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2-09-26冯占民
冯占民
1 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减少能耗;二是减少碳排放;三是环境友好。就某个区域而言,上述三个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关键要看这个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即区域低碳发展能力。
区域低碳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区域低碳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能力是指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将区域低碳发展能力定义为:“区域能够达到低碳发展状态的水平”。也可以理解为区域实现经济与环境问题脱钩发展的潜在能力。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我们认为区域低碳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区域所具有的降低能耗的能力、降低碳排放的能力以及环境友好的治理能力。区域低碳发展能力强,则这个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就会比较快,发展效果就会比较好。区域低碳发展能力弱,则这个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就会比较慢,发展效果就会比较差。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要提高区域低碳发展的能力。此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区域低碳发展能力不仅关系到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成效,还关系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关系到我国构建“两型”社会的成效,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展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其中对低碳经济的评价也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国际方面,对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利福尼亚州绿色创新指数。该指数是由NEXT10组织设计并发布的,其指标体系包括四类:低碳经济、能源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其中低碳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三类: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效率和温室气体来源分布。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细分指标为:温室其他年排放量和人均温室其他排放量。二是澳大利亚低碳竞争力指数。该指数是2009年9月由VividEconomics发布。该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标:产业细分、早期准备和未来繁荣。还包括19个二级指标:交通部门人均能源消费量、由贸易引起的碳排放比重、清洁能源比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增长率、电力碳强度等。三是普华永道低碳经济指数。该指数是2009年12月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该指数仅有1个指标——碳强度。所谓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国内方面,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研究视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付加锋等(2010)提出了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低碳生产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文发展指标和低碳政策指标。肖文和樊文静(2010)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测度指标: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率、清洁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指数以及低碳竞争力指数、低碳改善指数、低碳差距指数等。另外,叶依常、黄明凤、周巍等也对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构建。
二是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潘家华、庄贵阳(2010)提出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项指标体系。马军等(2010)提出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五大类31项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指标、产业发展指标、科学技术发展指标、社会支撑指标、环境支撑指标等。辛玲(2011)提出了评价低碳城市的六大类43小类指标等。主要包括经济低碳化指标、基础设施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技术发展指标、低碳政策完善程度指标、生态环境优良指标等。三是低碳竞争力指标。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提出了区域低碳竞争力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其现实版低碳竞争力评级指标主要包括低碳效率、低碳引导和低碳社会三大类21类具体指标。例如低碳效率指标包括碳排放效率和能耗效率两类(见表1)。另外,朱有志(2009)、陈晓春等(2010)也研究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表1 现实版低碳效率指标体系
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肯定地说,虽然研究成果总量不是太多,但其指标体系已经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尤为可贵的是,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已经由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效果进行评价转向了对区域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这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决策参考依据,也为低碳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从上述指标体系具体参数选择及其单位来看,上述指标体系(包括区域低碳竞争力指标)均以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中心,主要是分析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是一种静态分析。而没有从时间维度反映区域发展低碳经济成效的变化情况,即没有从时间维度分析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大小。例如A地区在五年时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0%,而B地区只降低了6%,这就表明A地区能耗降低的能力比B地区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地区低碳发展能力就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因此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从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角度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这正是本指标体系研究和构建的意义所在。
3 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各个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能力,同时也可以权衡区域的各个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大小,为决策者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构建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区域低碳发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区域谋求低碳发展的能力。同时各个指标之间不能重复,必须相对独立而且根据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度赋予不同的权重。
二是可比性与动态性原则。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进行横向比较,寻找差距,因此指标选择必须具有可比性。同时指标体系又要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低碳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以便准确地描述与度量区域在各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运行状态、发展潜力等,因此指标体系必须具有时间维度的动态性。
三是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能够科学的反映出区域在各个环节的低碳发展能力,同时指标数据的收集也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现有统计年鉴、数据库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计算得出所需要的指标等,以便于对指标体系和计算结果进行再核实。
3.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已有的低碳经济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我国省域经济、社会的统计数据,从区域能耗降低能力、碳排放降低能力和环境友好治理能力三个环节入手,初步确定一级、二级和三阶指标。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按照贡献率达70~95%的特征值所对应的主成分,确定二级、三级指标体系的权重和指标范围,完成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区域低碳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3.3 主要指标解释
在一级指标中,区域能耗降低能力主要是指某一时期内区域能耗降低的程度。区域能耗主要包括电力消耗和一次性能源消耗。其中单位GDP能(一次性能源)耗降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区域碳排放降低能力主要是指某一时期内区域碳排放降低的程度。其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例如从2007年到2010年,湖北与湖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15.6%、10.8%,这就说明,在这段时间内,湖北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耗的能力比湖南强。
4 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加以扶持。尤其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各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谋求低碳发展的能力存在差异,发展低碳经济的效果必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各个区域的低碳发展能力,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1]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编.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R].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5).
[2]付加锋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3]肖文等.低碳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兼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J].工业技术经济,20011,(1).
[4]马军等.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5]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