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及其效果评价

2012-09-29钟富春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天竺大班森林公园

钟富春

(厦门市东孚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27)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西北角,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俗称厦门市“后花园”和西大门的“绿色屏障”。由于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是依托天竺山国有林场筹建的,原有的用材林、经济林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森林景观既无法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又与厦门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而林分改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1-2]。但森林公园的林分改造不同于用材林、经济林的林分改造,应合理、适时引入适生性强的阔叶树种,以此增加林内的树种多样性和提高森林的稳定性,还要着重考虑提高森林景观效果,以提升森林景观质量为最终目的。我国众多学者围绕森林公园的林分改造以及提高森林景观质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3-4],为天竺山森林公园后期改造与景观质量提升提供借鉴。鉴于此,笔者于2003-2005年在调查天竺山森林公园林分状况的基础上,依据森林公园林分现状、总体规划、建设目标和游客涉足程度,结合森林培育生产政策选择了公园内具备条件的7个小班,采用不同树种进行分类改造试验,以提升森林景观质量。本文分析了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林分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森林景观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为森林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1 森林公园概况

天竺山森林公园属省级森林公园,面积2651 hm2。位于厦门市西北部,东经117°53'-117°57',北纬24°35'-24°39'。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均降雨量2300 mm,7-8月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质地为粘质土或沙壤土,土层较薄,立地条件较差[5]。该公园的地带植被应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现有植被多为1962-1978年人工营造的马尾松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形成的次生植被,仅包含了少部分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林内存在林分老化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地所选择的7个小班基本概况如下:天竺山景区19大班1、2小班位于天竺湖东侧,人工马尾松纯林,1275株·hm-2,林下植被主要是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等,为湖边游览区;天竺山景区21大班1小班位于山体上部,马尾松人工纯林,1425株·hm-2,林下植被主要是木荷Schima superba、铁芒萁、桃金娘等,为远景区;天柱峰景区40大班2、3、4、5小班位于溪头湖,优势树种为马尾松,林下植被主要是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铁芒萁、桃金娘等,为近景游览区。

2 研究方法

2.1 林分现状调查

查阅历年天竺山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和二类资源调查档案数据,在森林公园的天柱峰、天竺山、仙灵旗等3个景区按分层抽样法调查公园内各小班林分状况,采用改进的Clements多度记录法[6],在各小班内对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多度和优势度调查,记录各小班的多度和优势度,包括建群种、优势种、常见种、少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

2.2 林分改造试验方案

2.2.1 树种选择与配置 参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坚持适地适树、保护优先原则,优先选择乡土阔叶树种,适量引入适生性、观赏性强的外来树种,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在天竺山景区19大班1(1)小班种植: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Roxb.)Seem、樟叶槿 Hibiscus grewiifolius、海南蒲桃 Syzygium hainanense。天竺山景区19大班1(2)小班种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海南石梓Gmelina hainanensis、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凤凰木Delonix regia、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ia。(2)天竺山景区19大班2小班种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厚荚相思A.crassicarpa、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红枫Acer palmatum、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天竺山景区21大班1小班种植:马占相思、刺桐、木棉、桉树Eucalyptus spp.、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ranum、盆架木Alstonia scholaris。(4)天柱峰景区40大班2小班种植: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ln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蓝花楹、墨西哥丁香Gliricidia sepium、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5)天柱峰景区40大班3小班种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肉桂C.cassia、台湾栾树、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木荷。(6)天柱峰景区40大班4小班种植:山杜英、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樟、肉桂、台湾栾树。(7)天柱峰景区40大班5小班种植:山杜英、枫香、香樟、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

2.2.2 造林技术措施 在造林前一年秋末冬季进行林地准备,采用条状、块状皆伐后整地造林,或采用林下清理杂灌、病腐木和衰弱木,保护好现有阔叶树种,以间、套种形式确定植穴位置。挖明穴(60 cm×60 cm×40 cm,或60 cm×40 cm×40 cm)、施基肥 (每穴0.5 kg磷肥+1 kg有机肥),与穴底表土混匀,并继续回填土至穴满后备栽。选择在2-4月阴雨天造林,确保穴内土壤足够湿润,栽植时容器苗必须剥去营养袋后带土栽植,裸根苗用加有少许钙镁磷肥的红土打浆,栽植防窝根,回土要压实,堆成小馒头状。

