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武术
2012-08-15张忠杰刘存忠
张忠杰刘存忠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士大夫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武术
张忠杰1刘存忠2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士大夫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士大夫文化的形成和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形成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及武术发展特征,从而为武术的当代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士大夫 政治文化 武术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知识分子,占据文化的制高点,但又是官僚,是业余的行政管理者,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士大夫政治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政治文化尤为发达;而政治文化中,士大夫阶层政治文化的地位最为重要,直到今天,这种文化传统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1]
然而,放眼看世界,在欧洲的中世纪,存在一个“士”阶层——骑士阶层;在古代的日本,也存在着一个“士”阶层——武士阶层,骑士阶层和武士阶层都是以武为主;唯独处于东方文化中心的中国没有武士阶层,虽然在春秋战国曾出现过“侠”这一阶层,但很快淹没于历史的河流中。中国的“士”都是以文为主,且以读书做官为主要人生追求。在士大夫政治文化下,武术受到何种影响?武术发展有何特征?这些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1 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形成
1.1 何为士大夫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2]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及其思想一直成为国学正统。儒学的知识分子也由单纯的学者逐渐演变为参与朝政的官僚。士大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士”阶层,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与日本的武士阶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2 士大夫政治文化的中国特色
士大夫是中国所独有的社会群体,既是文化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又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在其他国度是没有的,一般来讲,文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主要担任学者、教师等角色,著书立说、文化创新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官僚则主要由具有行政职业技能的人员掌管。文化和官僚是两个职能和作用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但在中世纪的中国,二者却完美的结合了起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积极入世理念的体现。
2 士大夫政治文化下武术的曲折发展
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和国家取士标准的规定,这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士大夫的取士标准
在古代,“在官僚体制下,以什么标准以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选拔官员是直接关系到各王朝的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3]由于儒家的正统地位,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取士的标准也就自然以文雅儒士为主,“作为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父母官,其自身所体现的精神权威不仅比专门的职业技能重要,而且也比依靠权利所产生的政治权威重要。由此我们不就不难理解,从科举取士创立时起,文学为什么会成为科举取士中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4]
2.2 重文轻武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士大夫以文取士的标准下,吸引了大批的读书人,“君子勤礼,小人尽力”一时成为众多读书人的价值观,读书做官也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科举制起,以文章取士,仕宦之诱下,士人趋之若鹜。‘文左武右’,重文轻武,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事实”。[5]尽管历代封建王朝都重视对军队武备的建设,但“侠以武犯禁”的思想一直主导着统治者。这直接造成了社会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包括武术在内的古代体育发展长期受到限制。
2.3 武术的曲折发展
一方面,士大夫政治文化造成重文轻武社会风气的形成,限制了武术的发展,使武术长期主要伴随军事发展而发展,给武术发展带了机遇,出现了武举制;但另一方面,武术总体发展滞后,缓慢前行于历史的长河中。
2.3.1 长期伴随军事而发展
由于社会重文轻武之风的兴起,武术长期伴随军事发展而发展。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最本质的功能——搏杀技击被用于军事,作为战争厮杀最直接的手段而存在的,因此受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重视。很显然,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主要是作为一种军事技术而存在,早期在民间虽然也有像角力之类的武术形式存在,但总体看来,由于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影响,武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
2.3.2 武举制促进了武术发展
在士大夫政治文化影响下,读书做官,进入仕途,是多数人的梦想。这应用于军事人才的选拔上表现为武举制的出现。
封建王朝一方面在民间“禁武”,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不得不加强军事,在武术作为一种军事技术的冷兵器时代,武术部分得到了重视,在唐武则天时出现了武举制。武举制部分改变了文治天下的局面,尽管由于火器的影响而最终取消,但客观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2.3.3 火器的出现使武术脱离军事
火器的出现改变了古代战争的形态,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存在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武术逐渐脱离于军事,武术在民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到明清时期,武术得到繁荣发展。可以说,武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绑在军事的战车上,直到火器的出现,才使得武术在民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士大夫政治文化下的武术发展特征
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之后,社会刮起了一股士大夫之风,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统治中国社会的“宗教”。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影响着包括武术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武术发展逐渐呈现出健身化、表演化、养生化特征。
3.1 武术发展健身化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武术的萌芽开始,健身功能是武术的一项基本功能,但随着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重文轻武风气的兴起,武术在民间多以健身形式存在,特别是火器出现后,武术退出军事舞台,其强身健体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武术在军队中也成为惯勤肢体的手段。何良臣在《阵纪》中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武术发展日益健身化。时至今日,武术已成为强身健体的一种重要手段。
3.2 武术发展表演化
在封建专制文化发达的古代,历代王朝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一直遵循“侠以武犯禁”的原则,禁止民间练武,收缴天下之兵;在思想上,则用儒家思想对百姓进行教化。一方面,促进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于武术发展而言,在士大夫政治文化和专制文化背景下,“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武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在杂剧的舞台上得到了演习、传播、传承”[6]这促进了武术表演功能的发展。
武术从萌芽开始,到发展成熟,期间一直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发展成长、壮大。在传统文化“程式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武术套路这一独特的运动形式。在重文轻武、崇文尚柔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尽管在中国古代,武术形成了“打练结合”的训练体系,但重艺术、重表演、轻实战,逐渐成为武术发展的趋向。以至于套路花法流入军中,遭到了古代武术家们的批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7]
3.3 武术发展养生化
武术养生化是武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方面这是武术规律的使然。社会的需要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松懈和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养生健康成为人们内心的需求。加之武术与养生的结合,促进了武术养生化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影响。
士大夫政治文化,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读书做官成为读书人的人生追求,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是一种阴柔文化。他要求人们思想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心宁、志逸、气平、体安”,所以说,古代文化追求静极之物。太极拳,追求静与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儒家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体现。之后出现的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以养生为主的拳种。武术养生化已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之一。可以说,士大夫政治文化影响着社会的心理结构,影响着历代武术家们的思想,也影响了武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士大夫政治文化的认识,分析了士大夫政治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和武术发展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士大夫政治文化对武术发展有两面性。一方面,士大夫政治文化造成了整个社会重文轻武风起的形成,限制了武术的广泛发展,使武术长期伴随军事发展,另一方面,士大夫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武举制促进了武术的发展。(2)士大夫政治文化下的武术发展呈现出健身化、表演化、养生化特征,体现了儒家文化崇文而尚柔、主静的特点。
[1]袁德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管窥[J].原道,2008(12):174.
[2]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0629.htm.
[3][4]屈永华. 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化的历史成因与影响[J].法商研究,2003(4):132.
[5]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12.
[6]马彦君.现代武术表演的哲学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8(11):83.
[7]李 龙.技击:恒古不变的武术教育主导思想[J].搏击·武术科学,2008(3):20.
On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ulture about Scholar-officals
Zhang Zhongjie1Liu Cunzhong2
(1.P.E.Department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Guizhou 550018;2.Guangzhou Univesity of Sport,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Scholar official is the result of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By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s of scholar political culture.Depicting the impression of process of scholar political cu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the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us.
Wushu scholar-officials political culture
G85
A
1004—5643(2012)06—0003—02
1.张忠杰(1980~),男,助教。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