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效果分析

2012-09-22汪青

当代医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芬太尼导管心脏

汪青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临床手术治疗中对于麻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效果的优劣能够对手术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改善其手术预后情况,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医疗工作者在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1-3]。快通道麻醉是近年来临床使用较为频繁的麻醉方法,指通过选择合理科学的麻醉处理方法,力争在患者心脏手术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从而缩短患者在ICU治疗的时间,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06年4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3.5岁。所有患者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6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3例,动脉导管结扎术7例,其它心脏类手术9例。所有患者中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两组患者在自然情况和基本病状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首先,术前用药。患者术前30min行1mg/kg的哌替啶和0.3mg肌肉注射东莨菪碱。其次,麻醉诱导方法为:0.12~0.15mg/kg维库溴铵,0.1~0.3mg/kg依托咪酯乳剂,0.05~0.1mg/kg咪唑安定,3~6mg/kg芬太尼静脉注射剂,以及2%的利多卡因喷剂,在进行气管插管后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最后,麻醉维持方法为:10~50ml咪唑安定、12mg维库溴铵、1mg瑞芬太尼以及3~6mg/kg异丙酚构成的联合制剂为一个麻醉单位,以5~20ml/h的标准连续进行微泵输入,手术结束后停止用药过程。如果起初患者需使用2单位麻醉药,则用药量可随手术进行过程逐步减少,也可使用不加肌松药的同时进行小剂量静脉注射的方法。若患者需要体外循环、锯胸骨或切开皮肤,则可在操作前注射0.1~0.2mg的芬太尼,并吸入1%的七氟醚。

两组患者麻醉的全过程都要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血流动力学结合BIS 40~60标准来判断麻醉深度。如果BIS在控制范围内,BP上升高于诱导前的20mmHg,HR大于每分钟100次时,则应用1.0μg/kg芬太尼或0.85μg/kg雷米芬太尼加以控制;HR小于每分钟60次时,则应静脉注射0.01mg/kg阿托品,以保证相同程度的麻醉深度。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进行缝合时应使用0.1~0.2mg/kg的吗啡,患者返回ICU并拔气管导管后,立即使用0.8~1μg/kg的芬太尼,患者使用的镇痛泵在100ml生理盐水和20μg/kg芬太尼的基础上,加入0.5ml PCA,以2ml/h的速度连续输入15min。

1.3 术中监测 在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前,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同时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鼻咽温、尿量、HR、CVP、ECG、DAP、MAP和SAP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抽取患者的动脉血来分析其血气流转情况,做好电解质与血常规的测定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来调整手术进程。

1.4 体外循环管理 排除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手术患者,其余所有患者均在鼻咽温为26℃的中度低温条件下,使用20ml/kg含钾量为23mmol/L的高钾停跳液,用冷血停跳液用仪间断灌注4:1的血清,首次灌注结束后,用15ml/kg含钾量为12mmol/L高钾停跳液进行二次灌注,后改在开放升主动脉前用温血进行灌注,持续灌注3分钟。停止灌注后,将鼻咽温提高到38℃,室温调至28℃。

1.5 导管拔除 在患者进入ICU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导管拔除时间。当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氧浓度吸入量小于0.5 L/min,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值小于45mmHg,临床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基本平衡,能够对简单指令做出反应,无心律失常现象,体温高于36.5℃,且胸腔引流出血量小于100ml/h时,可将患者导管拔除。

1.6 观测指标[4-6]

1.6.1 病人对疼痛的感觉以及记录停止麻醉给药后至病人清醒的时间。根据WHO,疼痛的分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疼痛分级

1.6.2 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对正常语调呼唤名字反应快为5分,对正常语调呼唤名字反应冷淡为4分,仅对大声或反复呼唤名字有反应为3分,仅对轻拍或摇动有反应为2分,对轻拍、摇动无反应为1分。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两种麻醉方法比较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5min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 [(±s),min]

表3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 [(±s),min]

注:a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 拔管时间 呼唤睁眼时间 定位感试验组 10.80±0.89a 14.20±2.16a 24.20±2.15a对照组 3.60±0.62 4.20±0.43 5.68±0.52

3 讨论

快通道心脏麻醉不仅能够维持术中的麻醉深度,使患者血流动力稳定,而且能够较早地拔除导管,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在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各种麻醉方案中,多为复合短交类的静脉麻醉药物,例如,小剂量的阿片。盐酸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药性,能够水解代谢患者组织中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且控制性较好,作用效果好、时间短,在临床手术中逐渐受到了关注[6]。

术中知晓是全麻患者意识清醒的标志,通常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并发症,医学实践表明,心脏手术中患者的知晓率通常要比外科手术高。在麻醉止痛上,芬太尼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方面,显效程度却较差。因此,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能够提高患者的术中知晓率。阿片类药物由于作用时间短、用量低,患者通常会在术后出现较早的疼痛和不适现象。患者会在导管或切口的影响下,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问题,这时为患者注射镇痛剂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肺不张问题的发生率,且术后的镇痛操作能够控制其心动速度和血压情况,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预防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本次实验过程中,为患者早期注射一定量的安定或吗啡,后期则改为自控镇痛,这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和不适反应有了较大的改善,且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导管拔除是快通道心脏麻醉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减少患者在ICU内治疗的时间和导管的尽早拔除,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7-9]。

综上所述,将快通道心脏麻醉应用于心脏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患者术后尽早拔除导管,缩短在ICU的停留时间,防止患者术中知晓,并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行为,保持深度麻醉。由此可见,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极为稳定、安全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1]唐伟红.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20):2787.

[2]周宁.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07(4):252.

[3]刘志慧.电脑双频指数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9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5]陆永绥,张伟民.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6]张冬梅,常业恬,雷庆红,等.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实施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988.

[7]张福军,徐美英,明月凯,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快通道管理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7):429.

[8]Twersky RS.DS Hemodynamics and emergence profile of remifentanil versus fentanyl prospectively compared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surgical patients,2001(6):154.

[9]冯裕,梁真科,刘庆龙.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0):89-90.

猜你喜欢

芬太尼导管心脏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心脏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