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观察

2012-09-21冯锦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尿蛋白肝素水肿

冯锦辉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常见的儿童慢性肾脏疾病,可能与儿童免疫功能不成熟,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目前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而触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和不同程度水肿,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临床一般应用常规激素治疗,但由于高血脂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往往引起血液高凝、血栓形成[2]。低分子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的特点,能改善血小板功能、影响血液凝固性,在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中效果较好[3,4]。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43 例,均符合2001 年全国小儿肾脏病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5]:①尿蛋白定≥50mg/(kg·d),持续2周以上;②血浆白蛋白<30g/L;③血浆胆固醇≥5.7mmo l/L;④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4.3)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3±4.8)岁;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6±4.1)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抗感染、普萘洛尔口服抗高血压、氢氯噻嗪口服利尿等治疗。对照组采用采用泼尼松(prednisone)疗法,给予泼尼松1.5~2mg/(kg·d)(最大剂量为60mg/d),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采用泼尼松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01mg/ (kg·d),皮下注射每日1 次,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量、体质量、水肿程度等,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蛋白、总胆固醇、肌酐等指标;并检测有无PT、APTT及血小板异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体征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均24h尿量增加、体质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水肿消退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量、体质量及水肿消退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量、体质量及水肿消退时间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尿量(mL/24h ) 体质量(kg) 水肿消退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时间(d)观察组 22 429±46 783±54 39.1±5.6 35.3±6.2 9.1±3.8对照组 21 452±49 569±62 38.9±6.1 37.2±5.8 14.3±6.8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均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与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酐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肌酐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肌酐的比较(±s)

肌酐(mol/L)观察组 治疗前 8.21±2.15 21.8±6.6 11.38±1.91 101±13治疗后 3.56±1.55 32.4±4.7 4.16±1.06 92±17对照组 治疗前 8.17±2.63 20.9±6.8 11.64±0.72 104±18治疗后 4.93±1.75 26.9±4.4 6.82±0.67 96±11组别 时间 24h尿蛋白(g)白蛋白(g/L)总胆固醇(mmol/L)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中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点、淤斑,均在用药减量或停用后自行缓解,两组患儿PT、APTT 及血小板等均未见异常。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凝血系统被激活,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蛋白尿,血清蛋白降低、血脂增高、水肿等继发出现。患儿中的凝血因子如Ⅱ、V、Ⅲ 、Ⅳ、X 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因分子质量大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肝脏低偿性合成的凝血因子却增加,从而导致血粘度升高;分子质量小的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a-抗胰蛋白酶等却易从尿中流失,且流失量大于肝脏合成量,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6]。肝素类药具有抗凝、促纤溶作用,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好,但普通肝素易并发出血,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血小板减少、脱发、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低分子肝素钙是从普通肝素中提纯出来的,其抗凝血因子Xa 活性为普通肝素的10倍,可有效改善高凝倾向,减少尿蛋白的流失,能通过对内皮细胞、血小板及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而发挥抗炎活性,防止肾小球硬化;且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达9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四周后观察组患儿在24h尿量、体质量下降、水肿消退时间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好转,但观察组与照组相比,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采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血高凝状态、减轻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PT、APTT及血小板异常等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

综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有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张秋业,董增义,刁锡东,等.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辅助性T 淋巴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8(2):130-132.

[3] 许建国.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征中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4):91-92.

[4] 陈凯,胡夏.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31):208-209.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46-748.

[6] Zapffanello M,Brugnara M,Fanos V,at al.Prophylaxis with AT - III for thromb oembolism in neph roti csyndrome: w hy should it be don e? [J].Int Urol Nephrol,2009,41(3): 713- 714.

猜你喜欢

尿蛋白肝素水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