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与本土产业关联分析

2012-09-25曹炳汝邵笑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江苏省制造业

曹炳汝 邵笑

摘要: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FDI聚集地之一,但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FDI与本土产业关联度较弱,我们通过该路经来获得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有限,而外资扩散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它们与当地企业之间形成的后向关联。以江苏省制造业各部门为研究对象,从后向关联的角度分析了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现状,并从提高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效应的三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原因,最后从政府及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促进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产业关联;技术溢出;江苏省;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59-03

一、FDI與本土产业的关联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是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各国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引进FD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11年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同比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 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2 302家,同比增长1.1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0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497家,同比下降5.0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95亿美元,同比下降26.07%。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743家,同比增长3.2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3.48亿美元,同比下降3.65%。

2001年度世界投资报告“Promoting Linkages”中认为,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经济生活中重要性的提高,东道国追求的不仅仅是投资的数量,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愿望,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和东道国的国内企业之间建立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industry link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Hirschman)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1958年赫希曼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对产业间关联度与工业化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并认为:对资本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首先选择发展那些关联度强的产业,特别是后向关联度较强的最终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依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的赫希曼基准(Hirschman Criteria)。他认为产业关联度应成为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的一个基本准则,即必须选择能对东道国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强的产业,或者说具有较强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的产业。就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而言,后向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从东道国的当地供应商获得产品(或服务);前向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向东道国的当地批发商或最终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水平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有竞争行为的东道国的当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效应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在东道国通过技术的自愿与非自愿外溢,促进了东道国当地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另外,FDI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主要表现在关联就业上,对东道国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随着FDI对东道国投资的增加而增加。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估计,每个直接就业会带动1~2个关联就业,可见其就业总量要比直接就业数量多。从产业角度看,FDI可以调整东道国产业的市场结构。跨国公司的进入改变了东道国一些关联产业的供需关系,从而使其市场结构发生改变。FDI进入东道国某一产业后,会加剧该产业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会对其他产业提升和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如FDI进入上游产业,会引起上游产业的竞争,但竞争会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加大技术投入、改善生产模式,进而降低产品价格,下游的企业因享受较低的投入品价格而增加了利润水平。若FDI进入下游产业,则会改变当地投入品的供需关系,产生的后向垂直关联效应可以调整上游产业的市场结构,提升当地供应商的竞争力。对东道国产业的关联效应还表现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小岛清理论表明FDI向东道国传递和转移先进生产函数,经由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从而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中国吸收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多,跨国公司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在建立垂直关联的过程中,在东道国当地形成了中间投入品市场;减少了投入品的运输次数,节约了运输成本;迅速满足终端产品的需求改变;劳动力资源的共享和技术“溢出”。以上种种行为都是在东道国形成地区产业群的必要条件。所以跨国公司产生的关联效应还表现在东道国地区产业群的建立及成长方面。

二、江苏省制造业FDI与本土产业关联现状

提高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效应,由三个因素主要决定:第一,该项目在给定期间内要吸引的FDI投入量;第二,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前向、后向关联度;第三,投资项目的国产化。

江苏省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凭着良好的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1—2010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0.3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为40.39%。按照外资投向的一般规律,其首选目标在于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投资回收快、投资利润高的行业。江苏省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及劳动力供给和低成本等比较优势,因此,FDI的大部分都流向制造业部门。至2010年底,制造业合同外资金额达到3 884 629万美元,占全省总计的68.35%;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 846 859万美元,占全省总计的64.81%。所以FDI投入量可以满足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效应的要求。

根据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对江苏沿江开发区的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情况展开的一次调查,发现60%的外资企业在当地都有两家以上的配套企业,而本土配套企业数仅占配套企业总数的46.7%。这意味着该地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建立起产业关联的大约只有28%。江苏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第二大省份,其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建立产业关联的发展程度在全国也应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的情况尚且如此,全国的情况可见并不理想。学者研究发现,FDI不是通过其资本的表面特性,而是通过其是否与本土产业建立关联来影响国民收入的。所以促进产业关联才能最大可能地利用FDI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是通过垂直关联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其中后向关联才是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帮助本土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提供技術援助、信息支持,加强管理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以保证自身产品更具竞争力。下面就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计算出FDI的后向关联指标从定量的角度把握FDI与中国产业后向关联的现状。

