验的探讨,使参与群众增强获取致富技能的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明素养;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了解和解读党政方针,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在各种交流活动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帮互助,促进邻里关系融洽。
(二)“家庭学习点”的特征
慈溪市农村家庭学习共同体——“家庭学习点”按活动内容可分为致富类(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经营、家庭工业小作坊类经营管理)、健身类(太极、街舞、广场舞、柔力操、柔力球等)、戏曲类(越剧、滩潢、姚剧等)、民俗类(剪纸、车子灯、舞龙、书法等)、休闲类(养身、政策等)等等。不管“家庭学习点”的学习主题或关注兴趣点如何种类繁多,都具 备以下四个特征。
1.合作学习的环境。学习共同体成员都自愿加入,自由讨论与分享自已的思想与经验,与其他人一起在交流中学习。
2.非正式性学习状态。随和的氛围,没有压力,自由的学习方式,虽然户主一般为学习共同体的引领者、示范者,但户主又是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一位参与者。
3.共同的价值取向。学习共同体的主题是大家真正共同感兴趣的,通过自由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低廉的学习成本。无须配置价格昂贵的设备,农村家庭学习共同体仅需要一定的交流场所和学习资源,通过图书漂流和99学吧数字学习资源补充,形成了低廉的学习成本,符合农村实际需求。
三、“家庭学习点”创建的原则与策略
(一)建设原则
1.公益导向,示范带动原则。创建“家庭学习点”的家庭应热心于公益事业,家庭成员是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吸引周边群众参与学习活动。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区域特点,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播模式。开展 “家庭学习点”建设,允许有差别、提倡多元化,不搞一刀切。
3.务实创新,注重实效原则。要根据本地区特点,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讲求实效,真正成为各地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开展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新慈溪的有效阵地。可以是开展读报读书、戏曲文娱休闲活动,以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也可以是开展种植、养殖等各类行业交流活动,以提高致富能力,有条件的区域可以探索网络教育。
4.资源共享,注重引导原则。各社区教育学院(中心)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对“家庭学习点”的扶持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家庭学习点”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上的积极作用。各校要做好参谋工作,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如“家庭学习点”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可以在学习点、学校图书馆、镇图书馆等之间开展循环流动(图书漂流),以减少资源浪费。
(二)创建的举措与策略
1.调查探路搞试点。“调研先行,注重实效”,2008年慈溪教育局对慈溪20个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的文化大院、村(居)民学习点进行了调查,发现胜山镇早在2003年就在镇前村开展了家庭学习点活动,而且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又如附海镇的康乐工程、崇寿的文化戏曲大院、龙山的舞龙协会、桥头的农民读书协会等活跃在农村大地,成为农民学习娱乐的有效载体。于是,2009年2月,慈溪教育局在“慈溪市职成教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设想,把家庭学习点建设作为重要的一环,提出了2009年度在全市各乡镇建设300个家庭学习点作为试点。
2.重视引导促提高。2009年度,各乡镇成校在社区教育各项工作中特别重视“家庭学习点”建设工作,该项工作推进中呈现出三大亮点:创建过程规范、网点建设到位、活动开展正常。这主要得益于市教育局在该项建设过程中重视政策导向,注意合理引导。
3.集思广益建品牌。2010-2011年度是“家庭学习点”建设的完善阶段。慈溪市教育局在2010、2011《慈溪市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中指出:加强农村社区家庭学习(活动)点建设,全市家庭学习(活动)点在2009年331个的基础上,2010年力争再创建500个,2011年再创建300个,总数累计达到1000个。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成校)开始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开展研讨,寻找家庭学习点发展完善的策略。
四、创建“家庭学习点”的实效与反思
“家庭学习点”——学习共同体经过连续五年的建设,取得了不少实效,像一颗颗撒落在民间的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点燃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以家庭学习点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下乡活动,农村图书漂流活动,百姓文娱表演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充实了老百姓的生活。为慈溪市走出一条立足实际办文化、服务大众讲文化、推动发展兴文化的新路子,成为慈溪市“文化品质之市”中一道亮丽风景。
(一)“家庭学习中心户”建设形成了“三进三出”的慈溪模式
慈溪市在探索构建农村家庭 “学习共同体”——“家庭学习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进三出”慈溪模式。所谓“三进三出”慈溪模式,“三进”是指一进家庭,二进角色,三进主题。即“家庭学习点”建设以社会最小单位为基础,立足基层,进家庭;让广大农民群众,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活动,进主题;在交流生活,谈理想,交流工作,谈心得,每位参与者或引领者,都在平等交流中,碰撞思想,进入共同学习者角色。“三出”是指一是出现和谐、二是出现共进、三是出现习惯。通过“家庭学习中心户”活动圈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帮互助,出现了邻里关系融洽,通过工作心得的交流、致富经验的探讨,出现了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的局面,各成员间的交流,逐渐养成了文明的习惯,出现了自发活动、自主活动的习惯。
