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意义分析
2012-09-22崔海玲白文丽
崔海玲 白文丽
高血压的长期存在最直接的受害脏器是心脏,当患者由高血压发展到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冠心病的时候,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可发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发现最多的特征是ST-T缺血性改变。我们通过对250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8月我院心电图有ST-T改变并伴有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250例,其中男124例、女116例,年龄32~76岁,平均(46.5±12.6)岁,病程2~40年不等,平均(26.5±11.2)年,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的症状,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更加低平、倒置(变化I>0.1mV,持续时间至少lmin),或ST-T段假性正常化,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心脏病变,以及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类药物影响所致继发性ST—T改变。患者入院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心电图资料和心脏血流改变情况。
1.2 分组情况与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实验组行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ST-T改变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使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脏彩超的阳性率比较
实验组125例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88例,阳性率70.4%;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阳性95例,阳性率76.5%。对照组125例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42例,阳性率33.4%。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阳性32例,阳性率25.2%。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及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群出现冠心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其病情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高3~4倍[1],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可由于合并存在的高血压而明显加速[2]。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心脏负荷增大,由此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而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3],因此患者心电图、心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必然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在心电图方面,可出现单纯左心室肥大及(或)劳损,也可有双侧心室肥大及(或)劳损,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各种传导阻滞,有时还可见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Vl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增大。
心电图心向量方面,单纯左心室肥大阶段,主要表现为水平面QRS环初起向量明显增大且偏向右方,整个环体更偏向左后方。QRS环的终末向量不回归零点而直接与T环连接,使QRS向量环不能正常闭合而出现ST向量,T环的方向与QRS环方向相反,使平均QRS环向量与平均T向量间角度大,QRS-T夹角因之增大。在双侧心室肥大时,心电向量表现在额面上,QRS环呈顺时针向运行,环偏向右下方,QRS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饼盘状。
临床诊断冠心病较困难,静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不能作为确诊冠心病的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实时观察左心室的所有部位,并能检出异常,室壁节段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或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症状时,静态心电图有ST-T改变,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却显示正常,因此临床单凭心电图ST-T改变对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彩色多普勒虽然是诊断的借鉴标准,但是我们从实验结果看来,动态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而且对患者的随访也发现,动态心电图的ST-T段与心绞痛或者心梗的演变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胸痛,静态心电图ST—T变化者,在进行心脏彩超的基础上应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对心绞痛以及心梗的发生有预示作用。
[1]张宇清,蒋雄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专家讨论会会议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0):793-794.
[2]Washio M,Tokunaga S,Yoshimasu K,et a1.Role of prehyperten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themsclemsis in Japan[J].J Epidemiol,2004,14(2):57-62.
[3]丁秀杰.依那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