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产业分类的理论探讨

2012-09-27王如镇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

王如镇 文 烨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太极拳产业分类的理论探讨

王如镇 文 烨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为呼应社会广大人士对太极拳产业体制发展改革的强烈呼声,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术武研究院对太极拳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文章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太极拳产业发展理论的统计资料,从相关产业学、经济学等理论知识背景和目前已逐渐成熟地太极拳相关活动的现实市场开发实践出发,界定了太极拳产业的概念,并以产业特性为分类依据,将其系统地划分为太极拳核心产业、太极拳外围产业和太极拳附属产业等,并分别予以探讨和论述,以期为界定、规范我国太极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课题组开展太极拳产业课题研究和建立、完善太极拳产业的统计制度奠定基础。

太极拳 产业 分类

1 太极拳产业概念界定

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其含义具有多层性,根据porter(1985)的定义,产业是指把相似或者紧密相关的产品出售给买主的一个市场,[1]而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它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甚至也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2]而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充实和扩展中,当代产业的含义己经从“产业是以生产物质资料为主导经济性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并以信息、知识和精神为特征的一切生产部门”。[3]

随着产业概念内涵的逐步扩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太极拳,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继续作为中华传统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外,围绕其开展的诸多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已逐步衍变成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精心培育和开发,围绕其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明显和清晰,逐渐成为众多文体产业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前学者对太极拳产业概念的探讨,本研究初步把太极拳产业的概念界定如下: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响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形成以生产、经营和消费以太极技术及其附属文化所具有、构成、衍生、发展出来的太极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一切生产部门、经济组织和交易活动等的集合。

2 太极拳产业分类理论探讨

从以上界定的太极拳产业概念可以看出,太极拳产业不仅具有生产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的双属性,而且具有体育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属性,根据当前体育产业市场有关的产业划分理论知识背景和目前已逐渐成熟地太极拳相关经济活动的市场开发实践,以其产业特性为出发点,把太极拳产业划分为:太极拳核心产业、太极拳外围产业和太极拳附属产业等,其产业划分详见表1:

表1 太极拳产业分类

2.1 太极核心产业理论概述

2.1.1 太极技术培训业

太极技术培训业指太极技术培训产品交易的场所及交易关系的总和,可以看成是太极技术培训产品的所有者和实际购买者进行交易的集合。在这一子产业中,其产品为太极拳技术,是技术所有者和技术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加上其技术所附有的各种功能价值。

太极技术培训市场的特征具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太极拳技术可以说一个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内含着历代先贤自身感悟心血,也包含这许多做事的哲学方法和技巧,甚至其可以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时代记载或缩影,一代代留传下来,发展成为一门处世哲学,在传授和被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体会其内含的文化因子和思想精髓;其次,技术性和经济性,所有参加培训的人们几乎都是为了来掌握太极拳技术和技能的,而太极文化的理论知识培训在现代市场上是几乎看不见的,而理论和其技术相结合才是广大人们真正的实际需求,而经济性却是太极拳培训市场中最根本的本质特征,发展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太极拳技术这一产品的出售中创造相关的经济效益,并从中获取利润;最后,其培训产品——太极拳技术具有无形性和同时性,太极拳技术是相对于各类太极拳实物产品而言的,它不是人们能够看到、触摸、接触到的一种商品存在形式,而是一种必须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的一种活动技能技巧,是非物质性的,而且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在所有者和所需者之间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即太极拳教练现场教,而学员必须同时学,“教—学”“生产—消费”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产生。

2.1.2 太极竞赛表演业

太极竞赛表演业主要是指把相关太极运动员的技术、技艺、体能以及其技术所含有并表达出的内在民族文化气息、拼搏精神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并可藉以进行电视转播、出售门票、赞助冠名等权利销售的产业。

现实中,太极拳竞赛赛事一般主要作为武术的子项目举行,不论在全运会和亚运会等各项大型国内外综合运动会中,还是在全国举行的各种地方性运动会或各类武术比赛中,太极拳和太极剑比赛都是作为单项进行比赛,即使在近些年中,有很多地方承办举行过大型的单项太极拳比赛,但大多是作为交流赛或交流大会来举办的,太极拳竞赛表演业尚没有实质化,如当今我国尚没有组建太极拳专业俱乐部;太极拳运动员比赛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性奖金和赞助;比赛现场除了专业运动员进行比赛以及各类组织人员外,消费性观众很少甚至没有。总体上,太极拳竞赛表演业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专业赛事种类少,竞赛产业观念弱;观赏群众规模大,消费市场意愿低;产业主体不明确,中介服务机构欠缺。