2.2.3 抚育管理 新造林3年内至少抚育4次。当年2次,其中,6-7月第1次扩穴和培土,第2次在11月份进行,以除草和培土为主。第2、3年每年抚育1次,7-9月进行,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扩穴、培土、追肥。追肥采用长效的复合肥和有机肥混配(3ː7),距幼树30 cm挖半月形沟施,深度为15 cm,培土盖肥,用肥 0.5 kg·株-1。

2.3 林分改造效果分析和景观评价

根据森林公园内已实施改造的林班,采取与等高线垂直的标准带调查,带宽10 m,调查新栽植树种的生长因子和保存率,其中,生长因子包括每木检尺树高和地径(或胸径)等;景观效果评价选用9个评价因子(表1)。每个评价因子都分成好、中、差3级,并分别赋值2、1、0分,统计累计得分,≥15分者为第Ⅰ级,为保护巩固对象;10-15分者为第Ⅱ级,为调整改善对象;≤10分者为第Ⅲ级,为重新改造提高的对象[7]。

表1 9个景观效果评价因子与标准Table1 The landscape effect evaluation of 9 factor score standards

3 研究结果

3.1 林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林分老化现象严重 天竺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植被多为1962-1978年人工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形成次生林分,其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等具有近34-50年的历史;多年来未及时更新和间伐,使得林木趋于老化,自我调节能力偏弱。

3.1.2 林分结构失调 2003-2005年调查发现,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林分群落结构简单,林分组成单一,以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次生阔叶林为主,其中,常见树种以松科、杉科、茶科、樟科、漆树科、大戟科等占优势。乔木层以马尾松居多,其次为杉木、山乌桕、鹅掌柴、木荷、台湾相思、火力楠、山漆等;灌木层为桃金娘、黄桅子、杜鹃;草本层以莎草、芒箕、五节芒等为主。由于长期以来大面积采用马尾松、杉木和木荷等单一树种造林,形成大面积纯林,其中,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分面积达1640.4 hm2,为总林分面积的72.4%,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杉木200.5 hm2,占总林分面积的8.8%;阔叶树为主的林分426.1 hm2,仅占总林分面积的18.8%(表2)。这种林分结构不符合生态林和景观林的基本要求,应加以重点改造。

3.1.3 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 大面积纯林和林分的衰老,为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特别是近20年以来,外来入侵物种使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形势严峻,突发性、规模大的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如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森林公园林分中马尾松已达过熟状态,趋于老化,加上危险性病虫害——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严重危害,导致松林生长衰退或死亡,林分退化,破坏了森林景观。

表2 林分主要树种纯林与混交林面积1)Table2 The forest of main species of pure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area hm2

3.1.4 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从表2可知,马尾松针叶林占总林分的面积约为3/4,为绝对优势树种。这种大面积的针叶纯林使其林分的耐火性极差,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极高。因此,引入多种防火性能良好的阔叶树,使之成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或阔叶混交林,是提高林分防火性能的根本途径。

3.1.5 森林景观单调 从林分景观格局上看,马尾松和杉木等针叶树种是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中的优势树种,占森林景观面积的81.2%之多,林相呈现为常绿针叶林,景观格局林相单一,森林景观缺乏季相变化和景观多样性。因此,应通过林分改造,引入彩化、季相多变的树种,改变森林景观单调的局面。

3.2 林分改造效果分析与景观评价

3.2.1 林分改造树种保存和生长效果 2004-2005年选择香樟、米老排、海南石梓、幌伞枫等32个树种,分别对7个小班进行林分改造,涉及林地总面积62.8 hm2。2012年2月,调查了各树种保存率、树高、地径(或胸径)生长情况(表3),结果表明,大部分树种均能适应天竺山森林公园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平均保存率达85%以上。其中,刺桐和香樟的树种保存率达95%,速生树种如桉树、相思类生长较快并已郁闭成林。因此,香樟、米老排、海南石梓、幌伞枫、山杜英、海南蒲桃等为理想的林分改造备选树种,可推广应用。3.2.2 林分改造初步景观效果评价 从表4可见,Ⅰ、Ⅱ级景观小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62.5%,Ⅲ级景观小班所占的比重为12.5%,但其累计得分多处于区间下限。主要由于所选择种植的树种多为乡土树种,为常绿阔叶树,其色彩单一,季相变化单调,如厚荚相思、桉树、无患子等;另一部分所选树种冠形平淡,如桉树、马占相思、厚荚相思。但天竺山景区19大班1(1)小班、1(2)小班景观评价等级较高,主要因为配置了季相变化明显、有花、有彩叶的特色树种,如美丽异木棉、刺桐、樟叶木槿、海南蒲桃、米老排、海南石梓、红千层等,此外,还有冠形美丽的木棉和幌伞枫。因此,提升森林公园景观等级,应多选择有特色的树种,如种植前期生长快、彩叶、有花或有季相变化的树种,按混植方法配置,造就“四季如春,色彩缤纷”的森林景象。

