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文艺晚会下的武术传播
——以CCTV春节联欢晚会为视角

2012-09-27茹晶晶谭珍珍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晚会武术艺术

张 晶 茹晶晶 谭珍珍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试论电视文艺晚会下的武术传播
——以CCTV春节联欢晚会为视角

张 晶 茹晶晶 谭珍珍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央视“春晚”为视角窥探电视文艺晚会下武术的传播,旨在分析武术作为文艺节目如何更好的展现在受众眼前,从而利用晚会的优势增加武术传播的效果、吸引广大观众、扩大武术的影响。

武术 传播 春晚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是中国电视的诞生日。余秋雨曾认为:“电视,不仅仅是让大家方便地看到了新闻,享受了艺术,而且整体地改变了亿万人民的文明结构和生态方式,改变了一个民族精神空间和生存空间,历史上有哪一次文化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变革,有这一次巨大[1]?电视的诞生确实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大革命,它使地球成为小小的村落,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优秀的国外戏剧、神秘的中国文化通过电视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种文化的恩赐。武术也充分享用了这种恩赐,电视媒介对其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仪式的转播,让世人欣赏了太极文化的独特韵味;从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武术纪录片,我们可以感受武术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无论是从哪一种电视节目的形式都能看到武术的身影。但是有学者认为,单就节目形式与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武术在电视节目中多是以技击为主。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 全貌”[2]。

对武术电视传播的“原貌”与“全貌”的考察,笔者认为春晚中的武术传播也是一个较为综合的视角。春晚历经了30年的岁月,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记录者。武术如何利用电视晚会传播将武术的多元形态糅合成一盘文化大餐呈现给观众的?需要我们对春晚中的“武术”进行总结,对武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与创造,以期能在晚会表演中给更多的观众带去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

1 传统节日下的盛典“春晚”与民族传统文化“武术”

电视文艺晚会是指以电视为技术媒体与艺术手段,采取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的形式播出的文艺晚会[3]。它集各种文艺样式为一体,如音乐、舞蹈、戏曲、小品等,不仅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下功夫,还要注重其他渲染和烘托欢乐气氛的构成因素。在晚会内容创编上,要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更要体现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晚会,它是庆祝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人们每年生活中的一次“庆典”。著名作家冯骥才也曾说:“这种以电视为传播的文艺晚会,不仅走入千家万户的节日之夜,更是将亿万家庭的节日生活连成一气,这是对传统文化多么伟大的创造[4]!”。

春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如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精粹戏曲、民族杂技相声等,而民族传统文化上的一颗明珠“武术”的参与,更是为晚会添上一笔浓墨的色彩。武术文化具体表现在“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晚会中的武术更多的是武术艺术化的体现。艺术的核心内容是审美,武术套路的演练过程让人震撼、让人陶醉,给人一种美的体验[5]。武术作为“有意识的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这种“先天的审美性”根据电视晚会的特征再次创造,从而更具有感染力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另外,武术作为艺术样式在春晚中的传播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春晚的舞台上武术是一个流变的过程,它保存了武术的传统文艺样式,见证了武术创新样式的传播,电视晚会以影像资料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历届春晚中的武术节目中“武艺”形式的传播分析

