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号染色体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012-10-09徐洪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玻片浆细胞骨髓瘤

徐洪伟,贺 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1]。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染色体异常是MM预后的重要指标,而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操作繁琐,周期长,干扰因素多,准确性和特异性欠佳,只有约3%的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治疗反应的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较为困难。随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等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MM细胞遗传学研究领域有较大进展。本研究采用I-FISH 技术,应用D13S319特异性探针,探讨 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收集 2005-2009年我院确MM诊病例6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34-85岁,中位年龄62岁;符合国内MM的诊断标准[2],确诊前均未接受过化疗和其他特殊治疗。I-FISH对照组选用同期1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核型正常患者。

1.2 实验方法

1.2.1 免疫固定电泳采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Rapid Eleetrophoresis,REP),重链IgG、IgA、IgM和轻链κ、λ进行免疫电泳后,与相应抗体形成复合物被固定,然后进行染色、洗脱、扫描等。

1.2.2 免疫球蛋白定量采用美国 Beckman-Cou1ter IMMAGE免疫化学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

1.2.3 试剂 免疫固定电泳均用Helena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免疫球蛋白定量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1.2.4 常规核型分析 取肝素抗凝骨髓,先行有核细胞计数,以1×106-2×106/ml的密度注入10ml培养液,加有丝分裂原刺激剂PHA72小时,于终止培养前2-4小时加入秋水仙素终止中期分裂相后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制备的染色体标本保存于-20℃,采用气干法滴片,Giemsa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5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描述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

1.2.5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探针 检测探针为针对13q14缺失的探针(D13S319),购自基因有限公司。(1)玻片制备:骨髓细胞悬液气干法滴片,在室温下过夜老化;将玻片在37℃新鲜配制的RNase A溶液中孵育30min,室温放置30min;室温下于2×SSC(pH7.0)溶液中漂洗玻片2次,依次置于室温的70%、85%和100%乙醇中梯度脱水,自然干燥玻片。(2)变性杂交:玻片在74℃ 变性液(70%甲酰胺/2×SSC)中变性5min后在乙醇中梯度脱水,自然干燥;置于46℃烤片机上等待杂交;将10μl探针混合物(按照探针∶去离子水∶杂交缓冲液为2∶1∶7的比例混合)于74℃水浴中变性5min,46℃水浴10-15min后滴于玻片杂交区域,立即加盖盖玻片,用橡皮胶封边;将玻片置于预热的湿盒中,42℃温箱中过夜杂交。(3)玻片洗涤:移去盖玻片,置于65℃0.4×SSC/0.3%NP-40 洗涤液中洗涤 2 min,在室温0.1%NP-40/2×SSC洗液洗涤1min,取出后暗处自然干燥,(4)荧光显微镜观察:每份标本加10μl DAPI复染,用盖玻片封好后置于暗盒中10-20min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间期细胞荧光杂交信号数目。每个探针计数200个细胞,用Isis-FISH图像软件采集图像。

1.2.6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 采空腹静脉血,分离取血清,应用BECKCOULTER SYNCHRON CX9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系统,速率法340nm测定LDH活性,>250U为异常。

1.2.7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检测应用Hitarchi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免疫比浊法测定β2-MG含量。

1.2.8 白蛋白检测(albumin,ALB)采静脉血,分离心血清,应用BECKCOULTER SYNCHRON CX9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系统,溴甲酚绿法测定。

1.2.9 血肌酐(Creatinine,CRE)检测 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 BECKCOULTER SYNCHRON CX9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系统,苦味酸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χ2、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MM患者中13号染色体缺失与13号染色体正常组之间 LDH、Creatinine、β2-MG、ALB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例MM患者一般资料 见表1。

表1 例64MM患者临床特征

2.2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I-FISH检测结果64例MM患者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8例(13%)未收获淋巴细胞,56例获得中期分裂相,其中13号染色体缺失28例(44%)(见表1)。传统核型分析中8例异常,其中13q-2例(与I-FISH结果一致),亚二倍体2例,t(11;14)(q13;q32)1例,7q-2例,超二倍体1例。

