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视角下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2012-09-25吴郁玲

中国土地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集约耕地农户

吴郁玲,顾 湘,周 勇

(1.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1306)

1 引言

当前,大量研究分析了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特征,并从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因素、现状、实现效益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全国和区域不同尺度的耕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客观评价,探讨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并提出了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1-6]。然而,本质上,耕地资源利用在微观尺度上是一种农户行为。作为理性个体,农户对生产投入的选择遵循于特定成本约束下的收入最大化原则。因此,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微观行为主体某种行为方式的结果,要改变或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更重要的是分析导致这种行为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文以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湖北省为例,利用1981—2008年近30年的耕地利用现状、耕地投入、耕地产出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模型,从农户视角分析导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内在经济机理,并试图阐述由此生发的政策启示。这对于改善农户生产行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农户视角下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是通过增加对单位面积土地的其他要素投入、优化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管理制度等,来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耕地利用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相关要素以及农户行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系统[7]。因此,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差异既表现为复种指数、土地垦殖率等耕地利用现状的不同,也体现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入、农业机械投入、劳动力投入等耕地投入数量的不同,同时还表征了农户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单位面积耕地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等耕地产出数量的差异。而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地利用行为方式的直接结果和体现。因此,对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关键是探讨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相关因素。而农户的土地耕种行为与其所需供养的农业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农户人口特征,与农业经营的投入、产出等经济因素,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制度政策等因素有关。

2.1 农户人口特征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首先取决于农业人口数和农业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人口数越多,若耕地数量不变或递减,则意味着只有通过增加单位耕地的投入产出能力,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才能满足对粮食的需求。

而农业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另一个重要人口变量。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越有劳动力的保证来实现对土地的精耕细作,从而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

2.2 农业经营的投入产出经济因素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2.2.1 农业生产成本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农户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是农业生产成本的直接体现和重要表征。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农户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方式的变化。

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农户农业经营纯收益的下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户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有研究通过对全国14个省份的农户调查发现,面对农业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不少农户削减农资、人工和农业技术的投入,种植业复种指数下降,精耕细作减少,“冬闲田”、“抛荒田”增加[8]。

同时,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也有可能引发农业发展方式的变化。如一些地方优质高产品种和轻简栽培技术得以迅速推广,耗费体力较大的病虫害防治和农作物收获等环节逐步实行机械化操作。生产成本低、补贴高、种植管理简单方便的品种和种植类型日益受到青睐[9]。因此,从长期来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提高,对增加耕地的化肥、农药和机械化投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但在短期内,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减免农业税、农业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带给农户的好处,从而抑制农户对耕地的投入,不利于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2.2.2 农业比较收入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作为理性个体,农户对承包经营土地的投入除考虑投入成本绝对量的大小外,还兼顾到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于农业产出量的高低。也就是说,农户农业生产纯收入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并导致不同的耕地利用集约度。

同时,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多用途性,在不同用途间具有竞争性。因此,农户对耕地的利用行为还取决于农户经营农业比较收入的高低。农业比较收入越高,越能激励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增加对耕地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2.3 农业生产相关制度政策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2.3.1 耕地的产权保障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科斯指出,不同的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激励作用,进而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内生变量[10]。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界定及其产权安排状况体现了农户承包土地的产权保障状态,而不同的产权保障状态会形成不同的激励效应,进而对农户土地投资的积极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及集体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比,1978年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大进步,它通过赋予农户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变集体所有集中经营的单一产权结构为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制度绩效[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户稳定的产权预期,也激励了其土地投资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然而临近第一轮土地承包末期,农户逐渐失去对承包土地稳定产权的预期,很多地方出现农业耕种的短期行为,一度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单位耕地产出额的减少。直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制度确立,才重新树立了农户对承包土地稳定产权的预期,并激发其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

