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
2012-09-25刘兵
刘兵
(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2265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素于头颈活动时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狭窄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现象。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并与药物治疗33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9岁,平均(51±5)岁;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 22个月,平均(7.72±3.43)个月;颈椎关节增生伴椎间隙变窄29例,曲度变直13例,伴项韧带钙化3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平均(52±3)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23个月,平均(6.80±3.37)个月;颈椎关节增生伴椎间隙变窄20例,曲变变直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转试验阳性,颈部过伸或旋转至某一方位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脱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③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④颈椎侧位片、双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节段性不稳,以C2-5为常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
1.3 排除标准
排除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椎动脉I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脑梗死、脑出血及炎症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风池、翳风、天柱和 C3-7夹脊穴。伴呕吐者远取内关、足三里;伴烦躁易怒和口苦目赤者酌配太冲、三阴交;伴失眠多梦者加丰隆、神门。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位,术者先在选定的各穴均匀揉按、点拿共 5~10 min,尤以颈夹脊、风池穴温热酸胀为度,然后常规消毒所选穴位,颈夹脊穴采用0.35 mm×75 mm毫针进行针刺,针尖外斜向刺入;风池穴采用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针尖向同侧内眦方向斜刺20 mm;天柱、翳风均直刺0.8寸。捻转补泻得气后,各穴接G-6805电针仪,以连续波刺激30 min。电针治疗结束后,续用隔药灸法。将葛根、麝香粉4:1比例以酒或陈醋调和制成厚0.3 cm,直径1 cm如硬币大小药饼,放置于颈夹脊两侧,点燃纯艾插入艾灸盒后方,置在药饼上方,艾条距药饼0.5 cm艾灸30 min,若患者感觉灼热时拿开艾灸盒片刻,灸至腧穴周围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针刺与隔药灸同步进行,疗程间休息3 d,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颈复康颗粒(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0 g,每日2次,治疗3星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痊愈 眩晕等症状消失,功能正常,能从事正常工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
好转 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维持数月后又复发者。
有效 眩晕等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发作症状较轻,或遇劳累后症情出现。
无效 治疗前后眩晕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病位在骨,与肝肾关系密切。中年之后,肝肾渐亏,复感风寒湿邪,劳伤筋骨,痰瘀互阻脉络,髓海空虚,颈椎失稳,出现综合症候群。近年来,CS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因而引起诸医家重视,临床多采用中药内服、推拿牵引拔伸、旋转复位等方法治疗,试图通过影响椎间隙,改变椎动脉、神经根与组织的关系,改善脑部供血。根据临床观察,有时疗效并不十分显著,有些由于受诊疗条件限制,医生手法失当引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采用邻近配穴为主,针刺与隔药饼灸结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方中颈夹脊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皮下有丰富的肌肉和横突间韧带,每穴均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动静脉丛分布,能畅通督脉和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调整脊柱内外环境,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其深面正对着同侧的椎动脉[3],与天柱相配,术前予以揉按捏拿激发经气,刺之能调节脑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对瘀血状态,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4-7],合解肌发表、开窍醒神之葛根麝香饼灸,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脑血管痉挛,针药灸并用,共奏温经活血通络之效。
[1] 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8):4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周长斗.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5):277-278.
[4] 王宗江.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90-91.
[5] 何悦硕.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60-461.
[6] 孟培燕,严红梅,吴绪荣.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14-15.
[7] 周劲松,张林昌.针灸推拿配合走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