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开发战略研究

2012-10-09马峙英周大迈

关键词:太行山区保定市山区

马峙英, 王 红, 周大迈

(1.河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山区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1)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农业国家,山区占陆地总面积的近70%[1]。几千年来,我国广大山区农业发展一直以求“温饱”作为中心内容。长期以来为获得“更好”生存条件而进行的扩大耕地、陡坡垦殖、超载放牧、砍伐森林,结果导致广大山区普遍存在植被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场退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2-4]。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迅猛发展,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广大山区的生产模式、生产观念、传统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之间,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普遍存在。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5-7],实现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是当今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以保定市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在保定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典型村镇的农业生态经济开发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保定山区农业生态发展战略。

一、生态经济开发现状

太行山区穿越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个设区市的25个县(市、区)(图1),绵延360km,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总面积3.01万km2,占河北省国土面积的17%;人口950万人,占河北省人口的14.2%。其中,保定市共辖涞水县、涞源县、易县、阜平县、唐县、顺平县、曲阳县、满城县8个山区县(图2),144个乡镇,2 403个行政村,总面积1.3万km2,占保定市总土地面积的58.7%。区域内总人口为328万人,占全保定市的1/3。

图1 河北省太行山区县示意

图2 保定市山区县示意

(一)交通区位

保定太行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距石家庄市、廊坊市和天津市都在2h车程范围之内,张石高速、廊涿高速、荣乌高速、张涿高速、保阜高速及京昆高速在全区有27个出入口,在区内形成了便捷的高速公路网,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二)生态环境

保定山区是华北平原、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山区的综合开发治理,对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同时,该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口压力大(300人/km2),水资源短缺(仅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3),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1 124t/(km2·a)]。

(三)山区资源

保定太行山区山场资源丰富。山场面积大,地貌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

种植业、养殖业资源丰富,并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野生资源。

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处、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级红色经典景区3处。

(四)科教资源

保定市有各类大中专院校18所,科教人员数量达到2万人以上,其中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约有3 000人。其中,河北农业大学是我国建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骨干大学,农业部省部共建的大学之一,在山区开发治理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太行山道路”。

(五)山区产业

在山区开发中,围绕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群。例如:曲阳、阜平、唐县大枣产业;曲阳石雕产业;阜平小杂粮产业;满城、易县柿子产业;满城草莓产业;易县生态养鸡产业;顺平、唐县鲜桃产业;涞源、涞水旅游产业等。

(六)经济发展

虽然一些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保定太行山区经济发展状况整体相对落后。保定太行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到2010年底,按照人均年纯收入2 300元的贫困标准线,区域贫困人口仍有130万人,占该区总人口的比重为40.4%。

太行山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3 060元,比全国人均年纯收入平均水平5 919元低2 85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5 798元低2 738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收入的52.8%。

(七)存在问题

保定市太行山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贫困人口比例大,农民收入差距大;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规模化程度低;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民创新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因此,山区开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保育等方面意义重大。

二、生态经济开发模式

目前,太行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各地涌现出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开发模式。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开发典型村镇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六大发展模式;具体包括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立体治山的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型发展模式、多功能农业开发模式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

(一)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内邱富岗

内邱富岗山庄,以苹果质量安全为核心,技术研发集成为保障,开发“绿色、环保、健康”苹果产品,创建苹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绿色监控,打造了国内驰名的苹果品牌,做大做强了特色苹果产业。

富岗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化运作、安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推动了苹果的产业化经营,打造了“富岗”品牌,实现了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

(二)立体治山的开发模式——邢台前南峪

前南峪曾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改革开放以来,以科技为先导,聚适、聚蓄相结合,探索出“山顶生态林戴帽,山中经济林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立体治山开发模式。1996年,经历了特大洪水的考验,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提名奖。

目前,前南峪已成为生态旅游、观光采摘、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人均纯收入7 630元,被誉为“太行生态第一村”。

(三)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易县石家统

易县石家统以磨盘柿创新示范基地为基础,借助狼牙山旅游景点的区位优势,开发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和科技示范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如今,磨盘柿成为石家统村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生态观光旅游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荣获“全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石家统观光农业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临城绿岭

临城绿岭以开发绿色薄皮核桃为目标,将生物链配置技术、能量多层分级利用技术、草食家畜健康养殖技术、沼肥合理配施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了物质能量合理运转的“果-草-畜-沼-肥”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了“绿岭”核桃品牌,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先导型集约化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培植起年产值上亿元的核桃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满城县龙门山庄

满城龙门山庄,基于邻近城郊的区位优势,发掘当地生物资源潜力,优化配置多样化植被,开发石灰岩区,形成融绿色果品生产、旅游观光、生态保育、环境美化、休闲度假和示范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六)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易县柴厂

易县柴厂村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乡风文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易县柴厂模式通过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教优势,以开发生态经济苗木为切入点,创建了“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明治村、科教兴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与村容村貌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水、电、路、居、讯等基础设施同步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被中国农学会命为“全国科教兴村第一村”。

三、经济开发战略

(一)开发分区

根据保定山区的特点和现有产业的发展基础,结合地理区位特征,将保定市山区八县分为了深山区、浅山丘陵区、山前平原区、城郊农业区4个战略发展区域(图3),并针对每一个区域进行了开发战略分析。

图3 保定市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开发战略分区

(二)开发战略

深山区:在涞源、涞水、阜平等深山区,应以生态保育为核心,重点研发生态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营造的关键技术,借鉴立体治山和生态观光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山区生态屏障建设,适度发展经济林,开发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等经济功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三大效益同步提高。对于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引导劳动力多方位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浅山丘陵区:在曲阳、阜平、唐县、易县、顺平等浅山丘陵区,应以生态、经济建设为核心,重点研发大枣、柿子、苹果、桃、核桃、杂粮、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借鉴特色产业和循环农业等发展模式,建设特色干鲜果品、杂粮和畜产品的生产基地,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培植区域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山前平原区:在满城、顺平、唐县等山前平原区,应以农业安全高效为核心,重点研发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优质粮油等安全高效种植及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借鉴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等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振兴区域经济,培植新农村建设的先导性样板。

城郊农业区:在交通便利的保定市及各县城周边等城郊农业区,以拓展农业功能为核心,重点研发休闲观光、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功能的关键技术,借鉴生态观光和多功能农业等模式,打造满城草莓、鲜枣休闲采摘、顺平桃花观光旅游等多功能城郊农业基地;借助“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两大品牌,创建保定周边城郊多功能新型农业示范样板。

(三)产业规划

针对保定市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整体开发战略,将保定市太行山区农业产业规划为:太行山中南部以发展核桃、大枣等干果种植为主;山前平原及海拔较低、水源较好的地区发展鲜果种植;山前平原区主要发展规模化养殖,深山区发展生态养殖。

致谢:在文章的分析、总结、制图以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农业大学李博文、张月辰、任士福、赵邦宏、张瑞芳、张爱军、张淑云等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宋金平,李香芹,吴殿廷.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1-136.

[2]王儒国.论我国山地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7):69-70.

[3]阎海旺.山西生态农业问题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3(2):1-3.

[4]叶谦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5]庞笑笑.典型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经济开发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6]王洪凯.我国北方山区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51):115-116.

[7]陈国阶.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J].山地学报,2001,19(4):339-343.

猜你喜欢

太行山区保定市山区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河北将严限张承及太行山区矿业开发
旅游扶贫战略模式研究*——以太行山区旅游扶贫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