2.3 13号染色体缺失与13号染色体正常组生存差异与相关因素分析 将13号染色体缺失与13号染色体正常两组患者采用 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曲线,13号染色体正常组患者生存时间长 (P=0.036)。将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白蛋白等进行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β2-MG、Creatinine、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影响条件下,13号染色体完整性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13号染色体正常组患者生存时间长(见图1)。在排除13号染色体的影响后,β2-MG对生存时间有影响,β2-MG值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低β2-MG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9.82% (95%C I:0.14~0.59,P=0.041)。13号染色体缺失与13号染色体正常两组患者在疾病进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42)。

图1 13号染色体缺失与正常组患者生存曲线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其病理机制尚未阐明,预后与 MM患者的血红蛋白、肌酐、Ca2+和M蛋白、免疫分型及骨髓浆细胞数密切相关。

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由于骨髓浆细胞在体外的有丝分裂指数低下而受到限制,即使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相,有些染色体异常仍然检测不到,通常只有1/6左右的患者核型分析结果阳性。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可以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通常为10-12Mb大小。I-FISH 技术通过检测DNA探针与MM患者染色体异常所在靶区域的特异性结合(通常20-50Kb),对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3],且同时适用于分裂期和间期细胞,可以鉴别出很小的突变区域[4]。几乎所有的 MM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且多为复杂核型异常,其中以涉及1、14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和13号染色体的全部或部分缺失最为常见[5,6]。13号染色体缺失在浆细胞疾病中较为普遍,且存在于 MM 的各个阶段,未见于正常人[5]。不同研究结果显示 MM患者中1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约26%-50%[5,3,7]。13号染色体缺失的最小缺失区仍未精确定位。目前认为,染色体13缺失的致病主要经由以下两个途径:(1)特定基因的单倍基因功能不全(例 GTF2F2,TSC-22和 RB1等);(2)细胞周期基因的扩增表达(例CCNB1,UBE2C等)[8,9]。其他与13号染色体缺失相关的分子水平改变还有:DNA修复缺陷、IGF1-IGF1R自分泌生长信号转导环路形成等,可能在发病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8]。对13号染色体缺失分子水平改变进行深入研究,将为MM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本研究显示,64例初诊 MM患者中28例(44%)13号染色体缺失,并且与β2-MG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细胞遗传学异常与MM患者的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特征有内在联系。13号染色体缺失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提示13号染色体缺失与MM的疾病进展、侵袭性病程、生存期缩短及预后关系密切。13号染色体缺失可以为MM的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13号染色体缺失在 MM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13号染色体缺失检测可用于MM患者的临床状态、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1]J Robert A Kyle,Jerry A Katzmann,John A Lust,et al.Mannu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immunology.sixth edition[M].USA:ASM PRESS,2002.66-70.

[2]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4.

[3]Facon T,Avet-Loiseau H,Guillerm G,et al.Chromosome 13abnormalities identified by FISH analysis and serumβ2-microglobulin produce a very powerful myeloma staging system for patients receiving high dose therapy[J].Blood,2001,97(6):1566.

[4]郭 力,李文君,侯 明,孙建芝,等.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并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9):523.

[5]Shaughnessy J,Tian E,Sawyer J,et al.High incidence of chromosome 13dele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detected by multiprobe interphase FISH[J].Blood,2000,96(4):1505.

[6]H ARRISON C J,MAZZULLO H,CHEUNG K L,et al.Cytogenetics of multiple myeloma:interpretation of fluorescene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ults[J].Br JH aematol,2003,120:944.

[7]Chromosome 13abnormalities identified by FISH analysis and serumβ2-microglobulin produce a powerful myeloma staging system for patients receiving high-dose therapy.

[8]Shaughnessy J,Jacobson J,Sawyer J,et al.Continuous absence of metaphase-defined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especially of chromosome 13and hypodiploidy,ensures longterm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with total therapy I:interpre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gene expression[J].Blood,2003,101(10):3849.

[9]Fonseca R,Harrington D,Oken M M,et al.Biolog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chromosome 13abnormalities(delta13)in multiple myeloma:an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tudy[J].Cancer Res,2002,62(3):715.

猜你喜欢

玻片浆细胞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采用插板法测试沥青表面自由能的误差分析*
浆细胞唇炎1例
共价偶联法在玻片表面固定适配体的研究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