2.1.3 太极健身娱乐业

太极健身娱乐业是指为满足各类人群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太极技术服务或太极练习场所服务的而进行经济交易的集合。该产业所提供的主要服务主要包括太极技术指导、太极习练场所、优雅环境、适宜氛围或者相关器械等,它可以满足不同性别、年龄、层次人群的健身需要,任何想通过太极参与健身娱乐的人,只要经济条件和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都可以进入该产业市场的主要的载体——太极拳健身俱乐部,以享受非物质性的服务,并进行相关消费等。

当今社会,虽然太极拳作为健身效果最有效的项目之一,但在体育健身娱乐机构中,却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放眼一看大部分中青年男性都在健身房挥洒汗水,中青年女性都在健身场所里习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尤其瑜伽的出现,更凸显了太极拳在体育健身娱乐业中的尴尬地位,很多健身场所虽然都标有太极养生功法等,但报名参加太极健身的人却很少。而当今太极拳大部分的受众——中老年人却很少进入健身娱乐场所,而当今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则是,很多老年人都愿意学习和习练太极拳技术来健身和愉悦身心,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为此而专门进健身房消费,这其中除了和价格定位、档次定位等因素相关外,其中习练的环境氛围布置、宣传策略技巧以及健身房的太极师资力量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太极健身娱乐业尚还存在市场定位不科学,项目发展不均衡,区域布局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但在我国老量化日益增大和人们健身需求急剧增多的大前提下,随着太极拳产业的开发和大量媒体等的太极文化宣传,人们将逐渐参与到太极健身消费,中老年将逐渐会成为新的健身主体,引导社会太极健身的新潮流。

2.1.4 核心产业的关系分析

太极技术培训产业、太极健身娱乐产业和太极竞赛表演产业同属于太极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基石的出发点都是围绕太极技能这一特殊产品而展开的,这三种产业都是太极技术各种功能的直接体现,如太极技能培训业体现了太极技术所内含的教育功能,太极健身娱乐业体现了太极技术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太极竞赛表演业体现的是技术中所蕴含的技击功能和观赏功能等,这三种产业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其中太极技能培训是后两者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太极技能培训业的大力开发和发展,其竞赛表演产业和健身娱乐产业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太极竞赛表演产业的蓬勃发展则是推动和促进太极技能培训产业和太极健身娱乐产业发展的强心剂和引领,太极健身娱乐业的全民推广则是太极技能培训业和太极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终极追求目标。

2.2 太极外围产业理论概述

2.2.1 太极旅游产业

太极旅游产业是指围绕由太极的技术、历史文化因素等与其它旅游资源共同结合而营造的特殊旅游“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关系总和,或者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参与或观摩与太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及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旅游产业与太极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随着经济增长,旅游心态发生改变以及自身对太极技术文化有积极兴趣的前提下,旅行到有关记载太极历史文化的地方进行参观和体验太极相关风景和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如曾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河南焦作陈家沟、出过杨氏、武氏太极拳创始人的河北邯郸广安、永年、曾以“张三丰”闻名于世的湖北武当等地,都紧紧抓住了太极历史文化资源与当地其它著名景点进行有机结合的机会,大力开发当地的太极精品旅游项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009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把陈家沟太极拳塑造成为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目标,焦作市也曾拟出台十大措施,以用来挖掘太极拳的“根”文化,达到发挥其拜谒认宗、学拳体验、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以促进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业[4];其所属的温县更是依托太极拳国际品牌,把太极拳运动列进了《温县经济发展纲要》,于2004年启动实施总投资了1.2亿元的《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目前已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旅游专线,太极拳祖祠碑廊东沟、杨露禅学拳处等13个景点及配套工程的修建,而与此同时,还开发了服装、器械、文化(如拳经、拳谱)、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如四大怀药)等系列旅游产品等。[5]

虽然许多地方的太极旅游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着景点散落、规模小、地方之间联系沟通不够、旅游产品单一、且品牌战略缺乏,各项经营还比较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

2.2.2 太极信息产业

太极信息产业指以附着在现代传媒上(主要是网站)太极为主题的大量信息而打造为具有信息有偿查询、咨询和下载功能的产品为主的产业类别。政府或某些有远见的企业商人应及时利用我国“太极拳”这一独特品牌,建立“太极拳信息交流中心”,以为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太极拳资源成立市场咨询信息库,把有关太极拳的赛事、论坛、会议、节庆等进行营销包装、市场运作等,并充分挖掘太极赛事的特许权资产和电视转播产业权等,并可藉此提供其它产品的的广告服务等,随着太极产业的逐步发展,其中甚至也可成立“太极拳人才信息、中介、交流中心”,以建立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人才信息库,规范太极拳教练员市场,以及进行太极高水平人才的的交流等各项服务,也可根据不同地方的特色,建立分布各地的特色太极网站,设置更多太极栏目,以追求网站的点击率,为太极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信息来源和收集,并为其它商品进行宣传收取一定广告费用等,太极信息产业中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太极拳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2.2.3 太极博彩产业