4 建议与讨论

天竺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目标是为满足厦门市及周边市民旅游、休闲的需要,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林分改造,在恢复近地带性森林群落植被其间,应全面地考虑景观效果。根据林分现状、立地条件、地形地貌和森林生态旅游区游客的到达程度,可将森林地块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改造类型:远山景观区、近山景观区、湖边景观区、廊道景观区。在不同类型中分类施策和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林分景观改造[8-12]。

4.1 远景观赏区

海拔500 m以上的区域,一般游览者不涉足,可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远景观赏区域,划分为远山观景区,主要包括天柱峰景区和仙灵旗景区的上部,可种植一些常绿乔木或混交彩化半落叶乔木,突现森林的多彩景观。可选择的树种: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火力楠、枫香、香樟、木荷、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山杜英等。

表3 林分改造树种保存和生长情况1)Table3 Stand improvement species preservation and growth

表4 各林分改造小班景观等级评价结果1)Table4 The stand improvement class grade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results

4.2 近景观赏区

海拔500 m以下区域为森林生态旅游近景观赏区,包括天竺山景区、天柱峰景区和仙灵旗景区下部,可种植观赏性植物如木棉、黄花槐、蓝花楹、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鸡蛋花Plumeria rubra‘Acutifolia’、台湾栾树、香樟、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is(R.Br.)Oliv和竹柏Podocarpus nagi等,提高森林景观的美感。

4.3 湖边景观区

沿湖区域划为湖边景观区,主要包括天柱峰景区的溪头湖、两二湖,天竺山景区的天竺湖,仙灵旗景区的二龙潭湖、小龙潭湖的湖岸区域森林景观改造。在湖边可种植半湿生、比较低矮的彩色乔灌植物,可使森林与湖水和谐相连,相得益彰。应选择台湾栾树、木棉、红千层、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桃 Amygdalus persica、三角梅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黄金宝树 Melaleuca bracteata 和红花继木Lorpetalum chindensevar等树种。

4.4 廊道景观区

游览道路、溪流两侧的森林划为廊道景观区。区内种植有观赏性的、不同层次的植物,如观叶、观花、观果的和有香味的高矮乔木,使森林与廊道连接顺畅,提高观赏价值。可种植香樟、木棉、火焰木Spathodea campanulata和凤凰木等乔木层树种,下层可种植三角梅、黄心榕Ficus microcarpa cv.Golden Leaves、小叶紫薇Lagerstroe miaindic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福建山樱花Prunus campanulat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米兰Aglaia odorata Lour.、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Fernleaf.和红千层等观赏植物,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气、多功能的森林景观风貌。

[1]林中大,莫东亮.深圳市龙岗区生态公益林改造设计及效果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3):41-44.

[2]黄菊胜,曾海文.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措施成效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142-143.

[3]詹惠玲,丁明艳,刘军,等.深圳南山公园植物群落林分改造及其措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135-138.

[4]幸宏伟.重庆南温泉主题公园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65-69.

[5]王漳兴.天竺山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36-237.

[6]杨加志,苏志尧,许月明.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现状植被及林分改造对策[J].生态科学,2004(2):49-51,58.

[7]李明阳,熊显权,杨劲松,等.中山陵风景区的森林美学评价与风景林规划[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5(2):15-19.

[8]康杰,陈宇,付勉兴,等.深圳笔架山公园植被林分改造的原则与措施[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增刊):65-68.

[9]黎建勇.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初步成效与施工管理的体会[J].广东林勘设计,2005(4):10-13.

[10]徐高福.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技术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1):19-21.

[11]黄兆铭.云浮市城郊生态公益林改造类型及主要造林树种的选择研究[J].热带林业,2005,9,33(3):35-37.

[12]仲铭锦,许涵,陈考科,等.深圳围岭公园人工次生林植物群落及林分改造[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42(增刊):87-91.

猜你喜欢

天竺大班森林公园
天竺取经之二
多功能影音室K歌影院两不误,满足全家娱乐需求 北京天竺新新家园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森林公园游记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凶器哪儿去了
天竺综保区成功引进两家飞机租赁类企业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