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90例

2012-10-08刘利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9期
关键词:贝沙坦空腹综合征

刘利兴

(江西省永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永新343400)

高血压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且高血压经常诱发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应仅仅应用单方面的降压方式进行治疗,这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临床效果,而且长期地服用药物将导致患者自身受体的耐受现象的产生,增加本病治疗难度[1]。本文主要研究新型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以便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相关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内科科室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内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即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大于7.0mmol/L,患者的收缩压≥18.7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等。在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0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为58.8岁。两组患者在临床中均无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如脑、肝、肾、坏疽等症状;且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值。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的饮食控制以及正常的临床护理,患者状态稳定后应用厄贝沙坦进行降压治疗。在对患者用药前,应服用安慰剂并持续2周,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用,并于服用安慰剂2周后测定患者在用药前的空腹血糖以及血压、血脂等临床指标。随后对所有患者予以厄贝沙坦进行治疗,一次性服用75~300mg,每日1次,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调整患者的用药量,持续4周的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并对其具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若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饭后2小时血糖值与治疗前相比下降1.60mmol/L,且患者舒张压下降20mmHg并降至正常则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若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量小于1.50mmol/L,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明显下降,则表示患者的治疗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不明显并且患者的血压状况未得到改善,则表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无效[3]。

2.2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在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等都有改善,并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表明厄贝沙坦对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其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高密度脂蛋白(mmol/L)治疗前(n=90)9.35±3.23156.23±12.14105.56±6.26 0.86±0.15治疗后(n=90)7.28±2.78128.73±12.2183.74±6.28 1.17±0.14组别 空腹血糖(mmol/L)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脾瘅”范畴[2]。“脾瘅”之名源自《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描述了由肥胖到脾瘅、由脾瘅至消渴的发展过程。《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的论述,则指出过食肥甘厚味引起的肥胖可导致仆击、偏枯、气满发逆等类似于现代心脑血管意外等一系列与大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中满内热”。其病机演变过程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碍胃滞脾,壅滞中焦,饮食不消而生中满,中焦壅滞日久则化热,故成中满内热。中焦壅满,久则生膏成脂,化湿生浊,生痰生瘀,与热胶结则成膏热、浊热、痰热、湿热、瘀热等多种病理状态。中土壅滞,土壅木郁,影响肝胆之疏泄,肝郁化热,肝火上炎,加之膏热、脂热、痰热、浊热等壅遏脉道,附着脉管,导致脉管不利,脉道不畅,血行瘀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厄贝沙坦是一种二苯四咪唑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同时能够加强肾小管对血液中钠的重吸收作用并促进肾上腺释放醛固酮,加强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3]。另外,厄贝沙坦能够抑制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压力受体反射的调控,增加该反射的敏感性,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对血管内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对血管壁的加压作用,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患者的高血压并且大大减轻患者的代谢异常现象。通过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代谢异常现象。在相关的研究中表明,厄贝沙坦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主要是由于它能够使肝脏胰岛素受体的丝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提高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患者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产物三酰甘油以及胆固醇的水平,促进脂质等物质的代谢,降低了患者产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可能性[4]。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李华.高血压高危组的综合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11-21.

[2]仝小林,姬航宇,李敏,等.脾瘅新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988-991.

[3]刘梅颜.中国增加厄贝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适应症[J].中国医药导刊,2007,9(3):8-10.

[4]曾群英,王礼春,廖新学,等.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2,4(3):2-12.

猜你喜欢

贝沙坦空腹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Chandler综合征1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空腹喝水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