后向关联反映的是在外资企业最终产品中采购某行业本土中间品的比率,实际上是一种在产业层面上的本土采购率。根据UNCTD(2001)的定义设定为

BLij=∑j,i≠jαij FOj/TOj

其中,aij是直耗系数,来自于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表示第i行业向第j行业提供的产品占第i行业总产出的比重,即第j行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中来自于购买第i行业的产品占第i行业总产出的比重。FOj、TOj表示j行业三资企业总产值以及行业总产值。

从指标可以看出后向关联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外资企业在某个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二是该特定行业的与其他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以下将从这两点综合加以分析。首先考虑外资企业在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工业行业中三资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如表1所示),从三资企业市场份额排序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居于前三,其市场份额均超过50%,表明外资在这些行业已经有很深的介入,参与程度很高。而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市场份额不足25%。其他行业则市场份额则分布在25%~60%这个区间。通过对行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三资企业市场份额较高的行业往往是中国开放度较高,而技术水平含量也较高的新兴行业。在这些行业中FDI面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凭借母公司的技术优势,大举进入,占领市场,特别是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行业,可以发现21世纪中国进入WTO后,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相比新兴行业而言,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FDI则表现出较低的参与热情,这也和中国的产业政策相关,对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行业,由于外资很难取得自然资源的勘探权、开采权,所以外资在这些行业难以和“中”字头的国有企业竞争,一些具有国家主权背景的企业航母如中石油、中石化、中铝成为市场的主宰。对于传统的非垄断行业如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呈现出分庭抗礼的格局,这种态势的形成也有利于中国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从投入产出角度考虑,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上的关联程度远低于内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这种情况很大部分因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当地成分偏低,外商投资企业还没有将本地企业作为重要的采购市场,本地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关联上还不够紧密。一方面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型为主体,总体上还处于利用国内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作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国内本地企业的配套能力还不能适应国际生产体系的要求,在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上,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核心配件的生产上存在差距。加速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就是模仿、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引进国的国产化水平决定了该国技术知识的增长速度和该国利用知识能力的增长速度,进而对技术输入国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国产化是产业关联的晴雨表,产业关联现状可由国产化体现,国产化是缩小国际技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低关联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国产化程度普遍较低。

三、促进FDI与本土产业的关联的政策建议

综合前文的分析,我们建议中国引资思路是:第一,一如既往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但在引资过程中,注重对外资的正确评价,不能只讲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因为一方面外资推动了内资部门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鼓励外资进入一些产业链较长,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并积极培育FDI的本土聚集,对FDI的本土采购加以政策保障。这样有利于发挥FDI后向关联效应。第三,由于中国自主R&D实力有限,这样不仅使得自主技术进步缓慢,也极大的限制了FDI后向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因此,加强自主研发投入,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在充分理解国际政策规则、贸易条件前提下,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达到鼓励后向关联的建立和深化的最终目的。这些用于协调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关系的经济政策应当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看做是东道国的企业发展促进政策与外资政策的“交集”。

从企业角度讲,与外商投资企业建立配套体系,可以有效地放大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加快本土产业的升级。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群体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本土企业的制造能力和规模也迅速扩大,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配套的生产体系,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可以有效地建立后向产业联系。国内很多成功的本土企业都是通过建立配套生产起步,通过一项产品的“专、精、尖”的生产,嵌入国际产业链而发展壮大起来。与外资企业建立配套体系,可以有效地放大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本土产业的升级。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就是建立在当地企业在公共贸易发展中迅速形成配套供应能力的基础上的。另外,在一体化的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涉及大量的中间产品、技术、资金、服务及无形资产的流动,所以战略性的技术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与外商投资企业产业关联的较高层次。战略性技术合作,是战略联盟的核心内容,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联合,为实现在产业技术发展的共同目标,通过产权或非产权的企业合作协议形成的企业联合体。战略性技术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在产业高端技术领域控制产业发展,并通过这种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模式,很多企业借助战略性技术合作得到长足发展。跨国公司是创新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和技术发明的领头羊,在经济自由化背景下,为了保持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其公司已经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利用不同国家的研究、开发成本的差异,获得区位经济和R&D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可以获得新知识,并分享R&D成果,将其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融合,以达到战略升华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合作为东道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带来了契机。

猜你喜欢

江苏省制造业
吃火锅的发现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