2.1 “武艺”形式的传播分析

2.1.1 以“传统武术”为表演内容的武术传播

1983年第一届春晚是以“圆桌”为联欢形式,再看当年的春晚,无论是从编排上还是从精彩程度上,和现在相比都略显暗淡。但是对于那个的年代来说,当时的春晚已经是大胆前卫并令人陶醉其中的电视节目了,它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1983年武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传统套路”为主要表演内容,表演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没有现在的音乐和舞台的衬托,但仍不失为一场武术盛宴。八卦掌、双刀、醉拳、长穗剑、空手夺棍等项目都充分展现了传统武术动作中优美的形态、鲜明的节奏、攻防结合灵活多变的技术。如葛春燕的八卦掌动作灵活迅捷,掌法变化忽快忽慢,姿势时高时低,是谓“起如风,落如箭,追风赶月还嫌慢”。在看王杰的醉拳将醉酒后跌跌冲冲、摇摇摆摆的姿态与武术技法紧密结合,形醉心不醉,其步法闪转腾挪加上巧妙的跌扑动作,全面向大家展示了我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拳术。另外郝志华的双刀、李霞的长穗剑、王建军、于绍文的空手夺棍都是依赖于武术实用技击的积累,借助演练形式把动作表现出来。1984年春晚上武术在传统武术的表演内容上对演出的形式做了改变,以“小品武术”为题材。小品情节是以“妻子”让“大丈夫”回家,“大丈夫”不愿意,“夫妻”就展开了武技较量,路遇两个武术高手,大丈夫向他们求救,但是几番武技较量都不敌其妻子。另外一个武林高手路过,看到两人欺负妇女孩子,便出手相救,最后打来打去才发现发来是“大丈夫”的小把戏,就把“大丈夫”扛下台去。郝勇、张小燕、赵长军、王建军、王群、李燕龙、邱建国等人通过小品、对练的形式把武术的基本功、武术的协调性、技击性,更形象、直接的展现给了观众。

表1 历届春晚中的武术节目

2.1.2 以“竞技武术”为表演内容的武术传播

现代竞技武术在“高、难、新、美”四字方针的指导下,武术动作更突出表现人的身体技巧美,配上武术服装、音乐、灯光,使原本的艺术样式得到了更高的升华。单“美”这个方针,不仅是武术自身发展的突破点,也是人们对武术的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动作相比之下更加舒展大方,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以2007年《行云流水》、2008年《盛世雄风》为例,笔者认为这两年的武术节目是新规则指导下“高、新、难、美”的竞技武术在晚会传播的代表之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竞技武术的发展形势;(2)迎接和预热2008年北京奥运会;(3)国家武术队员的直接参与。2007年的武术节目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向人们展示了武术的阴柔韵味之美,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太极拳的编排中加上了许多的难度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无论是在武术技艺,还是音乐,服装上,2007年的《行云流水》都是武术节目的一个巅峰之作。2008年的《盛世雄风》的主要表演内容以棍、剑、长拳、太极拳为主,表演者为各年度的锦标赛冠军。每一个拳种的动作都有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如棍勇猛泼辣、气势磅礴;剑的轻快洒脱、刚柔相济;长拳的舒展大方,轻快潇洒;太极拳轻灵圆活,绵绵不断。竞技技术与塔沟武校的学生武术难度技巧样式展示相配合,呈现出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2.1.3 多种艺术样式相融合的“创新”武术传播

武术从“先天性的审美”到“后天性的艺术再造”,对于千变万化的舞台来说不能到此止步,它仍要跟随不断跃动着的审美思潮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2009《功夫世家》我们可以将其归到情景幽默武术:爷爷和奶奶因为让孩子练习和不练习武术产生分歧,最后演化成“武术大PK”。黑框眼镜的白领MM练起铁头功,家庭主妇用厨具操起中国功夫,拳打脚踢的、吐了三次舌头的光头角色,以及最后老爷爷教训儿子的“高超武艺”,这些“桥段”颇有无厘头风格,“无厘头”风格可以说第一次登入端正的春晚大厅。最后当年热播剧《李小龙传奇》的扮演者陈国坤的加入更是让观众在搞笑之余引起对武术的怀旧。2010《对弈》是武术艺术形式上又一代表作。采用了武、舞对弈的形式进行编排,结合了武术与舞蹈中的技术动作,抓住武、舞二者独特的韵味,经过适当的艺术处理,配上古典的音乐,给人一种神秘色彩并带有无穷奥妙的享受,这也是春晚第一次真正将舞蹈与武术两个艺术形式相融合。武术与舞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在战争胜利或休息时,人们往往把战斗中制胜的技术经验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誉,这就成为舞了,这种带有攻防技击性质“舞”与练武很难截然分开。随着武舞中“舞”的艺术因素增多,“武”的攻防技击因素减少,就成为了专门供人欣赏的宫廷艺术了,但其武舞中的套路形式及其丰富的演练技巧却成为了以后武术套路技术中的主要内容[6]。《对弈》结合武术、舞蹈的动作,以动作诠释精神,以精神传达意境,令人感到是“韵不断、味无穷”的美感魅力。舞、武相互交融,舞中有武、舞中行武、舞中现武、舞中存武[7]。

