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心理学依据

2012-10-10张雪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5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稳定性记忆

■张雪松

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多媒体教学高效的依据,从注意、感知、记忆、情绪的角度阐述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以便于深刻领悟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所在,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便于更有效地实现它独特的教育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由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的情境之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有着它的心理学依据的。

1 扩大感知度,增强认知效果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从人的感觉器官获得的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会大大地扩大学生感知觉的广度和深度。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用合理的构图模式、色彩模式、动画模式及恰当的音效等,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地调动起来,处于积极和活跃状态,获得更多的所学知识的信息,能使学生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同时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沉浸于美的享受和感染中,实现最佳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2 有效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是认知和情感活动的窗口,如果学生关闭了注意的窗口,再好的感知素材、再深刻的情感体验都是徒劳无用的。所以,学习过程中的注意活动非常重要。

心理学的规律表明,“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把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所从事的活动上。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就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两种,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

实验表明,“注意的稳定性”同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丰富的内容比单调的内容、活动的或变化的对象比不动的或固定的对象更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而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新异性等则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图1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期,易受偶然性和情绪性的感染,注意的稳定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在学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晦涩、单调乏味势必造成学生的“注意”脱离课堂内容,发生注意的分散。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内容新颖、独特,利用青年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先进的手段,增加学生“无意注意”的产生机会,把注意牢牢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以丰富的内容、活动变化的对象增强了刺激的强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无意注意的”机会,是提高“注意的稳定性”的首选教学手段之一。

电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打破了教师设框框,学生套框框,由教师口述的单调教学模式,以它的新颖、独特,有声有光、有形有色、有动有静的强大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了“注意的稳定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晦涩,学生难以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教师的口述上。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事件、时事、故事情境等声像画面,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大大提高无意注意发生的比率,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3 加大刺激强度,增强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理论看,“记忆系统”可用图1所示模式图予以说明。

该图表明,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形成瞬时记忆,其中被注意选择的部分输入短时记忆,没被注意的部分就遗忘了。进入短时记忆的部分经过复习,进一步形成长时记忆。可见,外界刺激与记忆有直接关系。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用实验证明,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的强度影响着注意选择信息的多少,也影响着记忆范围的大小和记忆时间的长短。多媒体教学正是增强了外界刺激的强度,加大了外界刺激物数量,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来扩大感受器接收的信息量,扩大注意选择的信息的范围,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记忆的材料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这个角度来看,实验证明,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形象记忆的效果比语词记忆的效果要好,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获得的知识,则为65%。多媒体教学正是把语词记忆转化为视觉的、听觉的形象记忆,“感”和“知”鲜明,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故能增强记忆效果,印象深刻。

如在学习旅游心理学中“情感的外部表现”一节时,利用录音机播放演讲稿、电影对白等来表现情感音调、节奏、速度方面的不同,并利用录相,让学生识别不同情感状态的面部表情,这就加大了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比单一的口述更能增强外界刺激的强度,改善其记忆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学习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讲授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单靠教师的语声描述,不易产生联想。如果把“庐山瀑布”的教学片放给学生看,把语词刺激变为形象刺激,诗中描述的意境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的理解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4 寓教于乐,激发深刻情感体验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处于积极、愉快、轻松、肯定的情绪状态时,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抑制力下降,应激反应和理解力增强。相反,人处于消极、厌倦、焦虑、被动、否定的情绪状态时,则大脑皮层抑制力加大,反应迟钝,理解力下降。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大大影响着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使学生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多媒体教学是使学生处于愉悦心境状态的良好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赋予学生优美、动听的音乐、鲜艳的颜色、美丽的画面;可以使学生实现坐在教室里游览世界名胜的梦想;可以让学生领略历史上的昨天;可以使学生一睹英雄人物的风采;等等。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启迪智慧,促进思维,改善学习效果。

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课,在学生练习作画时可以用录音机播放悠扬的乐曲,学生边听边绘画,处于一种温馨、愉悦的心境状态,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陶冶性情,画出更美的图画。又如,电化教学应用于法律基础知识课,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回放一些典型案例视频,使学生结合案例,分析、领悟其中道理,模拟法庭,从而深刻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王刚讲故事》和《法制天地》的视频都有很多上好的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依据其心理学的规律,能提高注意稳定性,加大外界刺激强度,增强记忆,寓教于乐,激发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学习效率等,是教学现代化的强大生力军。因此,应当努力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进程。■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稳定性记忆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记忆中的他们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