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效果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2-10-09程建华蔡海生

关键词:学风同学大学生

程建华,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学风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风气,它是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风格、学习精神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本特点[1]。另外,优良的学风有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

笔者通过实证调研,以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09级、10级、11级3个非毕业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50份,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将从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与问题、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效果的原因和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3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调研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分别从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课堂内外学习态度、每学期旷课节数及时间段、旷课原因等4方面调查大学生对学风建设的认知与存在的问题。从问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大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不是很重视,高校学风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当问及:“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时,有40%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28%的同学对本专业有兴趣,准备读研继续深造;另外有11%的同学是为拿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还有17%的同学感觉到很茫然,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而在问卷调查里问及:“平时在课堂里,你的学习态度怎样”,竟然有28%的同学是“干脆不理老师,自学或者看其他书籍”,甚至有26%同学“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具体的数据如表1。

表1 大学生平时在课堂里的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考上大学就是求学生涯的最大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中迷失方向,不再有新的学习动力。他们进入大学后,简单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就是为了囊括学校的各类奖学金,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学生普遍没有认识到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不在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夯实基础,连最基本的正常课堂学习时间都不把握。

对于“你每学期旷课的节数及时间段”问题时,有36%的同学逃课在5学时且集中在上午一二节课;15%的同学逃课在10学时以上,他们认为上课不是很重要,随自己性子;只有5%的同学从没有旷课。

在“旷课的原因”问题上,我们通过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有38%的同学认为老师授课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学生逃课主要客观原因,还有20%的同学认为是所上课程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影响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主观因素影响方面,37%的同学认为厌学、懒惰情绪是主要原因。22%的同学上课会根据自己个人的专业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详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见图1、图2。

图1 学生旷课的客观因素分析

图2 学生旷课的主观因素分析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两个数据分析图,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把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外部客观因素联系,而不注重主动学习。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

1.专业思想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期间,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仅为了考大学而学习,缺乏对个人兴趣爱好、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深入了解。面对高考填志愿时,专业的选择多数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推荐。导致升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发现所选择的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或与内心期望值相差甚远,产生一些诸如怕学、厌学等消极想法,觉得“入错了行”。

2.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 部分学生受当前社会中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误认为书本知识都过时。认为学好专业知识、考试取得好成绩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关联,念大学就是为混文凭,找“敲门砖”。以所谓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名,热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整日旷缺课。将学习与“社会活动”本末倒置,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综合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荒废学业。

3.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大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然而大部分学生适应“圈养式”教育,接受不了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很吃力。另外,大学考试题目一般源自老师课堂讲义,形式相对单一,难度相对较低,给部分学生造成错觉,片面地认为考试容易通过,平时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小说、谈恋爱、玩网络游戏上。最终导致对课本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甚至连学校规定的教材都不会认真翻阅,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效果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里,当问及“你觉得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时,63%的同学选择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现在大学生的新要求做出改变,有34%的同学认为,平时除了多关心学业上的进步之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谈心交流。通过图3的分析,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在“答疑解惑”方面做得不够,广大同学渴望在专业形势、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身心发展等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图3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分布图

我们一直在倡导并且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进学风建设,但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结合问卷调查所的结论,深入分析,这其中有以下几种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以及其他的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引发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降低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其次,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自从施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各大高校相互攀比、求量不求质的现象严重,体现在每年入学新生文化成绩相差很大,然而文化成绩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综合素质的差异,给高等教育带来困难。最后,当前社会总体的就业渠道窄、就业环境不好,给很多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形中增添了在校大学生的困惑、迷茫、恐惧,不能很好地把握专业知识对于职业生涯长远的发展的重要性。

(二)家长原因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家长的市场意识增强,过分关注专业的就业前景,对孩子专业的选择上强调热门,这给非热门的专业招生、稳定非热门专业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外,部分家长观念陈腐,认为教育是教育机构的事情,作为家长在物质上给与支持,部分家长还把个人的所谓“学习好不如挣钱好”的社会经验灌输给自己的孩子。虽然国家的“扫盲”和“夜校”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使部分家长的学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家长还是不能在科学文化方面给与学生以指导,导致学生学业上得不到及时的帮教。

(三)教师原因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讲,高校部分老师或忙于科研,或知识水平本身有限,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充实,个别老师甚至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对学生考核角度分析,试卷题目设计不合理,内容过于简单陈旧,学生普遍反应只要考前背诵知识点,考试通过是不成问题甚至还可以取得好成绩,使考核流于形式。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评价,仍然停留在学生考试的卷面成绩,并没有关注学生所掌握知识水平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思想懈怠。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天职”。第二,学生意志薄弱。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制力较差,欠缺严于律己、刻苦专研的意志品质,缺乏追求真理、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严谨踏实、勤奋努力的意志。第三,学生心态失衡。不少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期望值高,渴望成功,但又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克服“从众心理”的毅力[2]。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教师的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学校及院系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班级总体学习氛围等方面对广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很深影响,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的总体水平。为更好地加强学风建设,促进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对策,扭转学风建设的局面。

(一)做好思想工作,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变总体精神面貌。高校学风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加强学风建设的最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完善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专业等制度改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弱化制度管理和数量考核,在学生中形成自我学习、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由“制度管理”为主向“自我管理”为主转变[3]。

(二)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

学风培育离不开学校日常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坚持抓好日常管理中的3个“率”和4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4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映;(2)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3)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课业不合格学生所占比例的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4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个体或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人品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是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效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4]。

(三)做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职业生涯长期发展,这就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风建设搞不好,教学改革的措施就会落空;而不进行教学改革,新的良好学风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工作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自身,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转变教学理念,转换角色,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要重过程,轻结论,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改革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四)严格管控考试,完善学业评价制度

抓好学风建设还在于把好考试关。教师在试卷的命题上狠下功夫,要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过程中,坚决杜绝学生作弊,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要严格按照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只有坚决执行校规校纪,才会对不愿意、不乐意学习的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督促他们学习。同时要发挥学业评价对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高校应大力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逐步实行课堂学习纪律、学习态度、笔记内容;课后讨论、课外试验、课外实习等多方面综合考察。

(五)树立学习榜样,激励良好学风建设

注重树立学习典型,优化学生学习的氛围。其实,“短板效应”为如何建设好学风具有指导意义,学校要深刻认识到集体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深挖学习典型,让优秀的学生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号召做好“传帮带”,形成互助互学、携手奋进的生动学习局面,努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做到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院尝试举办过形式多样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给广大同学创造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例子,更能够鼓舞、鞭策一个人的成长。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学风建设,甚至是院风建设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六)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

深刻认识到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风可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5]。首先,要努力培育和构建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大学精神,通过大学精神的弘扬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钻研精神。其次,搞好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学生特点,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文化教育讲坛等为重要载体,构建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另外,通过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风建设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学风建设,深入探索并解决影响学风建设效果的因素,提高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制定长期建设的详细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指导。要树立以为民族、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输送高素质人才而办教育的理念,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促使学风建设取得真正的效果,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68.

[2]杨道武.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J].湖北教育.科学论坛,2011(5):30-31.

[3]吴丹.试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30-32.

[4]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39-43.

[5]张坤.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高教高职研究,2010(10):173-175.

猜你喜欢

学风同学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