3 促进武术节目在春晚及其他舞台上传播的有效策略

3.1 在内容上促进武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交融

传统的文艺样式进入电视以后,经历了完全照搬、有选择性采用,按电视的艺术规律编排等不同的阶段,今天的电视文艺节目,则更强调电视的视觉思维特点和服从与电视节目编排的需要,以满足当下观众业已养成的视觉思维习惯[8]。如何在电视技术越先进、电视文艺的播出形式也将更趋于电视化情况下,保持传统文艺的文化特色是武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武术可以根据电视的编排做出相应的改变,如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造,但是一定要保存武术自身的特质,通过节目的传播扩充乃至张扬武术中原有的审美内涵。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的典范,它通过奥运会开幕式晚会的传播,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整齐划一、气势动人的太极拳。

3.2 在形式上加强武术“技术”与“艺术”相互动

技术进入艺术以后,需体现出艺术的一般规律,保持人文情感的丰富性和艺术审美中“诗意”的自由流淌。但是技术与艺术的相融,并不是意味着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和附庸,恰恰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才能有所创新出更多的艺术样式和种类[9]。武术作为舞台表演项目其核心还是技术,只是演练的技巧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一味强调舞台的上艺术,那么武术自身“有意识的形态美”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无美可谈。武术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并不是一个矛盾,武术套路的艺术性是为了更好、更诗意的表现技术性,作为晚会下的表演性武术只有领悟到它的真谛:技击是本质、功力是根基、节奏是活力、风格是色彩、激情是灵魂,我们才能将武术套路中的高水平表演不断引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才会为民众所赞赏[10]。

3.3 在编排上提高武术“创意”与“娱乐”相结合

娱乐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体价值之一,创意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武术娱乐价值的存在的形态[11]。创意、娱乐相结合的武术表演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只是吸引大众目光的“亮点”,也是武术传播与发展的“突破口”,更是对武术艺术化的创造与升华。娱乐与创意融合将会不断提升武术现代娱乐价值,2012年春晚中,偶像明星韩庚表演的节目《除夕的传说》结合了武术、舞蹈元素,运用了3D等科技技术,在“创意”二字上做足了文章,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创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从当代中国武术的几次大发展来看,可以发现武术的发展与传媒是分不开的[12]。新时期武术只有“创意”与“娱乐”相结合,才可能会掀起武术的又一次热潮。

4 结论

春晚舞台上的武术是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传统武术到竞技武术,从各种情景武术到与其他艺术样式相结合,其目的就是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宣扬、展示中国元素。利用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如何使武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技术”与“艺术”、“创意”与“娱乐”更好的结合,是武术现代传播要尽快思考的问题。本文仅仅分析的是央视春晚下武术节目的表象问题,对于如何推出思想文化艺术性较强,深受大众喜欢的武术节目、中国主流媒体如何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及传统体育文化,可能是武术界与相关部门应该一起探讨的问题。

[1]余秋雨. 让文化面对社会—《电视社会学研究序言》[J].当代电视,1998(10).

[2]郭讲用.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J].体育科研,2009(4):55-58.

[3]王艳玲.电视文艺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53.

[4]王艳玲.电视文艺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55.

[5]郭玉成.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J]. 搏击·武术科学,2009(5):1-2.

[6]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24.[7]姬瑞敏.武舞结合—武术表演舞台化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89-91.

[8]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75.

[9]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47.

[10]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7.

[11]杨少雄.娱乐与创意:传统武术功能与价值的诉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2):168-172.

[12]王 岗,赵建宾.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2-5.

On Wushu Dissemination through TV Evening Par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CTV

Zhan Jing Ru Jingjing Tan Zhenzhe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mathematical statis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CTV to research the spread of Wushu under TV evening party influences.This article aims at analyzing how to make Wushu as entertainment programs better shown sight in the audience,and taking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party to increase the effect of Wushu dissemination,attract the audience,expand the influence of Wushu.

Wushu dissemination Spring Festival gala

G85

A

1004—5643(2012)06—0013—03

1.张 晶(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健康与教育。

猜你喜欢

晚会武术艺术
中华武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武术
爆笑街头艺术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