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7例临床研究

2012-09-21刘忠鑫陈东风

当代医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还原型脂肪性酒精性

刘忠鑫 陈东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NASH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其进展能够有效降低发展成脂肪性肝硬化的风险。文中将探讨饮食控制基础上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NASH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87例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20~65岁;(2)B型超声波检查示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超过肝脏面积1/2,远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不清;(3)血清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80 IU/L。上述3项均符合者入选。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脂肪肝(饮酒、糖尿病、药物、妊娠、营养不良等)及不愿配合全程治疗者。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岁,平均病程3.9a。8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治疗组4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血脂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基础治疗:禁酒,调整饮食结构,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及新鲜蔬菜为主,控制体重,进行中等量有氧运动。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易善复胶囊(北京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20026)60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67)1200mg静脉滴注,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体重指数,空腹查肝功能和血脂,并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评分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评分变化(±s)

组别 例数 体重指数 ALT AST TG TC 肝脏B超评分(kg/m2) (IU/L) (IU/L) mmol/L mmol/L治疗组 44 治疗前 27.11±1.68 131.8±34.2 118.9±31.1 3.29±1.34 6.16±1.57 2.4±0.4治疗后 25.59±1.56 44.3±14.2 39.3±10.5 1.67±0.64 5.21±1.18 1.4±0.3对照组 43 治疗前 27.13±1.65 132.7±33.6 111.7±32.3 3.16±1.17 6.24±1.63 2.3±0.3治疗后 26.89±1.31 56.2±18.1 52.1±18.2 2.83±1.31 5.94±1.38 1.7±0.4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B超检查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及远场回声衰减消失,管状结构清晰,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脂正常;(2)显效:B超检查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小于肝脏面积1/3,远场回声衰减消失,管状结构清晰,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脂正常;(3)有效:B超检查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小于肝脏面积1/2,远场回声衰减存在,管状结构模糊,肝功能接近正常(超过正常20 IU/L以内),血脂正常;(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采用天津产PHILIPS-IU22彩超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并把轻度脂肪肝计1分,中度脂肪肝计2分,重度脂肪肝计3分,无脂肪肝计0分[1]。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82% ,对照组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NASH常继发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键阶段,阻断其进展能够有效降低发展成肝硬化的风险。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三次打击”或“多重打击”学说已被广泛接受[2]。肝内脂质蓄积是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打击;发生脂肪变的肝细胞对损害因素的敏感,来自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炎性反应等免疫攻击因素构成了第二次打击;三次打击是指持续存在的脂肪性肝炎,进一步诱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形成脂肪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3]。目前研究认为NASH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① 血清和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增加;②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③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直接损伤肝细胞;④Kuppfer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作用等,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4]。

易善复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可以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促进细胞可溶性质粒的形成,加速体内脂肪分解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积聚[5]。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促进肝组织再生,稳定胆汁,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同时,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肝细胞内线粒体酶活性下降,增加浆膜中膜蛋白酶的活性,有效阻止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纤维化[6]。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在细胞内合成的三肽化合物,它是肝细胞内最主要的抗氧化物,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当补充外源性GSH时,GSH可对抗自由基的攻击,保护许多蛋白质和酶等分子中的巯基不被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氧化;抗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护肝细胞膜,恢复肝内各种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肝的形成。因此,GSH作为一生理因子能有效地治疗脂肪性肝炎[7-9]。

通过治疗观察发现,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均有较大改善。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分别针对NAFLD发病机理的两个不同阶段,能够有效改变NAFLD的发展进程。治疗组应用GSH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脂肪肝发病机理的“二次打击”假说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总结临床资料,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2]王吉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C].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2-495.

[3]季光,张莉.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病发病机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1-3.

[4]Eckel RH,Grundy SM,Zimmet PZ.The metabolicsyndrome[J].Lancet,2005,365(9468):1415-1428.

[5]张明丽,方瑜洁.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19-920.

[6]Torres DM,Harrison SA.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Gastroenterology,2008,134(6):1682-1698.

[7]王家(马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6):360-361.

[8]曾明德.脂肪肝发病机制及其“二次打击”假设[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3):167-168.

[9]吴昳,田江,徐翠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5):75-76.

猜你喜欢

还原型脂肪性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歇低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