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热点问题探究
2012-10-10刘婷
刘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哈尔滨 150025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教育信息化”一词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被提出,至今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平台,以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全年文献为数据源,检索主题或关键字为“教育信息化”,最终确定76篇文献作为有效数据。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筛选出高频关键词,探究2011年教育信息化年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问题。
1.2 筛选高频关键词,建立共词矩阵
由于仅对词频统计不足以代表整体热点研究内容,需将所选关键词建立共词矩阵,如表1所示的22×22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该矩阵为无线关系对称矩阵,每一行与列交叉的数据为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数,对角线表示单个关键词的词频。利用SPSS软件对该共词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关键词相似矩阵,作为共词聚类分析的数据依据。
?
2 共词聚类及多维尺度分析
聚类分析是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的分析技术。共词聚类分析是将相似性高的主题词聚为一组,形成组内相似性较高,组间相似性较低,概念相对独立的词团。将高频词相似矩阵用单位矩阵相减,得到相异矩阵。利用SPSS将相异矩阵通过SPSS进行系统聚类,得到聚类系谱图。将聚类结果结合关键词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提取的因子累计百分比大于60%的原则,得到5个因子,即将关键词聚为5类。每一类中,关键词间相关程度最高,由此可以初步将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归为五类。再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中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形成图1所示的多维尺度图。
多维尺度分析利用空间维度图将各相似变量的归类分析可视化,同时便于研究数据的整体趋势。图中,越接近中心的节点表示该主题研究的关注程度越高,越趋于研究的核心。节点间的距离表示关键词间的相关程度,距离越近,相关度越高。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前文所述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树形图,将2011年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归纳为5个领域并在下文中结合具体文献详细论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模型。
3 研究热点分析
结合高频词多维尺度分析图对上述5个领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教育信息化热点趋势及存在问题。
3.1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该维度包含关键词“教师”“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模式”,研究内容围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问题、解决对策、适于教师专业培训的新模式。所选文献大多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象包含农村中小学、高师院校以及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培训体系不完善和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低。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有:1)提高教师自身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2)完善培训体系;3)建构多元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为教师研修、合作交流提供长效保障。
3.2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该维度由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指标体系”“绩效评估”组成,涉及黑龙江省、陕西省、江苏省等省市的基础教育投入、教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信息化环境下,针对基础教育,文献中提出诺兰模型三效结构评价以提高教育信息化绩效水平。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网络多媒体与学科整合设计两个维度,前者注重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后者强调教学目标、策略的设计,以达到对课程体系的全面多层次把握。
3.3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该维度包含关键词“学习资源”“建设”“教育生态学”。在资源建设上,深层次学习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建设、“微课”资源库建设及其共建模式是当前研究热点。我国现处于浅层次学习向深层次学习过渡阶段,人们趋向网络学习的同时已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了解。深层次学习资源强调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利用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最高信息资源配置,将更好适应未来的学习需求。
3.4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教育变革
该维度涵盖关键词“教育变革”“教育技术”“技术”“规划”。祝智庭教授提出未来教育信息化,要从“建网、建库、建队”等建设,转到解决教育的实际的问题,以推进技术对教育的革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历史规划期。文献数据中以上海市、陕西省等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为例,突出国内地市特色及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分析总结出电子书、移动设备、增强现实、基于游戏的学习等领域将是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启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应转变观念,注重优化顶层设计,深化管理体制,整合资源,以推动技术时代的教育革新。
3.5 教育信息化模型
该研究类别包括“移动学习”“数字化校园”“区域推进”“模型”“策略”5个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模型主要分为移动学习、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一直是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区域资源建设共享的重要措施。2004年国内首例无线校园网建立后,移动学习因其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及时反馈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基于手机、3G网络为现阶段主要移动学习模式。但关于移动学习模式、学习内容讨论的文章较少,需要深层次研究。
4 研究问题总结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热点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受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高校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构建不完善,影响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高师院校教育技术授课多是学生上网自学或集中授课,考试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好。对此研究者建议:针对不同专业精简内容、转变学生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应当是一名师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3)研究文献普遍反映,教师培训没有从教师需求出发,并非真正意义上“塑造”教师,导致教师排斥技术,缺乏积极配合,许多设计精良的工具技术难以“日常化”。建议适当增加教师参与技术的设计开发,加深对技术的认识的同时,促进教师本职地位的提升。
4)教师过度使用PPT,导致许多学生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失去学习兴趣。解决现状,需要制定开发标准引导教师合理使用教学手段,使PPT的使用与其地位持平。要提倡科学及创造性地使用课件,丰富功能使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优质PPT课件,充分发挥软件功能,优化教学。
5 总结
教育本身的创新常常滞后于社会的创新,教育信息化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南国农先生对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的诠释,是解决媒体影响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关键。此外,领导管理体制障碍、师范生培养创新滞后、信息化领导力薄弱和课程编排不当等都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在对文献研究过程中更加深笔者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希望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对从事相关实践的工作者有所帮助,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完善。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3]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1):36-40.
[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5.
[5]桑新民.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