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烟草灰霉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2012-09-29张绍升
邓 真,顾 钢,张绍升
(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
我国有关烟草灰霉病的报道较少,过去仅在湖南、河南、云南等地的烟草上偶发[1,2],福建省未发现此病[3]。近年来国内报道在烟草漂浮育苗时发现灰葡萄孢侵染烟苗,引起叶腐和茎腐[4,5]。2009-2011年对福建省的主要烟区进行烟草病害调查,发现烟草灰霉病在各烟区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对烟草产量及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本试验对烟草灰霉病的发生特点、病害症状和病原菌鉴定进行了研究,明确福建灰霉病害的发生规律,以期为灰霉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害调查
2009-2011年对福建省的烟草种植区进行了烟草灰霉病发生情况调查和标本采集。
1.2 症状观察
通过肉眼观察病害田间症状和不同阶段的症状特点,对病害症状和鉴别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挑取病组织上的病原物和病组织切片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原观察鉴定,对病害进行确诊。
1.3 病原菌分离和种类鉴定
采用组织分离法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sucrose agar,PS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于PSA斜面纯化保存。
病原鉴定主要依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察培养性状时,将纯化的菌株接种到PSA平板上连续培养15 d,定期观察病原菌的菌落特点、产孢时期及菌核的产生情况。病原菌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
1.4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以5-6片真叶的烟草为材料,利用孢子悬浮液伤口接种和菌饼贴叶接种。孢子悬浮液伤口接种:供试菌株在PSA上培养10 d后,用无菌水冲洗培养基表面的孢子,稀释成孢子悬浮液(1×106个·mL-1),用涂布法将孢子悬浮液均匀涂抹在不同叶位的叶片及烟茎表面,以涂抹灭菌水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定期喷水保湿,置于(25±1)℃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菌饼贴叶接种:将在PSA上培养4 d的菌落,用打孔器制成直径为5 mm的菌饼,贴于叶片上,每个叶片4个点,以只接PSA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定期喷水保湿,置于(25±1)℃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
接种发病后,重新分离病原物进行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发生特点
每年4-6月是烟草团棵期至现蕾期,也是灰霉病的发生期。降雨和高湿环境是烟草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受日灼、冻害或机械伤和虫伤的叶片组织,能诱导并加速病害的发生。烟草灰霉病的发生特点有:(1)成株期的叶片发病率极高,尤其是代谢较弱的老叶,植株下部叶,特别是靠近地面的叶片易发病,而茎部发病少;(2)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中前部,叶缘或靠近叶缘的部分。
2.2 病害症状
烟草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发生在茎或叶柄。病害多数从植株基部叶片发生(图1A-1C),病原菌从叶片上部组织、叶缘或叶尖侵染(图1D-1F)。叶片内侵染时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初期病斑呈灰褐色或淡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轮纹,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图1G、1H)。后期病斑破裂或形成穿孔,穿孔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图1I、1J)。干燥条件下病斑扩展受抑制,褐色,表面霉层少或无霉层(图1K)。病菌在叶尖侵染时,病斑向内扩展形成V形病斑。从叶缘发病时病斑向内扩展形成半圆形。
2.3 病原鉴定
(1)培养性状。在PSA上菌落呈放射状,中等气生菌丝(图2A),4-5 d后菌落四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呈深灰褐色。后期置于室内,7-10 d后产生少量大型菌核,菌核表生,15-27粒·皿-1,黑色,平凸,内卷,表面光滑(图2B、2C)。聚生菌核表面具疣状凸起,覆盖一层白色的菌丝层,3.5-6.5×2.0-5.0 mm;单生菌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0 -4.0 ×1.0 -2.3 mm。
(2)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直立,1-2次分枝(图2D),分枝处有缢缩,长1020-2200 μm、直径11.32 -16.45 μm,有分隔,基部分隔较短,略膨大(图2E、2F)。产孢细胞膨大,圆形,可以生成新的产孢细胞继续产孢(图2G)。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图2H),11.49 -17.57 ×6.37 -8.91 μm,L/B值为 1.60 -2.06。
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参考文献[6]、[7],将病原菌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2.4 致病性测定
将菌饼和孢子悬浮液接种到烟苗上,由病组织上分离获得相同的病原菌。发病初期,叶部产生水浸状病斑,保湿培养后,病斑扩展快速,变成不规则形(图3A-3C)。随着叶片病斑的扩大,病原菌沿着叶脉侵染茎部,导致整株烟苗枯萎(图3D),被侵染的茎部纵切,髓部已完全干枯变黄,甚至中空。条件适宜时,病斑会产生灰色或灰白色的霉层。
图1 烟草灰霉病的田间症状Fig.1 The symptoms of tabacoo gray mold in the field
图2 灰葡萄孢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Fig.2 Mophological and cultivation characters of B.cinerea
图3 灰葡萄孢的致病性Fig.3 The pathogenicity of B.cinerea
3 小结
本研究对福建省烟草灰霉病的病害发生特点和病害症状进行观察描述。通过病原培养性状及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将烟草灰霉病的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本课题组从2009-2011年在福建烟草种植区调查发现,烟草灰霉病普遍发生,侵染烟叶叶片造成烟叶组织坏死、腐烂,对烟叶产量和品质构成一定影响。在福建省烟草灰霉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局部地区和特定气候条件下危害严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陈瑞泰,朱贤朝,王智发,等.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调研报告[J].中国烟草科学,1997,1(4):1-7.
[2]张世光,陈兴全.云南省烟草真菌、细菌、线虫病害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4):354-356.
[3]林滋銮,卢洪兴,陈炳全,等.福建省烟草侵染性病害种类分布与为害[J].福建农业科技,1995(5):14-15.
[4]宫飞燕,杨程,蒋自立,等.烟草灰霉病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表现及8种杀菌剂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3):32 -35.
[5]陈志敏,过赋文,张晓阳,等.烟草茎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烟草科技,2011(4):78-84.
[6]张中义.中国真菌志(第26卷)葡萄孢属柱隔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