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国之动力
2012-10-09吕日周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
◎文/吕日周 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
改革创新 国之动力
◎文/吕日周 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
主持人语:
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突破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大进步,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
吕日周说:“人治一定要在法治框架内。当前改革的阻力在于:忽视人民呼声、忽视基层实践,既得利益者不想继续深化。”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较迫切地要启动的改革,是“要解决干部问题,关键是要说服干部,现在是说而不服。我个人觉得要解决三大作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密切联系群众,三是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把干部管理好了,就什么也管好了。”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改革创新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改革来解决。
改革创新,首先要解决思想的问题
似乎有这样的规律: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当前利益+人民的长远利益=自己当前利益受损失+自己未来得好评。不少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人,不会干;明哲保身、不愿奉献的人,不想干;明哲肥己、想捞一把的人,不去干。认识问题、方法问题是问题,但利益问题才是关键。错误的倾向,不是平均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贪腐牟利的价值观使然。相对立的错误倾向出于同源,都是脱离了客观实际,脱离了人民群众,背离了科学发展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是为了突破旧体制的约束,寻找科学的运行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是为了发现人类未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规律和新的思维方式。二者说白了,都是为了寻找科学的方法和规律,以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也有困难,但继续改革能走向新的辉煌,不改革可能会在困难面前走向衰落。所以说改革创新是一个突破旧均衡,在产生新的不平衡后实现新的平衡的过程。
当今时代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我们党所处时代由战争年代转向执政年代,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由权力过分集中逐步转向从党内民主扩展到人民民主,工作重心由重精神轻物质转向了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物质与精神并重。我们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邓小平理论中的改革三重点战略: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进行产品竞争,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在社会体制改革中进行地方系统、单位之间竞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进行党政官员竞争,振兴中华民族。这三阶段,在有主有次的前提下,有先有后地同时期开展。这中间有一条红线,那就是解放思想。
我们研究改革创新案例必须符合五个标准,那就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和党建发展规律等五大规律,同时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由贫困变富裕、由苦恼变高兴、由危险变安全、由短寿变长命、由平凡变高尚的五大要求。
改革创新,必须注重正确的方向
首先,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新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放眼全国改革前沿,深入地考察研究全国各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体制改革案例,从中寻求闪光点和突破点。进而思考如何在新条件下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管人用人机制,从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维护和扩大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其次,要研究和推广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基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们要将各种实践中的新模式、新经验与各地的实际充分结合,探索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这种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工作,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活跃大家的思想,鼓舞大家的干劲,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三,要挖掘并弘扬时代精神,培育文化软实力。精神的力量能够激励人们为了事业奋斗不息。为此,要深挖时代精神,并把时代精神植入干部培训中去,同时促进时代精神研究部的发展,使工、农、商、学等各阶层、各行业人士进一步接受党的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和感受“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明白时代精神是推进科学发展、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保证体系与配套工程。让这些时代精神深入到干部和群众当中去,这对培育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塑造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时代形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要发扬奉献精神,为社会事业尽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尽己所能,或出资、或出力,为扶贫、绿化、赈灾、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