太极博彩业主要是指为筹集太极事业的发展资金而发行彩票以获得相关利益的产业类别,其主要目的应是为了发展我国国粹——太极拳而专设的彩票业务,是一个“官商”行为,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调控性等主要特点,但应在在发行之前根据太极的文化特色,研究设置好具有自身特色的规则,并体现出其中蕴含的太极文化特色,并且要富有一定的娱乐性,以创新我国特色的体育彩票,其所获得的彩票的公益金应用于落实“太极健身工程”、太极习练场所的维修、太极健身指导员的培训以及太极大型活动的组织活动等工作,并制定详细具体的有关太极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办法,实行专门帐户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发展太极事业,对公益金的使用去向要及时报送报表说明,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等,虽然这一业务当前尚没有开展,但应不失为一个发展太极产业最有效、最快速和最直接的资金融合来源。

2.3 太极附属产业理论概述

太极附属产业是指通过依附在太极技术和文化而存在的外在实物产品进行经济交易活动以及为了满足人们从事太极活动物质需求而存在的产业集合的产业集合,可统一称之为太极用品制造业,其产业的发展程度完全依附于和取决于太极核心产业发展的程度,若太极核心产业规模大,则其产业也紧随其发展迅速,反之,则发展缓慢。

据保守估计,目前学练太极拳人数将计有1亿人,并有大量的人口专业从事太极拳教学、训练、比赛工作,这就带动了相关运动场地、器材、音像制品、训练比赛服装等一系列用品的消费,虽然当前也产生了许多与太极相关的服装、器械的企业或公司,也通过开发出的太极商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大部分规模都还比较小,有的甚至是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主的,不论是经营管理方面,还是产品研发方面都尚有许多方面的不足,尤其在当前社会,企业和公司的发展要时刻把握住时代脉搏和主旋律,加强和注重太极拳实物产品的商业包装,从太极拳服装、太极拳器械、太极营养食品甚至是有关太极拳影视资料的光盘等都需要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包装,而当今所开发和市场上出售的太极服饰,基本上脱离了社会主流,一般买的也都是太极拳运动员,而他们也只是在训练和比赛时才偶尔穿一次,可以说是专门为太极运动员和工作者而设计的“工作服”,但却并没有在大街和日常生活中普及,因此此类产品必须要引入商界的包装理念和模式,摈弃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打造蕴含时尚元素的太极拳包装形式,并且在当今尤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或联合知名企业,开发出太极拳用品的品牌产品,打造出全新形象以吸引大量的消费者。

3 结语

太极拳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排头兵,其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步伐应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目标相一致,而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实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将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国内做起并率先实现本土的产业化,进而成为世界体育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我们体育产业化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太极拳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太极拳产业理论体系和模式,而用相关产业学、经济学等理论来跨学科地探讨和研究太极拳产业分类这一基础理论无疑是必要的,希望能借此为太极拳产业市场开发地整体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

[1]布伦达.G.匹兹.戴维.K.斯托特勒.体育营销原理与实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2]产业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176659,2009-07-27.

[3]秦开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中的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6).

[4]苑勇宽,许平肖.制约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以邯郸市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 [J]. 体育世界·学术2007(8):48.

[5]闫领先.关于开发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0):24.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ichi Industry

Wang Ruzhen Wen Ye
(Sports Institut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

For echo the strong voice of person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Taijiquan industry,and implemen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aichi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Wushu Institute of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collects and sort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aijiquan statistical data,from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relevant industry economy theory and currently gradually matured Taijiquan market development practice activities,defines the concept of Taichi industry,and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o be the classification basis,systematically divide Taichi industry into the Taichi core industry,Taichi peripheral industry and Taichi affiliated industry and so on,and discusses them separately,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gulating the defi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i industry in China,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subject work and develop Taichi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statistics of Taichi industry.

Taijiqu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6—0042—03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项目《太极拳产业化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编号WSH2011D045;(2)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计划”,编号:HG0092。

1.王如镇(1987~),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2.文 烨(1973~),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如何注意呼吸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美丽的太极岛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