2.3.2 农业补贴政策与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中国的农业补贴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对粮食企业经营费用、粮食定购价格等流通环节的补贴,到针对种粮农户的粮食直补,农业补贴制度体现了对农业发展、农户增收的政策支持[12]。这一政策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农户的农业投入、促进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研究表明,尽管农产品价格干预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农业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增收具有明显促进作用[13]。另有学者构建生产函数和要素需求函数模型测算了2004年“两减免、三补贴”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绩效,表明政策实施当年粮食总产量增加中有74.5%来源于单产的增加,23.9%来源于种粮面积的增加,1.6%来源于单产增量和面积增量的相互作用[14]。粮食单产的增加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新技术的采用和良好的气候状况。除天气外,其余两项都与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有关。而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也主要是由于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所致。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取决于粮农对种粮收入的预期,而对种粮收入的未来预期又取决于当期的市场价格和政策支持。可见,农业补贴制度对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 农户视角下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期选取1981—2008年,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1982—2009年)》、《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1982—2009年)》。

(1)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标。本文以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来评价湖北省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参照已有研究成果[1-6],从耕地利用现状、耕地投入、耕地产出等方面选择复种指数、耕地有效灌溉率、土地垦殖率、户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入量、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量、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投入量、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等9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计算湖北省1981—2008年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表1)。

表1 1981—2008年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Tab.1 Composite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 from 1981to2008

表2 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Tab.2 Impact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in Hubei Province

(2)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根据上文的分析,基于农户视角,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因素如表2所示。其中,由农业人口和户均劳动力人数表征的“农户人口特征”会影响耕地利用状况;由人均纯收入、农业比较收入、农户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表征的“农业经营的投入产出经济因素”会影响耕地利用现状和耕地投入;由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表征的“农业生产的相关制度政策因素”对耕地利用现状、耕地投入和耕地产出都有影响。

3.2 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

以“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为因变量,以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各因素为自变量,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在模型的具体形式上,本文采用双对数回归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表3 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Tab.3 Regression of impact factors on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from farmers’perspective in Hubei Province

3.3 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总的来说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统计检验有意义。同时,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符号与预期符号一致,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理论假设。但具体来看,各解释变量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不同。

(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能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25.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比较收入增加1%,将激励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28.9%。可见,农户耕地带来的经济收入对激励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具有显著的意义。

(2)户均劳动力人数对耕地集约利用也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户均劳动力人数增加1%,将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46.2%。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实现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越高,意味着农户耕作成本越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实证研究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提高1%,将使得耕地利用集约度下降10.1%。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激励农户增加耕地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4)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依据实证分析结果,反映产权保障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安排、反映政府对农户农业生产支持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尽管稳定的产权界定和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是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和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并未充分发挥激励农户精耕细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效能。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1)从本质上说,耕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微观行为主体农户在特定经济制度环境下遵循收入最大化原则而采取的某种行为方式的结果。农户的人口特征、农户农业经营的投入、产出经济因素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制度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耕作行为,继而导致不同的耕地利用集约度。

(2)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实现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和农业比较收入的增长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直接动因。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越高,意味着农户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将抑制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积极性。

(4)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和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尚不健全,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

4.2 政策启示

基于农户视角,本文分析了影响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以中国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湖北省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1)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要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关键是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

(2)农户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可考虑通过增加农业收入的方式来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直接反映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继而影响农户对耕地的投入强度,因此,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促进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重要保障。

(4)从实证分析来看,体现耕地利用产权保障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安排对耕地集约利用并未体现明显的驱动作用,说明现有的产权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其保障权利人主体相应权利和利益的效能;而农业补贴政策也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是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的制度基础。

):

[1] 张海英,傅春.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定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159-1163.

[2] 易军,梅昀.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8):895-900.

[3] 曹银贵,周伟,王静,等.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291-296.

[4] 骆东奇,李乐,郭英,等.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98-103.

[5] 祝小迁,程久苗,费罗成.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11-17.

[6] 邵晓梅,王静.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浙江省慈宁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93-97.

[7] 许月卿,王静,崔丽.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资源科学,2009,31(7):1117-1124.

[8] 王东京.补贴农业政府应公平交易[J].21世纪经济报道,2005,9:19.

[9] 方松海,王为农.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9,(9):91-108.

[10]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11.

[11]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缺陷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

[12] 朱应皋.中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变迁与反思[J].乡镇经济,2006,(3):8-11.

[13]宗义湘,张悦玲,李先德.中国农业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6):1-4.

[14] 钱克明.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执行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8-13.

猜你喜欢

集约耕地农户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耕地时节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