(二)“家庭学习点”建设形成的实效
1.“家庭学习点”建设,构架“四级”服务网络。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慈党办〔2009〕43号)文件精神,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家庭学习点”是在市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市)民学校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向基层家庭延伸的四级学习网络。通过推进“家庭学习点”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探索不同形式的各类新颖的活动载体,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为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服务。
2.“家庭学习点”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家庭学习点是在群众自发集聚交流的基础上,遴选热心公益事业的家庭设立学习点,通过自身各类学习活动,影响、引导周边群众参与,使之成为寓教于乐的活动场所,有效地丰富了周边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家庭学习点”1017个,面积30593平方米,书籍118850册,报刊杂志11012份,投入经费110万元(其中社区教育中心投入62.25万元),开展戏曲、健身、读书读报、致富经验交流等各类较大活动37056次,惠及群众近26.4万人次。
3.“家庭学习点”的建设,延伸文明改变了陋习。“家庭学习点”是社区教育向基层家庭延伸的四级学习网络。这种延伸不仅仅是学习形式的延伸,更是学习意识的延伸,是学习氛围的延伸,更是一种文明的延伸。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学习、共享学习乐趣、认识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了业余生活,改变了仅靠打牌、打麻将打发时光的陋习。同时,为广大群众搭建起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氛围浓郁、特色鲜明的学习舞台。
4.“家庭学习点”建设,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慈溪市横河镇相士地村的胡建学家庭,是最早创办轴承企业的老板。他利用“家庭学习点”平台,向学习共同体内的村民交流自己创办轴承的创业经验、经营管理心得,从而影响了周围的胡小华、胡能杰、张杰等村民家庭也相继办起了轴承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相士地村出现了200多家轴承个体工商户。2011年轴承销售达到了30亿元,成了有名的中国微型轴承之乡。
5.“家庭学习点”发挥了辐射作用,受到领导和媒体的关注。慈溪“家庭学习点”建设的实践探索受到《浙江日报》等有关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25日《浙江日报》第9版以《慈溪农民家门口触摸新生活——家庭网吧时尚学习》为题,对此进行了长篇报道。“家庭学习点”创建活动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的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桥头、附海成校的《社区教育中创建“家庭学习点”的实践探索》获宁波市第六届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等。
(三)创建“家庭学习点”的反思与展望
慈溪市开展“家庭学习点”形成了许多可供操作的成功案例,可以说,这是一项有益于推动全民学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及和谐新农村的尝试。但是推进全民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谐新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建立激发农民学习的长效激励机制。可借鉴国外的经验,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逐步实行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开展农业技术职称评定活动,使学习和农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激发农民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或新项目时,可以把激励捆绑在内,使学习新技术、新项目的人得到效益。另外,要树典型,如开展家庭学习点活动案例征集活动,宣传建点典型,通过媒体正面报道家庭学习点情况,对于学习优秀的个人、家庭或团体给予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
2.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全靠农村教育资源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可以形成社区教育四级网络的纵通横联,利用“科技三下乡”活动的科技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假期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农民学习的师资问题;通过信息网络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如在家庭学习点建设中用好“99学吧”市民学习网络等等。
3.丰富活动载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地处广大农村的农民存在根深蒂固的陋习,每当参加完阶段性培训或组织的活动后,工作之余又回复到空虚无聊,或聚在一起侃大山,或聚在一起打麻将,以这种不健康不文明的方式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光。因此,应向广大群众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休闲活动中分享快乐、提高素质、提升致富能力。同时,我们要创新机制、丰富活动载体,搭建多元的“学习有场所,休闲有去处”的平台,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发参与。积极探索自助学习组织的作用,如各类社团组织、家庭学习点等,让广大群众在学习中提升、在休闲活动中健康生活。
[1]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江国新.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一种新的成人学习方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林建敖,王亚波.慈溪市农村家庭学习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