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2012-09-25汪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问题教学

汪淳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国家教委规定的理工农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在培养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因此,弄清当前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312-02

一、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自然辩证法具有集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思想性、教育性寓于科学性、知识性之中的特点,在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科学技术素养和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有助于研究生树立宏观的唯物辩证自然观

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只是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以外的领域很少问津,缺乏对自然界的宏观反映和整体把握。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最本质属性和共同规律进行哲学探索。这是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都无法承担,也是任何专业的研究生在过去的学习中都很少接触过的。有助于研究生从宏观上综合把握自然界的真实本性,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从而有助于他们树立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二)有助于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普遍带有简单化、单向性的特征,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简单而容易表面化,甚至会产生一些片面性认识或极端性看法。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对社会复杂问题的全面分析与正确判断的能力。在自然辨证法课程中讲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时,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对辩证思维的基本内容也做了全面阐述。在讲述科学技术方法论时,对单向性思维进行了分析,并与辩证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使学生看到单向性思维的局限性,全面掌握辩证思维,进而提高他们对复杂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有助于研究生提高思想觉悟,强化科研道德意识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出现了滑坡现象。研究生作为时代的脊梁,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让青年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科学哲学这部分内容中,自然辩证法课程特别强调了科学共同体应有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每个科技工作者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在伪科学、假科学还远未绝迹的当代社会中,研究生应强化自己的意识,自觉抵制经济体制转轨期间行业不正之风对自己价值观念的冲击,端正价值取向,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研究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创新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自然辩证法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方面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思想认识问题:

1.认识上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样一门课,为了学分而学。从很多访谈和问卷中反映出,相当部分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教师教的目标很明确,但学生学的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教师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目标都必须明确,并且应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当前自然辩证法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思想上不重视。也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政治课,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实际上自然辩证法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为“ 文科中的理科”和“ 理科中的文科”。自然辩证法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顾和哲学反思;二是科学技术的两重性及由此引发的争论;三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科技战线的中坚力量、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人,甚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人。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强化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为认识上的模糊和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上缺乏热情,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教学形式原因

1.有关教材的问题。尽管现存教科书都明显地具有各自的优点,有着独特的体系,但很多教材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避“实”就“虚”。过分局限在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规律的框框中,往往是堆积概念或单纯强调空洞抽象的结论。即使有些科学实例,又大多是简单而机械的附比,作为对某条原理或概念的注解。学生从中难以把握到辩证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的精髓及其发展线索,面对的只是单纯的材料罗列和流于表层的介绍。教材及教学中心应该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比教学目的就会发现,现存的许多教材过于空洞和表面化。

2.就目前来说,自然辨证法课普遍还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给教学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尽管研究生的素质相对来说较高,但仍然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很重要

在访谈中,研究生们认为自然辩证法教师在教的方法和艺术水平上也有待改善和提高。首先,在教的方法上,有的研究生认为老师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讲授法。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没有得到训练。有的研究生认为,多媒体制作应该更生动丰富一些。其次,在教的艺术上,普遍认为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以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科学有趣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感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调动起来。

三、对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的一些思考

自然辩证法课程应尽可能地弥补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不够了解的不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如多一些求实精神,多一些对当前中国教育情况及学生真实状况的了解,明确务实的教学目标,更多地考虑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是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学术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仅有对自然辩证法一般原理的泛泛讲授,对于研究生这样一个特定的学生层次远远不够。如果仅仅停留在大学阶段的理论水平,进行一般性的重复教学,肯定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在系统讲授的基础上,突出某些教学内容的学术性,进行专题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教学尝试。

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专题为例,着重讲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类目前在与自然关系上的困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紧迫性、可能性及基本途径等基本原理和内容。介绍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归纳出专题的内在逻辑:只有正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关系,改造与保护自然并重,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协调发展,才是人类真正唯一的归宿。

(二)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

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研究生,研究生有其自身的特性。比起本科生,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更加成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研究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材进行管理。教师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基础;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关键;具备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核心;具备对课堂环境管理的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保障。只有使课堂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体现人本性,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实践证明,高效教学的本质是师生良好的交往互动。学生要参与到教学中,才有可能实现课程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同样如此,教师面对的是年龄参差不齐,个性差异较大的研究生群体,只有从单纯的讲授走向交往互动,才能使自然辩证法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关于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授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适合研究生,引起不少争论。有的自然辩证法教学组织形式第一学期以大班授课为主,相当部分研究生认为:一百多人挤在一间教室听课,这不应该是研究生课堂的样子。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师生互动也不强,要是部分学生稍不自觉,整个课堂就闹哄哄的,听课效率特别差。因此还有的研究生认为,第一学期以大班授课为主,讨论、自学为辅,第二学期结合自己专业以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研究为主,大班授课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科学的。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最有效、最适合研究生课堂,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2]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韩丽峰,许为民.对自然辩证法课程教育功能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4]薛景华.专题教学法在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运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1).

[5]贺兰英,王小燕.自然辩证法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12).

[6]康贝贝.深化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

[责任编辑 陈鹤]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问题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于光远论自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
教育教学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